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黄逸峰与苏中两次和平会议
黄逸峰与苏中两次和平会议
作者:张杰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4-10 浏览次数:6939
黄逸峰
1940年发生的黄桥战役至今已70多年了,回首黄桥战役,自然使人感叹当年苏中地区情况的复杂,以及陈毅等一批新四军将领的雄才大略。研究黄桥战役,不可忽略当年在苏中地区召开的两次和平会议,这两次和平会议的作用影响非常之大。而黄逸峰则对两次和平会议的召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后人缅怀。
黄逸峰回苏中成为陈毅统战工作助手
黄逸峰是江苏东台人,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领导了复旦大学的学生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早期,曾经在中共南京地委和苏中地区任职,后因与党的“左”倾政策和上海党组织领导产生摩擦,被迫脱党两次流亡海外。抗战爆发后,他自发地组织工人抗日,被委任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设计委员,1939年被派往苏中地区工作,客观上支持了江南新四军的北渡。1940年初,黄以向国民政府军委会述职名义赴重庆,同八路军办事处接上关系。八办叶剑英指示他,今后在陈毅单线领导下,以国民政府军委会中将设计委员身份开展工作。他随后回到苏中地区。
陈毅北渡前后,充分分析苏中形势,认为:大敌当前,应以抗日为重,动员各阶级、阶层的民众,激发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实现全民族的大团结,一致抗日。并确定了“联李、孤韩、击敌”的总体方针。为此,1939年秋至1940年春,陈毅曾三进泰州与李明扬谈判,劝其保持中立,不随韩德勤反共反新四军,共同抗日。黄逸峰于1940年7月上旬辗转回到苏中海安镇,即与陈毅取得联系。从此,黄即在中共苏中组织的领导下,在陈毅的直接指示下,开展对两李和陈泰运的统战工作。7月27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东进抗日,受到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四旅何克谦部的阻挠,当即予以痛击,歼灭何顽2000余人。新四军对泰兴、泰县、靖江、如皋等四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工作逐渐展开。9月4日,韩德勤训示保安第九旅旅长张少华固守姜堰,对新四军严密封锁,不准一粒粮食南运黄桥一带。同时,韩德勤要张少华联络保安第三旅张星炳部,从东西两面监视李明扬、陈泰运。李、陈获此密令,对张少华恨之入骨。9月13日,为粉碎韩德勤封锁兴东泰地区粮源,打破韩顽堡垒政策,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第三纵队东西钳击姜堰,激战终日,攻克该镇。全歼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九旅张少华部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韩顽封锁政策破产,粮道畅通,万民欢欣雀跃。
陈毅考虑,新四军要在苏中站稳脚跟,不仅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还必须巩固“二李”保持中立的立场,还必须争取苏中著名士绅和名宿韩国钧、朱履先等人的支持。鉴于黄逸峰所具备的特殊身份,陈毅指示黄逸峰协同朱克靖等共同开展对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韩国钧、朱履先等人的统战工作。
整个9月,黄逸峰和陈毅私人代表朱克靖多次来往于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韩国钧等处,进行谈判。同时,陈毅也多次挥毫致信给韩国钧,陈述新四军抗日主张,诚请紫石老(韩字紫石)出山,最终获得紫石老的认同。黄逸峰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黄逸峰利用其在1939年救过陈泰运,帮助“二李”发展的历史,推进了李、陈等地方实力派了解新四军,帮助新四军在苏中站稳了脚跟。
黄逸峰主持召开第一次苏北和平会议
