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我与新四军 > 我演粟裕将军
我演粟裕将军
作者:谢伟才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4-10 浏览次数:6959
粟裕将军饰演者谢伟才
198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为拍摄电影历史巨片《大决战——淮海战役》经过多次全国性的挑选,最后确定我为饰演粟裕将军的演员。我真是兴奋极了……
塑造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演员必须首先要了解历史,掌握人物的各方面资料,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研究——从此我开始了拍戏前的案头工作。
粟裕将军的英名,我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知道的。那是1949年,我八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文工团,在进军大西南的途中行军休息的时候,老同志给我讲各个野战军的故事,就讲到第三野战军有个粟裕司令员,如何在江苏一连指挥打了七仗,仗仗都打胜了,很了不起,是个常胜将军。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我被调到志愿军总部工作。停战后的1958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粟裕大将以总参谋长的身份陪同访问,曾到志愿军总部看望我们,这是我首次见到粟裕大将。
我真正了解粟裕将军还是在八一厂确定我为饰演粟裕将军的候选演员以后。为了准备试戏,了解人物,我找来一本回忆录《名将粟裕》进行研读。当我读完第一篇回忆文章就被吸引住了。粟裕将军不仅指挥了著名的苏中战役,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那些赫赫有名的战役都是他亲自参与并主要指挥的,我知道的太少了……
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我又急切地找来《粟裕战争回忆录》《一代名将——回忆粟裕同志》等书籍及资料,细心研读。读每一篇文章都获益匪浅。特别是阅读《粟裕战争回忆录》感触更深。他的回忆是那么坦荡,他的叙述真诚,大度,坦率,并且具有学术性,充满军事辩证法。我常常被他叙述中折射出来的精神气质感染而激动不已。他的思想境界,他的品质才能,他的行为等等都蕴含着巨大的魅力。这种魅力吸引着我,并激励起我强烈的创作热情。
我不时地掩卷深思:为什么人们对粟裕将军是那么崇敬,折服?只是因为他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的地位?不!历史上地位高者甚多,不足为训者也不少!我以为只从他的指挥才能、赫赫战功去理解(当然这是他高大形象魅力的组成部分)是不够的,尤其是搞表演艺术……很重要的是要研究理解他的素质、品格及魅力,那些充满了强烈磁性的特质。
他的素质在于他具有革命家的政治素养和洞察力。他22年的战斗生涯,大部分是远离中央,在相对独立的战略区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他权衡利弊得失,看得很宽阔,独立思考得很深远。在这个高度上,他又很自觉、审慎自如地以他的局部的行动来服务、影响全局。这是一般将领达不到的高境界的素质,是战略家的素质。
粟裕1927年是湖南常德省立第二师范的学生。在学校他追求光明,接受马列主义,后来到了武汉参加革命军队,直到成为共和国的第一大将。他从未进过军事院校,他是从士兵一步一步战斗过来的,是经过不同局面血与火考验的将领,在他身上充满了军人的素养。我国古代武圣孙子对将领素质的要求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粟裕将军都是可圈可点,这是有着大量史实可说明的!
阅读《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军事文集》,一种感觉在萦绕着我,就是他那强烈积极的思维态势。他的思维方式和结果,是那么与众不同。
他少年时期就和同龄人想的不一样,他要搞一支保护老百姓的队伍。
他参加革命队伍,在井冈山时期是基层指挥员。跟随毛泽东、朱德打仗,每次战斗的胜利或挫折,他都认真的思考和总结。认识到:“战争是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内在规律去寻找。”在战斗中长距离的转移,他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退却与进攻的内在关系。在反围剿的战斗里,他潜心学习,深入理解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日后又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
他作为一个初级指挥员,不是单纯的指到哪里打到哪里。他惯于思考,善于学习。第二次反围剿,他从毛泽东、朱德指挥作战充分发挥红军根据地的优势中,思索如何从战略高度正确选择根据地,如何从战略高度正确选择出击方向。他的思考学习心得,使他得以高境界地理解战争,在日后的实践中驾驭战争,获益终生。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在浙江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率领挺进师,独立支撑一面。他在运用毛泽东、朱德的游击战术的同时,根据浙江与井冈山的政治、军事等诸多不同的实际情况,于1935年9月提出“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应当讲是一个创造性的贡献。尤其是在1938年1月,他就把抗日游击战上升到战略高度去论述。我想,他长期和中央失去联系,又领导着最多时千把人的游击队伍,长年爬山钻林,基本上是与外界隔离。随着形势的变化,他却能适时地、高屋建瓴地意识到这样重大的、全局性的战略战术问题,真是了不起!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令他外线作战。他从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民情等客观存在出发,提出内线歼敌建议。中央采纳,随后对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做出重要调整。粟裕又以苏中战役的胜利实现了中央的要求。他的思维颇具全局性。
随着战局的发展,他几次战略性的建议,如著名的“子养电”,“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的建议”,“打淮海战役的建议”,著名的“齐晨电”,“把敌抑留在长江以北歼灭”的建议等等,都展现出他思维的超前,视野的宽阔。
在他晚年的1979年1月,发表了《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讨论》的重要论述。这是他在和平时期长期研究探索现代战争规律的重要成果。作为老一代军事家,他率先冲破军事领域里的禁区,主张运用唯物辩证法去活跃军事学术理论,积极发展我军的战略战术,真是不减当年战争年代气魄宏大的将帅谋略锐气。他的思维总是随着时代前进,又具有前瞻性。我以为,老一代革命家、军事家,对于现代战争有如此深厚研究的并不多。粟裕大将可说是杰出代表。
纵观粟裕大将,从少年到晚年,积极的思维态势都贯穿着一条基本感觉,就是勤于思考的特质。我强烈的意识到这是角色内外在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简单的讲就是“多思”。这一领悟,使我向粟裕将军靠近了许多。
“多思”这两个字,在后来银屏形象塑造的内外在展现上,我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在阅读粟裕将军的战友、部下的回忆文章时,众多的笔者用非常崇敬的心情叙述了粟裕将军:“初次见到粟司令员,看他身材瘦小,文质彬彬,像文化教员,想不到指挥打仗这么厉害。”
“他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温良恭谦。”
“他襟怀坦白,为人敦厚,平等待人。”
“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部下战士体贴关怀。”
“粟司令从不发脾气,但工作要求很严。”
“我们粟司令的脾气光火起来最多讲一句‘你是怎么搞的?’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光火了。”
特别使我感动和震惊的是,粟裕将军两让司令,其政治品格的高尚就不用赘述了。
这一切都形象地告诉我,粟裕将军军政素质、品格是那么完美。作为一名演员,我能有机会在艺术作品中,塑造这样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军事家的艺术形象实在是太荣幸了!
