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纪实》 > 人物写真 > 青浦袁文彬,长眠乃方强
青浦袁文彬,长眠乃方强
作者:茅永怀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 日期:2014-03-26 浏览次数:7171
方强烈士牺牲40年后,他的真实名字“袁文彬”才被世人熟知。他牺牲时只有40岁,人们已纪念了他60多年,他的英名永远系在苏北,系在盐东,系在祖国大地上。
袁文彬
1941年11月,在江苏省盐东县,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一群日伪军荷枪实弹,押着一个遍体鳞伤,双脚拖着铮铮作响铁镣的人走向伍佑镇东荒郊金家坝,在一个事先挖好的深坑边停步了。这个被押的人,40岁左右,神色镇定,毫无惧色。他站在坑前正了正脸上的眼镜,理了理自己的头发,然后,怒视着敌人,放声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呼喊声划破夜空,传得很远,很远……敌人惊恐万状,连忙将他推下坑,埋上土……
噩耗传到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痛心地连声叹息:“袁文彬是个人才啊!”听到这个噩耗,郭沫若、柳亚子也是心痛不已。柳亚子沉痛地挥毫写下了《青浦袁文彬挽词》,“诗以悼之”:
痛史南明异代春,依然夜哭细林辰。
一匡事业嗟余晚,三顾殷勤感汝频。
旧侣朱侯同血面,鬼雄陈夏有传薪。
云间鹤唳伤心极,酹酒终期泖水漘。
这位牺牲的人是谁?他就是新四军派到苏北盐东县任县长的方强同志。
方强,原名袁文彬,1901年出生在上海市青浦县练塘镇长溇村一座低矮的小草屋里。他幼年家庭经济困难,依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在亲友的帮助下,勉强读了几年书。为了谋求生活,他先在医院当勤杂工,不久,升为看护(即护士)。他工作负责,又勤奋好学,博得许多病人的爱护和器重。医院中有个病人被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主动资助他读书,不久,他考入了上海同济大学医科。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袁文彬参加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领导同济大学学生罢课和游行示威。他虽然还有两年就要大学毕业,但毅然放弃学业,离开同济大学,投奔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进了黄埔军官学校。北伐战争时期,他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这时,他已经靠拢共产党,接受党交给的任务。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的公开叛变,为躲避迫害,袁文彬化名袁持中,以当商务印书馆翻译为掩护,继续为共产党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袁文彬跟随郭沫若同志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在淞沪一线,进行战地抗日宣传、募捐和救护等服务工作。1940年夏,他按照党的指示,随袁国平等人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
1940年秋,正是黄海之滨金黄的野菊花、苦菜花遍地开放的季节,八路军第五纵队在黄克诚率领下挥师南下,与在取得苏中黄桥决战胜利后继续北上的新四军,在盐城以南的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东进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这年冬天,袁文彬因其岳父周善培在苏北盐阜地区创办了太和垦植公司,便于掩护开展工作,被新四军政治部派到这里开辟新的根据地。袁文彬化名方强,被任命为新四军民运队长。
