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扶贫路上十八年 ——记泗阳县扶贫开发协会原会长许宝柱
扶贫路上十八年 ——记泗阳县扶贫开发协会原会长许宝柱
作者:朱耀亭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5-08 浏览次数:7767
2010年11月28日上午,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20周年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贾庆林、回良玉亲切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区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并合影留念。其中,一位来自江苏的鬓白老人身挂绶带,接过思源勋章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就是泗阳县扶贫开发协会、老区开发促进会原会长许宝柱。
许宝柱,1933年出生于泗阳县洋河镇一个农民家庭。历经风雨,从一个农民走上了村、镇领导岗位,后又任泗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等职。1993年,从县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休。泗阳是革命老区,又是国家级贫困县,为调动各方面力量尽早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县委安排由他牵头,动员部分离退休干部和各界人士组建县扶贫开发协会,并被推选为会长。退休,本应回家享天伦之乐,而他却说服家庭成员,不管社会闲言,挑起再上“一线”的重任。
建会初期,没有办公地点,他向机关借用一间办公室和几张旧办公桌;没有电话,和相邻的棉花办公室合用一部;没有小车,下乡就乘“马自达”或挤公交车;没有帮扶资金,他和驻会几位离退休干部到机关、事业单位募捐一点。几位老同志带头捐款,他自己拿了7000元。总共凑了三万多元资金,先后到穿城乡新桥、南刘集乡赵陈、葛集乡刘集圩三个贫困村,帮八个特困户发展家庭副业,并动员社会力量,为八户盖起了24间砖瓦房,为三个村修36座小桥。经过几年努力,他们逐渐脱了贫,走上了小康路。在进驻刘集圩的三年中,扶贫协会不但帮助充实了村两委班子,还多方筹集资金,为村建起了办公室,铺了三条村庄砂石路,配套了部分水利设施,维修了校舍,帮助村里和农民建起了预制厂、养鸡场、蔬菜园,扩大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使该村跨入了先进行列。
2002年3月,县老区开发促进会成立,与先期成立的扶贫协会合署办公(简称“两会”),驻会人员作了调整充实。许宝柱带领一班人一边到洋河酒厂、供电局等单位募集扶贫资金7.8万元;一边向省老促会、省扶贫基金会借款,帮助选定的后进贫困户发展种、养项目。
随着募集、借用扶贫资金的增多,许宝柱感到帮扶到户收效一般。于是,他开始探索帮扶方式,将钱借给乡村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招收贫困劳力进厂做工,获取稳定的工资收入。八集乡董荡村木工艺厂是他最早扶持的小企业,后扩大规模吸收了20多贫困户进厂做工,人年均工资收入7000多元。通过几年帮扶,小企业不但得到了发展壮大,利润、税收逐年增加,20多贫困户都先后脱了贫,过上了小康生活。此后,县“两会”又扩大帮扶企业量,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七个,使200多个贫困劳力进厂做工拿工资,收效很大。用“扶企带劳”的扶贫方式得到省“两会”的肯定,他四次在省“两会”的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近两年,许宝柱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将扶持的重点放在农业产业化项目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更多农民参与产业实体增加收入,让赡老带小出不去的困难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18年来,县“两会”在许宝柱的带领下,共募集扶贫资金18万元,向省“两会”借款累计投放603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转移农村劳力3000余人,使其中600多个贫困户告别了贫困,进入小康行列。他还数年如一日,深入农村了解民间疾苦,围绕热点调研,组织人员写了30多篇调研报告和建议,有的被报刊选用,有的被县领导批示采纳。
如今,许宝柱因年龄、身体原因,辞去了县扶贫协会和老促会会长职务后,又被聘为名誉会长,仍继续关心县“两会”工作,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被大家誉为心系百姓的好领导,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