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四军小知识 > No.79 皖江反“扫荡”
No.79 皖江反“扫荡”
新四军第七师活动的地区皖南、皖中,跨越长江两岸,是下达宁、沪,上通鄂、赣、湘、川的咽喉,也是联系淮南、苏南、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枢纽。第七师刚成立时,尚没有引起日伪和国民党的重视。第七师抓住有利时机,坚持隐蔽发展方针,以巢无为基本地区,积极向敌后发展。至1941年底,以泊湖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初具规模,抗日民主政权和群众组织相继建立。与此同时,第七师遵照军部指示,派出人员领导由皖南事变中分散突围的干部、战士组织起来的游击队,成立了第五十七团。1942年,留在皖南的第五十七团一部沿长江东进至芜湖附近,打通了与苏南新四军第六师的联系,另一部则沿长江西进,开辟了贵池、东流地区的游击战争。
1942年4月,已进入和含地区的第五十六、第五十七团各一部,与当地游击队会合,组建了和含独立团,该团拔除了部分日伪据点,使巢和含间的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普遍建立了区乡政权,接着向江浦、全椒地区发展,打通了与第二师的联系。
随着第七师力量的发展壮大,日军和国民党开始不安,1943年3月和4月底,日军对第七师巢无中心区连续发动两次大“扫荡”。第一次“扫荡”是3月中下旬,日军以消灭新四军军部为主要目标的盐阜大“扫荡”扑空后,错误判断新四军军部已转移到了皖江地区,急忙调集兵力,兵分8路,对第七师巢无中心区发起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师部率主力机关分路突围,冲出了包围圈。采取敌进我进、分散游击的战法,乘敌后空虚发起攻势。和含支队袭击淮南铁路沿线多处据点,破坏铁路数段。沿江支队突袭无为的襄安、泉塘据点。日伪军后方频繁报警,不得不撤退。4月,日军又集中兵力,第二次“扫荡”第七师巢无中心区。活动在这一地区的第七师沿江支队,白天分散隐蔽,夜晚四处出击,使日伪军欲打打不到,欲歇歇不成,折腾了一周,不得不退回原据点。不久,国民党也向巢无中心区发动了两次大规模进攻,在第七师部队的沉重打击下,全线崩溃。
在巩固根据地中心区的同时,沿江支队一部分主力与地方武装转向外线作战,先后恢复和建立了以水圩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以花山为中心的桐怀潜边区游击根据地,并重新建立了与新四军第五师的联系。1944年初,为执行将新四军“七师与二师打成一片”的战略任务,含和支队及时向江(浦)全(椒)地区,扩大根据地400多平方公里,使根据地东北面延伸到南京城下,东面越江威胁到宁芜铁路,在一些地段与第二师、第六师相联接。战斗在皖南地区的皖南支队,也在艰苦曲折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开辟了南(陵)芜(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