黄逸峰的努力得到了韩国钧、朱履先、吴云山等苏中著名人士的支持。由于此时黄逸峰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中将,而且是苏中东台籍人士,因此他的活动还是有很大影响的。9月中旬,黄逸峰和韩国钧等15人联名致函韩德勤、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和陈毅等,要求各方停战谈判,一致抗日,并提出革新苏中政治的要求。不久,“二李”和陈泰运分别复函,同意联名信,然而韩德勤却要求新四军退出姜堰。
9月下旬,陈毅指示黄逸峰邀请苏中地区各军队代表、著名士绅和当地显要,召开苏北军民代表会议,共商苏北抗日大计。
9月27日,苏北军民代表会议(即第一次苏中地区和平会议)在姜堰召开。会议由黄逸峰主持,苏中地区民主人士多来参加。韩国钧、李明扬、陈泰运亦派代表与会,惟韩德勤拒绝派代表赴会。会上,陈毅阐明共产党新四军团结抗战的坚定立场,当场表态新四军将于9月30日撤出姜堰,请友军届时接替防务。“不过,让出姜堰,要有保证,只要政治上保证省方改变态度,以友党友军看待新四军,协商苏北抗敌问题,我们就可以退出姜堰。”陈毅的发言,博得到会代表同声赞叹。
黄逸峰也在会上力促各方真诚合作抗日。黄说:“刚才听到陈指挥官的报告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新四军对于抗战的态度、对于整个苏北政治的意见。我们每一个代表都是感觉很高兴,新四军能够为了整个抗战问题,为了整个苏北改善问题,而作了一个很大的让步。”在黄逸峰的影响下,各位代表纷纷发言。朱履先说,如果你们退出姜堰,省韩还要进攻,则是欺人太甚,万分无理,必遭人民所共弃。
9月30号,新四军如诺撤出姜堰,由李明扬率部接防,而韩德勤却下令通缉黄逸峰。
文人黄逸峰出任联抗司令
韩德勤面对新四军和其他各派武装的停战协作,表示出不满情绪;令他更为不满的是整个苏中地区的氛围已经有转向新四军的趋势。得到重庆有关方面的首肯,韩德勤下令进攻新四军,梦想将新四军逐出黄桥镇,赶到长江以南去。
10月4日,韩军大举进攻黄桥,新四军保卫黄桥的大战开始。朱克靖和黄逸峰等人奉陈毅之命到泰州陪着“二李”,日夜观察动向,向“二李”传送新四军胜利战报,还时刻警惕蒋介石、顾祝同、韩德勤和日伪方面派来的说客动态。10月6日,黄桥决战以新四军胜利,韩顽失败而结束。黄桥战役的胜利,对于新四军苏中部队而言,军事上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统一战线的胜利,民心所向的胜利。
10月10日,在李明扬、陈泰运和陈毅的共同支持下,黄逸峰建立了联抗部队,成为文人将军。这支队伍使用国民党军的番号,实际是新四军的外围军。联抗部队是一支奇特而发挥重要作用的部队,联抗辖区“兴东泰”地区成为“二李”、陈泰运所部同新四军部队的缓冲地带,“二李”和陈泰运受到日伪扫荡时,都曾率部避入联抗兴东泰辖区。联抗驻在海安县曲塘镇,曲塘即成了新四军和各个抗日武装交流的重要场所。包括李明扬、陈泰运等各部都常派人前往商讨问题。
联抗司令是苏中第二次和平会议东道主
联抗部队成立后,黄逸峰配合陈毅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有了更好的基础,也为召开苏北(即苏中)第二次和平会议创造了条件。
10月24日,李明扬到海安同陈毅商量由李明扬、韩国钧发起召集苏中地区第二次和平会议,并定于10月30日在曲塘开会。10月25日,陈毅就召开苏中地区第二次和平会议一事电告中共中央。10月31日,会议在曲塘召开,因省韩方面未派代表与会,改为谈话会。出席会议的有新四军代表陈毅、管文蔚、朱克靖,南下八路军的代表吴法宪,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税警团的林叙彝和一部分保安团的代表,以及地方民主人士、韩国钧的代表和朱履先等。黄逸峰作为东道主出席会议。会议谴责了韩德勤、李守维制造摩擦、进攻新四军的罪行,通过了苏北各部队要求联合抗日的通电。会后,韩国钧、李明扬联名发表了团结抗日的通电。
苏中第二次和平会议后,新四军成为整个苏中地区抗日力量的中心和核心,韩德勤等已经失去了对新四军再次进攻的实力。联抗的成立和缓冲地带的设立,使各种中间力量有了互相交流的渠道,而黄逸峰则成了整个苏中地区的联络人。
黄逸峰对第二次和平会议做出了很大贡献。会议在他的“防区”召开,出席人员由他所邀请。同时,他的独特身份和地位使得他在会议上很具有号召力,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和最终达成协议成为可能。
(作者是南京师大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