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峨山的修篁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8   浏览次数:8443


    由于新四军的坚决抗击,日寇在泾南铜繁之间屡遭重创,其“夺取繁昌,扫荡皖南”险恶计划终致破灭,进攻中国腹地的战略遭受不可逆转的牵制。而我抗战后方的徽屯门户屹然不动,更间接地为武汉会战提供了外围支撑。



到“作战实验室”中去选将


作者:江永红   责任编辑:赵雨希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8   浏览次数:8419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先强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岛屿战争论·将论》专门探讨了将从何而来的问题。在认识上,要破除所谓“和平建军”的错误观点,打好“准备的战争”。在标准上,改变干部标准过于笼统的状况,建立可具体衡量的标准体系。在方法上,改变少数人关起门来考察军官的办法,到“作战实验室”里去选将。


高邮记忆


作者:黄朱清   责任编辑:赵雨希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8   浏览次数:8497


    时光流逝快70年,朱万才没有忘记高邮,当年与日军拼杀过的战斗、战场,依然历历在目。一位抗战老兵,那时候年龄不大,日军肆无忌惮杀戮中国人民的民族仇恨,凝聚成朱万才杀敌的无穷力量和拼命精神。


郭村枪手梦


作者:金桅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7   浏览次数:8454


    我儿时多梦,总是梦得那般五彩缤纷。或许故乡就在郭村保卫战的发生地,那会儿梦的最多的是,自己是个新四军神枪手,在战场上盒子枪一甩,“叭、叭、叭”,把鬼子打得哭爹叫娘。


礼赞,抗战老兵受阅方队等诗四首


作者:张宝康等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6   浏览次数:8518


    礼赞,抗战老兵受阅方队等诗四首


我为《铁军》杂志做健康杯


作者:唐家生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6   浏览次数:8433


  《铁军》杂志是一本忠诚宣传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读物,也是弘扬新四军丰功伟绩的红色杂志,读起来倍感亲切。


创新发展是新四军抗日征程的鲜明特色(下)


作者:张衡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1   浏览次数:8412


    新四军不愧为一支勇于创新发展、善于创新发展的抗日铁军。新四军以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顽强地坚守了华中抗日阵地,当战略反攻到来之时,新四军又紧紧地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了由分散游击战争向大兵团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从而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恩师王之渭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


作者:姜耀焕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1   浏览次数:8427


  我是常州西林镇人。193712月,日军侵占常州时,我才9岁,跟在嫂嫂、姐姐后面逃难,心中充满了对日本鬼子的刻骨仇恨。


创新发展是新四军抗日征程的鲜明特色(上)


作者:张衡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1   浏览次数:8434


    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的十年间,特别是经过八年抗战的洗礼实践,中国共产党运用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新四军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谋创新、求发展的。



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思考


作者:陈琼波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8-11   浏览次数:8427


  每当我见到中华健儿夺冠奏响庄严的国歌时,每当我看到归国华侨手捧家乡的泥土失声痛哭时,每当我感觉到拥抱香港的喜悦仍在血液里流淌时,我的心总被震撼着,涌起一种不可抑制的情感,是什么让我如此震撼,如此地不能平静——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啊!


共有: 3807 条记录 211/38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211  212   213   214   215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