盐阜地区历史上是有名的土匪、海匪出没地。新四军来到这里后,国民党顽固派更利用土顽、匪特、封建会道门武装纷起作乱。他们相互勾结,打砸抗日政府,残害群众,杀害革命干部,无恶不作。方强来到盐阜地区后,被分配在盐城县二区伍佑东斗龙港北岸引水沟(今大丰市方强镇、三龙镇)一带开展民运宣传工作。他带领新四军民运队深入群众,广泛宣传抗日,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时值灾荒年景,加上日伪洗劫,乡村十室九空,一些不法地主、粮商借机囤积居奇,放高利贷剥削人民,根据地党政军人员也到了缺衣少粮的地步。方强组织民运工作队到城镇乡村征集公粮,深入农户,访贫问苦,发动农民向地主、富农借粮,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群众借到了粮食,揭开了锅,吃上了热腾腾的饭,家家欢天喜地,他们从内心感谢抗日民主政府,感谢新四军民运工作队。民运工作队同时公布减租减息法令,决定实行“二五”减租,取消押租,借债月利不得超过一分五厘。把各界人士组织起来,成立农救会、青抗会、妇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改编地方武装,发展壮大人民武装,打鬼子、锄汉奸、抓土匪。方强还举办民运训练班,培养民运积极分子。不少贫苦农民和知识分子在方强培养和教育下,提高了觉悟,加入了党组织,参加了革命。
方强和贫苦农民吃住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一身布袍,一双草鞋,钻草堆,吃粗粮。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如果他不是讲一口上海普通话,看起来,更像村里的教书先生。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盐阜地区成为华中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中心。1941年7月,为消灭苏北新四军军部及新四军主力,一万七千余日伪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对盐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清乡、大扫荡。方强率领地方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大部队作战,与日伪军巧妙周旋,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他几次险遭日伪军活捉。有一次敌人追上来,他灵机一动,钻进了农民老乡的厨房,藏起了枪,把眼镜摘了,脸上抹上锅灰,装成烧锅的伙夫而幸免于难。在这次夏季大扫荡中,原方强领导下的战地文化服务队成员、时任鲁艺华中分院戏剧系主任许晴和曾担任盐东县委秘书、伍佑区委副书记的唐齐贤在突围中不幸壮烈牺牲。
日伪军占领盐城后,新四军军部转移到了阜宁停翅港。盐阜军分区成立了盐东行政公署,方强兼任行署主任。方强一方面组织力量配合全区粉碎日伪军扫荡,另一方面积极着手筹备成立盐东县人民政府。
10月间,正当盐东县人民政府成立前夕,为动员各界出钱出枪组织抗日武装,方强带领税务主任陶国、妇女主任、指导员张琼英和通信员王锦亮四个民运队的同志来到盐东县大佑公司(今亭湖区盐东镇东南村附近),动员公司出钱出枪,会议一直开到深夜。这天夜晚,驻华川港的日伪军悄悄下乡扫荡,他们沿途发现大佑公司亮着灯,便摸到大佑公司,迅速把公司包围了起来。这时,在外面放风的人慌慌张张地进来报告:方主任,不好了,日伪军来了。方强神情镇定,让大家不要慌。他啪地一口吹灭了油灯,拔出枪,组织大家突围。顿时,四周响起密集的枪声,强烈的手电光在密密芦苇荡里扫来扫去。张琼英不幸被捕。方强跨越濠沟时不慎落水,他把枪扔进了水里。这时日伪军端着枪、打着手电吆喝着围了上来,方强也被捕了。他听到日伪军在说“他妈的,跑了两个”,知道是陶国和王锦亮安全脱险,才松了口气。
敌人抓获了一男一女,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从他们身上没有搜出任何东西,除了方强身上那只不值钱的怀表。敌人问话,方强都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
“赵竞存。”
“哪里人?”
“上海大陆洋行木材商的管账先生。”
“到这里干什么?”
“收账。”
“看到我们跑什么?”
“我们以为是打劫的。”
敌人看方强穿一身旧布袍,戴圆边眼镜,说话文绉绉的,不像新四军。敌人又指着他身旁的张琼英问:
“她和你是什么关系?”
“报告皇军,她是贱内。”
敌人觉得这个“赵竞存”赵总管既然是木材行的管账先生,一定很有钱,途中将他的“贱内”张琼英放了,让她回去筹钱赎人。
张琼英不忍舍下方强一人离去,还在犹豫。
方强看出了她的心思,故意瞪了她一眼:“愣着干什么,快回去拿钱呀!”
