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纪实》 > 人物写真 > 新四军“大管家”赖传珠
新四军“大管家”赖传珠
作者:欧阳青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 日期:2014-02-24 浏览次数:7101
1938年,赖传珠于皖南新四军军部
与毛泽东结下革命缘
赖传珠虽然没有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但却是在1928年3月走上井冈山的中共最初的政工干部之一,是1928年2月18日中共赣南特委举行的大埠、于都武装暴动领导人之一。
与此同时,赖传珠是一位军政兼备、智勇双全的将军。他从连党代表做起,后来相继担任大队党代表、支队政委、团政委、师政委、纵队政委、军政委,一直做到兵团政委、大军区政委,逐级逐岗、一步不落地担任部队政治主官,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成为卓有建树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任职经历,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从事新四军司令部领导机关的参谋长工作,先后担任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长、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成为军事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被誉为新四军优秀参谋长之一。
赖传珠还利用战斗与工作的闲暇时间,先后写下了《古田会议前后》《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战时政治工作研究》《抗战四年来的新四军》《目前参谋工作的具体任务》《关于改善我们部队的管理教育问题》等许多高质量文章,把部队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对部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赖传珠与毛泽东结下的革命缘很早。1928年3月下旬,大埠暴动失败以后,他经特委介绍,上井冈山去找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但晋见毛泽东时,赖传珠还费了一番周折。他们一行三人从于都县步前岗出发,快走到井冈山时,听说毛泽东已经率部下山到湖南去了;他们又折转往南,跨过湘赣边界,追到湘南的桂东县;快到3月底时,赖传珠在沙田村终于遇到毛泽东。这时,毛泽东正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向汝城攻击前进。赖传珠见到毛泽东后,立即汇报了大埠暴动的前因后果,并坚决要求参加工农革命军。毛泽东同赖传珠促膝长谈,欢迎他参军。部队占据汝城后,赖传珠被分配到工农部工作。工农部是政治部的最初雏形。
4月上旬,部队返回井冈山到达酃县时,赖传珠调任第一师特务连党代表,负责毛泽东和师部的警卫工作。可见毛泽东对他的信任和赏识。主要原因:一是赖传珠的文化程度较高,读过私塾,念过高小,还在赣南中学读了初中,这在当时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二是赖传珠虽出身于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但整个家族都同情革命。在大埠暴动前,父亲出资给赖传珠购买枪支,支持革命。大埠暴动失败后,赖传珠家中的房屋全部被国民党和靖卫团烧毁,田地被没收,母亲、伯父、叔父被吊打致伤,父亲避走信丰乡间。这样,赖传珠的家庭又成为革命的家庭。三是赖传珠为赣南人,离井冈山很近,熟悉这里的人文风貌。
4月下旬,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所率领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3日,赖传珠调任第三十一团卫生队党代表,之后又任团部宣传队队长,第二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四支队第十二大队党代表。
这期间,赖传珠耳濡目染,深受毛泽东的言传身教,进步很大。毛泽东创立了给红军官兵上政治课的教育形式。组织主要以营为单位,由营党代表讲课;有时也以连为单位,由连党代表上课。内容主要是讲红军的性质、任务、宗旨,说明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是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毛泽东经常亲自上政治课,强调要把红军建设成一支新型军队,必须严格执行纪律,并为此创立了通俗易懂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赖传珠是文化人,又有搞工农运动的实践经验,他留心学习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课方法,把革命道理明白易懂地讲给战士听,很受大家的欢迎。回连队后,他模范地执行红军纪律,言传身教地管理好连队。
1929年12月,时任第四支队第十二大队党代表的赖传珠,出席了在闽北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在中共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田会议”。赖传珠参加了关于克服非组织观点小组的讨论。会后回到大队,赖传珠立即开会传达和进行对照检查,最后以党支部的名义向全大队重申不许打骂士兵等纪律。古田会议后,1930年1月,赖传珠升任第四支队政委。他把毛泽东关于红军管理教育方法七条原则当做座右铭,使自己逐步成为红军中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
时光转到1935年10月下旬,当年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已发展壮大为红一方面军,并且胜利完成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赖传珠也成长为这支红军主力部队的著名“红一师”政委。不久,又因工作需要,调到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这是赖传珠革命军事生涯的一大转变与跨越,从此时起,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他由长期做政治工作转行搞军事工作,也由一名合格的师政委成长为著名的新四军参谋长。
