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海岛我梦里常回的第二故乡
海岛我梦里常回的第二故乡
作者:姚洪进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4-25 浏览次数:7767
在我32年10个月的军旅生涯中,有28年半的时间驻守我国东南前线的海岛,而其中有20年10个月的时间是在嵊泗列岛上。我的三个子女都出生在海岛。因此,我对这些岛屿抱有深厚的感情,她们是我梦里常回的第二故乡。到现在算起来,我离开嵊泗列岛已35年多了,但对那时的一切,始终难以忘怀。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时的一些人和事会经常出现在梦中。我和我的子女曾两次回到那里探望。
在我32年10个月的军旅生涯中,有28年半的时间驻守我国东南前线的海岛,而其中有20年10个月的时间是在嵊泗列岛上。我的三个子女都出生在海岛。因此,我对这些岛屿抱有深厚的感情,她们是我梦里常回的第二故乡。到现在算起来,我离开嵊泗列岛已35年多了,但对那时的一切,始终难以忘怀。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时的一些人和事会经常出现在梦中。我和我的子女曾两次回到那里探望。
嵊泗列岛处在长江和钱塘江口外的要冲。从上海的芦潮港向东,到大小洋山岛、徐公岛、泗礁岛、黄龙岛、东西洛华及花鸟岛、构杞岛、壁下岛、嵊山岛、浪岗及海礁,400多个大小岛、礁像珍珠一样成链状撒布在东海中,又像永不沉没的舰船布防在我国东海之中,担负着守卫祖国东大门的重任。
嵊泗列岛又是我国东海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盛产多种著名鱼类,特别是嵊山岛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著名渔场,且有较好的避风港,每年秋冬季渔汛期间,吸引北自辽宁,南至广东的数十万渔民到此捕鱼。
海岛上的渔民都十分纯朴、豪爽和善良,当时虽生活艰难,却视守岛部队如亲人,无私地给予关心帮助。记得我们刚上岛时,物资装备都卸在海边,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主动来帮我们搬运。许多人家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硬要给部队住,自己却搬到柴草间里住。平时运大米和煤等物资(那时没公路更没有汽车),老百姓都赤背帮我们运送。偶尔从大陆运来的蔬菜和副食品,老百姓都是首先满足部队的需要。
军委、总部和军区领导机关对驻岛部队十分重视和关心。彭德怀元帅、陈庚、谭政、罗瑞卿、肖劲光大将和多位上将都曾上岛视察。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先后多次上岛亲自计划安排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并于1959年秋亲自组织了我军第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抗登陆实兵演习。当时解放军三总部、海空军及各大军区领导,都来观摩和指导。
守岛是相当艰苦的。首先是运输十分困难,风大浪高,船小且少,又没有码头可靠。战士们晕船吃尽了苦头,经常把苦水都吐出来。来队探亲的家属,因无船进岛,等了多天因假期到了,只得原路返回。那些去小岛探亲的家属,常常到了大岛却无船去小岛,十天半月地等船是常有的,所受的苦和难难以形容。蔬菜和副食品供应也十分困难,不少连队经常只能用盐煮黄豆下饭。更为困难的是用水的艰难,有的连队只得每天安排一个排的兵力到山沟里找水。最困难的时候部队只得请示上级派船往岛上送水。那些坚守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的战士,每天看到的除了海水就是荒山,文化生活十分枯燥,唯一的就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每个连队发了一个很小的半导体收音机,大家利用开饭时或晚饭后在操场上听听收音机。从进岛开始,连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国防施工。50年代前期是修地表工事,50年代后期开始构筑地下工事——打坑道。没有机械,全部是手工作业,一天下来,战士们全身衣服被汗水浸湿,满身被石粉裹着,只露出眼睛和嘴巴。收工后连个澡也洗不上,有半盆水擦擦身就很满足了。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干部战士们坚守海岛的决心却十分坚定,以能在这里守卫祖国东大门为荣。
经过几十年的军民共同努力,现在的嵊泗列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事上已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成为海上摧不垮打不烂的长城,驻守部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嵊泗列岛冬暖夏凉,风景和气候宜人。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就成为国家级的海岛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区。过去从上海到嵊泗县所在的泗礁岛坐船要十来个小时,在没有风浪的情况下三天才有一班船,而现在从芦潮港到泗礁岛,快船只需一个多小时,每天有多个班次。列岛较近的岛屿之间,已修建了多座连岛大桥。大小岛屿都造了码头,还修了几个国际港口和转运码头,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此开发和旅游。
现在嵊泗列岛军民正在按建设“美丽嵊泗”的规划,加速各项建设,我和我子女的第二故乡未来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