敌人把方强押到南洋岸,又转移到盐城,最后把他押到伍佑区,当作一般商人交给驻守伍佑的伪军三十三师孙建言部。敌人对方强进行了审讯拷打,方强一口咬定他是木材行的管账先生。敌人没有办法,只得把他关押起来。
陶国、王锦亮逃回来报告方强不幸被捕后,盐东县委立即多方组织营救。
盐东县派人找到了伍佑区开明绅士、商会会长苏鹤寿老先生,请他出面,与伪军师长孙建言交涉。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孙建言同意以15担皮棉的价钱赎出“赵竞存”。
苏鹤寿立即派茶房王世连送信给伍佑区区长唐小石要求筹款。由于当时根据地极端困难,钱款一时无法凑足。孙建言说,“什么时候筹足钱,什么时候放人。”伪军把方强关押在伍佑观音庙内一座阁楼上。外面人送信给方强,让他耐心等待正筹款赎人。
方强在苏北盐城被捕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上海,妻子周淑贞急得团团转。她找到父亲周善培求他设法把方强营救出来。
周善培为营救自己的女婿也在四处奔走。最后,周善培找到了方强的同学、避居松江的高尔柏,由他出面请陈陶遗老先生找到伪军长杨仲华的弟弟,再转请杨仲华写信给伍佑的伪军三十三师师长孙建言,请他放人。
方强的表弟李静帆怀揣杨仲华的亲笔信从镇江乘船过江来到泰州,他听说去盐城情况复杂,十分危险。加上他突患急性痢疾,无法继续北上盐城,只得返回上海。后来李静帆听说朋友季明要去海安,季明在新四军后勤部有熟人,他又托季明把信送到伍佑。当季明辗转来到伍佑后,找到一个姓秦的熟人打听,那人悲痛地告诉他:“你来迟了,方强早已牺牲了。”
李静帆后悔不迭,捶胸顿足。他觉得对不起表哥,更对不起表嫂。
原来,就在伍佑区筹足款项、孙建言准备释放方强的时候,伪军蔡国栋、卞兆仁出卖了方强。他们听说观音庙阁楼上关着一个上海来的木材商,也想去敲点儿钱喝老酒。他们兴冲冲地上了小阁楼,发现木材商人蒙着被子在睡觉。他们掀开被子,方强腾地坐起来大喝:“干什么?”
蔡国栋、卞兆仁定睛一看,竟是熟悉的方强,根本不是什么木材商人,不由吃了一惊:“啊?方主任……”
方强扶了扶眼镜,锐利的目光直刺蔡国栋、卞兆仁:“是你们!”
蔡国栋、卞兆仁吓得后退了一步:“方、方主任,我、我们不知道是你。”
这两个汉奸原先在地方武装队伍中干过,后来被方强收编过来。日伪占领盐城后,他们又参加了伪军。当他们发现床上躺着的是新四军民运队长、盐东行署主任方强后,忙不迭地跑下楼梯,慌乱中还栽了跟头。他们兴奋地以为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
方强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栽在这两个伪军手里。
1941年11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北风吹在身上已有了寒意。苏北盐阜区盐东县伍佑区东荒郊金家坝(今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境内)。远处,狗凄凉地叫了几声,芦叶在风中咯嚓咯嚓地响,发出金属般的声音。这时传来严厉的喝斥声、怒骂声和铁镣的锒铛声。铁镣声渐渐近了,身穿血迹斑斑的灰布袍、拖着沉重脚镣的方强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过来。他戴着那副熟悉的圆边眼镜,昂首挺立在早已挖好的深坑前。他目光如炬,怒视着敌人,大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敌人慌忙将方强推入坑中……
这一情景却被附近草丛中的一双眼睛看到了。
金老太太恰好路过这里,听到喝斥声、呼喊口号声,她吓得躲进了草丛,心里怦怦乱跳。她目睹了日伪军把一个新四军干部残忍地杀害了。
那一年,方强40岁。
方强烈士家属周淑贞得知方强在苏北盐城英勇就义后,多次要求地方党组织协助寻找烈士遗骸。由于方强被敌人秘密杀害,很长时间烈士遗骸没有找到。
1953年,伍佑中学破土兴建。这时,那位金老太太找到当地政府干部说,12年前,她曾看到一位新四军干部被敌人活埋在这儿。烈士的遗骸才被发现:一副熟悉的圆边金丝眼镜,胫骨上仍锁着早已生锈的脚镣。
周淑贞来到了江边,双手捧着丈夫的遗骸颤抖着。她的泪水早已哭干。此时只有江水在悲鸣,江风在呜咽。长眠异乡12年的方强烈士终于魂归故里。方强烈士先安葬在万国公墓(今静安公园),后经陈毅市长批准,迁入江湾烈士墓。
方强壮烈牺牲后,盐阜区党委、行政公署将他生前战斗和工作过的盐东县斗龙区命名为“方强区”。新中国成立后,又以烈士名字命名了“大丰县方强公社”(今大丰市方强镇)和“国营方强农场”(今江苏省方强农场)。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方强为革命烈士。方强在抗战时期所著文稿由于战乱而散失,我们已无法目睹了。方强烈士牺牲40年后,他的真实名字“袁文彬”才被世人熟知。
袁文彬牺牲时只有40岁,人们已纪念了他60多年,他的英名永远系在苏北,系在盐东,系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