参加秋收起义部分同志1937年在延安合影
新四军中的高级参谋长
高级参谋长主要负责积极认真地辅佐军事主官做好军事工作,提出好的作战参考意见,谋划作战部署,上传下达军事任务和命令。
1938年1月6日,从延安辗转到达武汉的赖传珠随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军部机关大部分干部移驻南昌。赖传珠出任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作战科科长。这个职务不大不小,却非常具体实际,在核心枢纽中起着亲历亲为的关键作用。首先是上传下达,即主要协助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做好司令部的参谋工作;有时按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的意图,安排工作,分配干部;还不时接待来自福建、广东、江西等各地游击队的同志,商谈改编与调动事宜。比如,蒋介石电报限令长江以南新四军各支队到安徽省歙县岩寺地区集中,赖传珠便立即电告正在外地的叶挺、项英和周子昆,同时下达通知各支队制定行军路线,电告出动日期。其次是出谋划策,即主要辅佐新四军首长谋划作战部署。比如,正在武汉、广东筹措经费、枪械物资的军长叶挺赶回南昌后,赖传珠随即把收集整理的各部队下山集中情况、计划行军路线的地图、文稿和统计表册等材料送给叶挺,为叶挺了解新四军全军的动态,提供决策依据。第三是具体落实军事工作和日常事务。比如,为了使各支队尽快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赖传珠按照军首长意图立即部署整训工作,从政治、军事、后勤等方面加强部队建设,提高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为了帮助部队挺进敌后做好准备,赖传珠协助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抽调三个支队的侦察连和部分干部组成先遣支队,深入苏南敌后进行侦察。为了接受国民党军第三战区的点验,赖传珠还协助军首长组织皖南新四军部队进行有效准备,以保证部队应有的军饷和物资正常到位,并不被克扣。为了用事实回驳国民党指责新四军“游而不击”的无耻谰言,赖传珠于1938年底汇集了一年来新四军的战绩,并电报国民党军第三战区转报蒋介石。这一做法,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平时,赖传珠亲自起草参谋工作计划和干部教育计划,组织参谋处的干部学习和训练,亲自讲授游击战争课。此间,赖传珠还写出了一年来与日军作战的战术及经验教训总结。
1939年5月中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皖中庐江县东汤池成立,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指挥部指挥。赖传珠由军部参谋处处长升任指挥部参谋长,继续辅佐张云逸,并正式走上高级参谋长岗位。12月下旬,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徐海东具体指挥皖东全椒县周家岗伏击战,赖传珠在指挥部积极协助配合,为新四军江北部队在津浦路西首次反扫荡斗争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到1939年底,新四军江北部队由4000人发展到8000人,初步完成了在皖东的战略展开,江北指挥部也由皖中移驻皖东地区。
1943 年,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左一)、新四军军长陈毅(左二)、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左三)、
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左四)在黄花塘军部
1938年赖传珠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任参谋长时留影
进军苏北抗敌顽
1940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专门到皖东定远县得胜集赖传珠处讲谈新四军总的任务。
刘少奇强调:新四军的发展方向不是向北,不是向西,更不是向南,而应该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向东发展。赖传珠对刘少奇这位华中地区敌后抗日斗争的最高领导人特别敬重。
赖传珠回答:据自己的理解,东边的苏北地区有几大优势。一是地域辽阔,完全在敌后地区,相对比较安全,有驰骋发展的空间;二是向北靠近山东,有利于和八路军相互策应;三是人民群众对国民党欺压百姓恨之入骨,欢迎新四军东进苏北。
当时,新四军党内对东进发展苏北还存在不同意见,刘少奇主张东进苏北。赖传珠则坚定地支持刘少奇,认为刘少奇坚持把苏北作为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刘少奇对赖传珠的政治敏锐性大加赞赏。作为指挥部参谋长,赖传珠也决心协助刘少奇、张云逸等把第四、第五支队建设成为坚持皖东、发展苏北的重要力量。
1月中旬,刘少奇在定远县山黄家村主持召开中共中原局第二次会议。针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问题,刘少奇有不同看法: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党和军队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的独立性,在国民党顽固派执行其防共、反共政策时,要强调斗争,不应该强调统一。如果“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就是一切经过国民党,就等于把自己的手脚捆了起来。抗日民主政权是人民的,国民党不批准,只要人民承认,我们的政权就可以存在,就可以筹粮、筹款、收税。
赖传珠完全赞同刘少奇的意见。这次会议强调了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在华中首先在皖东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和任务。
2月中旬,第四支队合并到江北指挥部。赖传珠参谋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夜以继日地协助刘少奇、张云逸指挥抗日和反顽作战,处理部队的各项问题。
