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朝鲜战场一个玩笑兑现64年 ——志愿军老战士庄燕劳送子为战友尽孝


作者:阿 友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27   浏览次数:8438


  64年前,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一个安徽文艺兵托付战友一个颇似玩笑的请求:我若阵亡为国尽忠,请为我生个儿子替我为父母尽孝。孰料一语成谶,文艺兵在空袭中真的倒下了。战友把托付铭记于心,回国后待出生的儿子长到1岁半时,毅然将儿子改姓后送到英烈父母身边,用一生替战友照顾其父母养老送终。


由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想到的


作者:王茂华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27   浏览次数:8420


    20141213日,是中国法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仪式上,随着国旗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降下、《和平宣言》声起、国家公祭鼎揭幕,人们对国家和世界未来也产生了新期待。


智勇歼倭寇 威名扬天下 ——传奇抗日英雄朱亚民与朱家店之战


作者:顾国平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27   浏览次数:8414


    71年前,发生在朱家店的一场令人叫绝的伏击战,堪称是一场创造奇迹的战斗,一场令人扬眉吐气的战斗。如今的朱家店,早已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但朱家店之战始终铭记在人们心中!朱家店之战与朱亚民紧密相连。朱亚民,江苏常州人,生于191611月,19383月参加革命,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弃工从戎,英勇抗击倭寇,战斗在浙东和上海浦东等地。浦东,是朱亚民率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队开展抗日游击战的主战场。


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遗


作者:沈峥嵘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13   浏览次数:8435


  当地时间10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


人人参与 人人尽力 人人享有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13   浏览次数:846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令人振奋,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与此同时,也要思考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每个人的担当,每个人的责任。全会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人人享有是立足点和落脚点,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是前提,是基础。


有血性,是新四军的重要特性


作者:张宝康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13   浏览次数:8428


    八路军、新四军同全民族铸就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强军梦的精神动力。时代不同了,但觑觎我祖传家园的挑衅依然存在;作战样式变化了,但仍然少不了“有血性”的战斗资源。一支没有血性的队伍是无论如何也打不了胜仗的,一个没有血性的军人是无论如何也赢不了对手的。冶炼“有血性”的气质和品格,仍然是塑造当代军人的重要内容。


老区脱贫 时不我待


作者: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10   浏览次数:8446


  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而革命老区脱贫则是重中之重。铁军传人对老区脱贫应投入更大的政治热情。


铁军之最:全面认识辩证看待新四军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王先胜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29   浏览次数:8512


    新四军在全民抗战中,对全国抗战发挥了踞局部而扼全局的作用,对正面战场发挥了积极的配合作用,在战略全局中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对整个华中抗战发挥了主力军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战略牵制作用,对整个抗战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任何低估和小视新四军地位作用的现象都是片面错误的。   


30万遇难同胞祭


作者: 黄 洋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29   浏览次数:8430


    当我们走出大门,看到扎实的木架上挂着和平警世之钟。在深沉而悠远的钟声里,人们感受着屈辱与历史,召唤着和平与未来。走出纪念馆,明媚的阳光将我们的心情重新梳理。清清的水流从纪念馆门前缓缓而出,流向和平与发展的大海,流向充满希望的土地,流向美好的明天……


和平是唯一的主题——访《和平宣言》作者冯亦同


作者:束华静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29   浏览次数:8592


  201412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广场上举行,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了国家公祭《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十二年前,在同样的地点,第一篇《和平宣言》被诵咏。它们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南京作家冯亦同。


共有: 623 条记录 34/6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31   32   33  34  35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