我怀着强烈的创作热情进入案头工作,把掌握的一切进行综合。在做各方面的逻辑上考虑的时候,有一点我没有把握和确认!那就是众多的回忆者谈到的:“粟裕司令员从不发脾气”,“从来不训人”,“通常军事指挥员的那些口头禅都没有”。我有点不甚理解了。粟裕将军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武将,他遇到诸多的问题是怎么处理?他的权威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我带着疑问、不理解,去走访跟随粟裕将军多年的工作人员,我曾向他的秘书鞠开提问:“粟裕司令员发脾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很肯定地告诉我:“他从不发脾气,非常爱护我们,而我们每做一件事,也都想到粟司令是怎样指示和要求我们的,自觉地要把事情做好。在我们汇报工作的时候,看到他眉头一皱,就知道这件事做得有问题,赶紧想办法改正,后来事实证明改了就对了,也用不着他发脾气。”这个回答,使我产生了一个感觉,他似乎在告诉我,你看到的文章讲:他不发脾气,那是真实的……又告诉我,他们这些部下,对他是那么崇敬,非常自觉愿意接受他的领导。我们相信他是对的!这是多么好的契合啊!
随着诸多的回忆文章的阅读及走访,我渐渐地明白了许多。如果说长年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出于感情,这样的崇敬他。那么,那些曾在战场指挥生死格斗的将军是怎样回忆他呢?“打仗时,他每次跟我通话,都温和的询问,仗打得顺利不顺利,有什么问题,并告诉我们解决的办法。”这是著名战将王必成将军在文章中的叙述。另一位老将军马苏政这样回忆道:“他从不大声训斥人,批评人也是声调平和,不紧不慢,言简意赅。他脸色并不严峻,甚至带一点笑意,但在他那深邃的、诚挚的目光下,你觉得非改不可。”他的部下张铚秀老将军写道:“在粟裕同志领导下,感到心悦诚服,为之敬佩。心想有这样好的领导指挥我们,还有什么艰难险阻挡得住我们呢?”
那么基层官兵又是怎么看粟裕的呢?“我们七支队的干部战士,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跟着我们粟司令打仗,再凶恶的敌人,我们也一定能战胜他”,“跟着粟司令肯定打胜仗”。这是当年的老兵秦镜的肺腑之言。
另一位老干部康林这样写道:“许多同志有这样的感觉,在粟裕同志带领下作战,有安全感!有荣誉感!”
我释然了!粟裕将军是以他革命家的胸怀,杰出的军事家的素质,实实在在的战绩,高尚的品格,在军中确立了一个“信”字。“信”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就取得权威了。从古到今不少为将帅者,往往是以势压人。而高层次是以“信”服人,以“信”生威。这是将帅的高境界,是无形的,却最具生命力、向心力,是强大的战斗力。在这里我不得不联想到,当年苏中地区的人民流传的一句话“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人民对粟裕将军是这样的信赖,可见他的威信波及之广。在这样的将军指挥下的军队,怎么能不从胜利走向胜利呢!
整个案头准备,是我的学习过程。最终落实到即将要拍摄的电影《淮海战役》,当我了解了战役的背景,作战过程,及粟裕将军在战役中的作为,我不能不为之惊叹!20世纪,中国可称得上世界级的大战,是60万对80万的淮海战役。粟裕将军从建议发起淮海战役,到指挥华野32万大军,参与三个阶段的作战。其中他的重要战略性的建议,及杰出的战场指挥直到胜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翻开古今中外的军事史,有资格被誉为军事家的并不多。有的战功卓著,即“立功”被誉为军事家;有的军事理论颇丰,即“立言”被誉为军事家。但在两个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的就更不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更高层次的要求军事家,在另一方面也应有杰出的表现,这就是品德高尚即“立德”。这三者皆具,堪称完美的军事家,真是寥若晨星了。纵观粟裕大将光辉的一生,可说是集“立功”、“立言”、“立德”于一身的杰出的军事家。
我庆幸,我能有机会在银屏上塑造粟裕将军的艺术形象。如果不是他以革命家的胸怀,杰出的军事家的睿智,和他瘦小的身躯在历史上确立起高大的光辉形象,我是不可能有机会在银屏上塑造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的艺术形象的,我非常的感谢他!
尊敬的粟裕将军,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