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长征精神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作者: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6年第11期   日期:2017-05-09   浏览次数:8434


  2016年1021日,党和国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表重要讲话,在京中央领导全部参加会议。至此,党和国家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活动达到高潮。


“支部建在连上” 是他们首创——中部战区七一三三二部队巡礼


作者:特约记者 于凯 周宇 秦晓可 本刊记者 魏冉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6年第9期   日期:2017-04-28   浏览次数:9273


  中部战区71332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部队、新四军部队。该部参加过秋收起义,万里长征;抗战时期挺进苏鲁豫皖,令敌人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驰骋东北,挥师入关,从平津打到海南。在新的历史时期里,部队正投入到新的战备实践中,续写着英雄部队新的辉煌。


攥紧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法律权杖——对南海仲裁案的法律思考


作者: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博士、讲师 李莉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6年第9期   日期:2017-04-28   浏览次数:8465


  2016712日,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如期公布了所谓“最终裁决”。对这个所谓的“仲裁”,中国多次声明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其“裁决”结果是非法的、无效的,是废纸一张。


"红色传人"胡遵远的笔墨春秋


作者:天逸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4-28   浏览次数:8448


    保持着淡泊名利,沉浸在浩瀚的“红色书海”之中,胡遵远在竭尽全力地传播着金寨那源远流长的红色历史、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传承着金寨那积淀厚重的红色资源、灿烂辉煌的红色基因……如此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乐为《铁军》订阅鼓与呼


作者:杨汉祥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4-28   浏览次数:8424


  我是一名刚退休的机关干部,自从六年前接触到《铁军》后,就一下子被其先进的理念、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图文所吸引,也从那时起我就成了这份杂志的忠实订户与热心读者。


岛屿战争与国家安全战略


作者:王梦云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4-28   浏览次数:8439


    《岛屿战争论》的出版,反映和顺应了这个历史条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真可谓“正当其时,正中靶心”。


红军时期粟裕曾两次蒙冤


作者:张 宁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4-28   浏览次数:8459


  在中共党史上,粟裕3次蒙冤。粟裕于1958年被诬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经历多有见诸报端,但前两次蒙冤的经历则鲜为人知。


血雨红背篓


作者:章熙建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6年第11期   日期:2017-04-27   浏览次数:8528


  炮弹卷地毯般一波波滚来,矮壮的马尾松成片被炸飞。钟延祥抱着背篓费力地爬向红豆杉根底,就在被炸弹掀翻的瞬刻,一束血雨激喷脸庞,炸飞的小腿“噗”地跌落背篓,鲜血霎时把背篓藤条染得赤红。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八集文献纪录片《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创作感想


作者:钟冶平   责任编辑:赵雨希   来源:《铁军》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4-26   浏览次数:8439


    在激动和感动后,冷静地想一想,我们为那些永远沉默的先烈们做一些什么?我们今天历史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铁军精神代代相传?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怎样才能使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鲜血不会付诸东流?如何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这些都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大事情。


农业专家的老区情 ——高级农艺师项觉生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记事


作者:徐守祥   责任编辑:赵雨希   来源:《铁军》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4-26   浏览次数:8467


    项觉生是江苏省启东市高级农艺师,也是一位退休多年的农业专家。他为了助推发展启东的大葱产业,不仅多次建言献策,还协助十多个村的村干部流转土地一万多亩,帮助老区人民鼓起了钱袋子;他为了帮助老区人民掌握更多的科学种田技术,通过30多次讲座,两年培训农民1300多人次,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现代农业新技术;他多次为种植蚕豆的农户讲述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还费尽心思培育和改良品种,使一大批老区人民增加了收入。许多人对他都赞不绝口,“项觉生做的好事实事,我们天天看得到,就是数不清啊!”


共有: 3809 条记录 181/38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181  182   183   184   185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