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老兵风采 > 苍松翠柏写忠诚——记新四军老战士欧兴田
苍松翠柏写忠诚——记新四军老战士欧兴田
作者:陈金洲 冯伟 赵书强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2-28 浏览次数:7213
欧兴田
欧兴田从战友的墓碑旁走过
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里,有这样一位老人,用执着的信念固守着这片红色圣土,缅怀和纪念烽火岁月牺牲的抗战英烈。他就是陵园守护人、新四军老战士欧兴田。2010年6月,欧兴田光荣入选“中国好人榜”。
在烈士陵园中,有一座19米高的建筑,那是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抗战烈士万古长青”纪念碑。高大的陵园门楼掩映在绿树丛中,陵园内苍松簇簇,翠柏森森,庄严肃穆。陵园内长眠着2400多位抗战英烈,数百个知名烈士的墓碑构成了错落有致的碑林。
抗战烈士陵园始建于1996年,占地1.5万平方米。2005年8月被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令人感慨的是,偌大的抗战烈士陵园竟是由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历经10年创建的。欧兴田1925年出生于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1939年参加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清凉村一带开辟出一条穿过百里敌占区的交通要道,清凉村因此成为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西大门。抗战八年,新四军在这里抗击了上万日伪军,使清凉村方圆百里成为苏皖边区唯一一块没有建立伪政权的地方。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一大批抗战名将都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2月,欧兴田所在部队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不幸的是淮海战役期间,陵园毁于战火。
历经艰辛重建陵园
怀着对昔日战友的眷恋之情和对先烈们的缅怀敬仰,1956年欧兴田从部队回到家乡后,天天来到这个陵园遗址上,心里默默念叨着牺牲战友的名字。不久,一个重大决定在他心中诞生:用毕生之力,重建烈士陵园!1992年得到省有关部门建园批复后,他就担负起重建淮北西大门烈士陵园的重任。
修建烈士陵园需要大量资金,这些钱从哪里来?欧兴田背上干粮,拖着病躯,北上京城,南下上海,东去青岛,西去兰州,先后找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国家航空工业部部长刘玉柱、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陈锐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灿明、机械工业部成套设备局局长孙象涵、装甲兵副司令员沙风、军委兵器部领导王烽舞、外交部副部长何启光、司法部副部长谢邦治、北海舰队司令员赵汇川等曾在淮北战斗过的36位老领导。
老领导们坚决支持欧兴田,通过各种途径为他筹集启动资金200多万元。与此同时,老领导们还把多年珍藏的抗战文物捐赠出来。如张爱萍将军交给欧兴田一块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粗布被面;张震将军赠送了一根50多年前使用过的马鞭;刘玉柱部长拿出纪念彭雪枫师长逝世20周年的一篇祭文和一本诗选;谢邦治副部长给了一个抗战时期用过的文件包……张爱萍将军还专门为陵园题词。
欧兴田深知建园资金有限,对这些老干部、老将军和群众捐献的血汗钱,他一分钱都算计着花。为此,他得罪了一些人。有人要将劣质建筑材料硬塞给他,遭到他的拒绝后,就到处造谣中伤,还带着地痞、流氓来威胁老人;还有些人想从陵园捞些财物,甚至暗偷明抢,无理取闹,阻挠施工。对于这些人,欧兴田老人始终坚持原则,寸步不让。他坚信谣言终会不攻自破,只要自己清白,就无愧于先烈,无愧于党和人民。在欧兴田老人矢志不渝地坚持下,陵园一期工程于2008年春完工。
千里奔波寻找遗骨
在建园之际,为了能把在清凉村一带牺牲的烈士遗骨找到找齐,欧兴田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去各地寻找。
抗战先烈都已牺牲五六十年了,有的烈士家庭没有后代,有的没有被登记入档,寻找十分困难。欧兴田就走村串巷,栉风沐雨,寻访知情人,反复调查核实,并将烈士遗骨带回清凉村。烈士的家乡多是偏僻的乡村,十多年前交通条件还很落后,有的地方甚至连自行车都不能骑。遇到沟沟坎坎,欧老就扛起自行车步行,掉到沟里、摔倒在田间是常事。欧兴田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冬天,旷野里天寒地冻,他的脸和手都被冻得麻木了。他把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烈士遗骨用红布裹好,背在身上,自行车连推带扛走了十几公里才上好路。很多烈士遗骨就是这样由欧老亲自背回的。
在两年多的寻访过程中,欧兴田常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着实让他伤心。当他到了一些生疏的地方,介绍信递不上去,一些政府部门还互相推诿,不愿提供信息。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他当作卖嘴的郎中。尽管如此,老人仍不气馁,夜以继日地奔波在路上。老人深知自己已是古稀之年,他异常地珍惜流水般的光阴,义无反顾地实现平生夙愿。
守护陵园生死相伴
陵园建成后,欧兴田就住在园内。每天他都要给陵园除杂草,修剪花木,打扫卫生,从不间断。每逢春节、清明和中秋节,他总是提着酒瓶,到各个烈士墓前洒上点酒,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老战友们,有我陪着你们,你就喝上一杯吧。”
欧兴田把自己的离休工资全部用在陵园建设上,每年买树种树,并陆续购进石碑。为了节省镌刻碑文的钱,他亲自为每位烈士撰写、镌刻碑文,光是这一项就节约了100多万元。
目前陵园已初具规模,500米长的围墙,1800株常青树。已建成9米高的古雅门楼,有50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23座烈士墓均已勒石立碑,建成了19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现有将军题词碑13块、挽幛刻石50块。
每年清明前后,都有数万人来到陵园扫墓。为了弘扬抗战精神,激励来者不忘历史,十几年来欧兴田热心地为前来扫墓者讲述英烈事迹。有人曾问他,你搭上下半辈子的晚年生活建设和守护这片烈士陵园,究竟是图什么呢?他看着纪念碑上张爱萍将军的题字一字一顿地说:“没有躺在这里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庆幸我还能活着,我不图名利,就是图个心安!”
陵园地处宿州、灵璧、固镇三县交界,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不少人想“入园为安”。一位老干部去世后,他的后人希望能埋在这里,被欧兴田婉拒。他说,园子太小了,2400多位抗战英烈墓碑要安置在园中都很困难,况且是抗战烈士陵园,无关人员不宜入内。有一位腰缠千万的老板,父亲过世后也想埋在陵园,并许诺赞助几百万元给老人,更是遭到老人的拒绝。他说:“我不能让英烈们的灵魂受到一丁点打扰。”
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抗战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已届耄耋之年的欧兴田一边守护陵园,一边还打算继续修建陵园,他想加宽加高纪念碑,修建碑廊、抗战烈士合坟、纪念馆、望湖塔等,让战友们在松柏环抱的地下安息。而他自己则决定:生,为烈士守灵;死,与烈士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