首先是津浦路西反磨擦战斗,反击顽军的进攻。此时,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李品仙和江苏省政府代理主席韩德勤,按照蒋介石的“进剿”计划,各率顽军企图东西夹击新四军江北部队。针对这一严峻局势,江北指挥部决定首先集中兵力于津浦路西,反击地方顽军,巩固路西阵地。3月4日,路西反“磨擦”战斗打响。赖传珠按照刘少奇、张云逸的指示,制定了主动跳出包围圈,求得在运动中歼敌的战法。江北部队先夺取定远县城,以调动顽军第十二游击纵队回援,至12日,取得歼灭顽军第十二游击纵队大部、第十游击纵队一部共2000余人的胜利。
接着是半塔集保卫战,再次粉碎顽军的进攻。3月21日拂晓,韩德勤以两个团向第五支队驻地接近。中午时分,抢占了来安县半塔集西北制高点光山,完成了对半塔集的包围。第五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当机立断,亲率特务营由半塔集西北山后,隐蔽接近敌人,并令驻守半塔集的教导大队从正面配合,向敌人突然发起冲锋,迫敌退至贾大山,新四军重新控制了制高点。
3月22日,赖传珠受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委托去电指示: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集。待路西主力挥戈东援,歼灭韩顽。当日晚,第五支队参谋长赵启民进入半塔集,传达赖传珠指示,组织部队,固守半塔集,以待援军。23日,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电令苏中挺进纵队兼程前进,增援半塔集。26日,叶飞率挺进纵队到达皖东地区。与此同时,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率路西部队击溃桂系顽军李品仙之后,又兼程东返半塔集西南40里的张山集。韩德勤得悉新四军东西援军逼近,于是全线动摇,仓皇后撤。
3月29日,赖传珠授命新四军分三股全线反击。第五支队一部与陶勇苏皖支队从中路突破,直插半塔集东北之王店集、莲塘、张公铺一带,与韩顽常备第十旅激战,将敌击溃。第五支队乘胜向西北追歼逃敌,与韩顽秦庆霖部三个团激战,打得敌人大败。第四支队主力在半塔集东南配合挺进纵队向韩顽独立旅发起攻击,把敌人一直赶到三河右岸。至此,半塔集保卫战取得了完全胜利。
第三是组织主力部队地方化,帮助建立地方武装。4月上旬,赖传珠奉命组织部队以营为单位到各县帮助建立地方武装,相继成立了县大队、区中队。短短4个多月,全区脱产的县区武装发展到9000余人,不脱产的人民自卫军发展到近10万人。
第四是欢迎八路军战友协同新四军发展苏北。8月中旬,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新编第二旅和第三四四旅等部南下华中,赖传珠组织江北指挥部人员召开文艺晚会热烈欢迎,并给八路军部队送猪肉等食品。
1940年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苏北海安城的西寺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决定,叶挺为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陈毅为副总指挥,赖传珠为参谋长,统一指挥苏北、江北地区的新四军、八路军部队。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在盐城成立,陈毅兼任校长,赖传珠兼任政治委员。
1941年1月3日,组织上又决定赖传珠兼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副司令员。至此,赖传珠在华中新四军八路军的政治地位和军事指挥权更上一个台阶。
1939年春,赖传珠与新四军参谋长兼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右)合影
军部重建再立功
1月上旬,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军部突遭国民党军重创。1月下旬,新四军军部重建。在此期间,赖传珠先是作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继而又作为重建后的新四军参谋长,在这段风云变幻、相当困难的日子里,为军部救援、部队接应和军部重建等重要工作,日夜操劳,全力辅佐陈毅、刘少奇等军政首长,有效地完成了一系列重要任务。
11日,在盐城遭日军飞机空袭的警报声中,赖传珠收到皖南军部发来遭国民党军突袭包围已至绝境的电报。他立即将此情况报告中共中央,并与刘少奇、陈毅研究救援之策。14日,新四军北移部队近万人,经浴血奋战,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捕,军长叶挺下山谈判被国民党扣押。对此,赖传珠带着愤恨和悲痛,立即布置江北部队到无为、巢县一带接应军部突围人员。25日下午,新四军军部重建大会在盐城隆重召开,陈毅、刘少奇和新四军指战员及盐城各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大会。赖传珠作为参谋长主持大会。军部重新建立后,赖传珠积极协助陈毅、刘少奇将新四军全军9万余人整编为七个师、一个独立旅、抗大第五分校及特务团。从拟定编制、划分防区、调整部队,到作战计划、任务部署、命令下达,赖传珠在简陋的工作案头,指挥司令部机关的部门领导和参谋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进行着、完成着。从此,赖传珠作为新四军的“大管家”而努力奋斗,并为新四军的再次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9年夏,赖传珠在东汤池与新四军军长叶挺(左一)、
参谋长张云逸(右一)、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右二)合影
战场驱驰反扫荡
1941年6月中旬,赖传珠获悉日军准备于7月开始发动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企图再度重创直到消灭重建的新四军军部。随即,他拟定方案协助刘少奇、陈毅秘密疏散部队。至7月10日,在赖传珠具体组织下,军部、中共华中局随刘少奇、陈毅撤离盐城,安全移驻到建湖镇北左家庄。不久,日军占领盐城,但扑了空,恼怒之余,又调来许多特制的装甲汽艇,在空军、步兵、骑兵的配合下,到处搜寻新四军军部,却处处碰壁。而刘少奇和陈毅为了保证军部和华中局的指挥不间断,则分散行动。这期间,赖传珠率两个连及直属队随刘少奇一起,指导整个华中工作。后来,赖传珠协助陈毅谋兵布阵,以第三师主力和第一师一部及军部特务团等部队,先在内线予以来犯之敌阻击和杀伤,再转入日伪军的侧后,以游击战展开攻势;同时派第一师第一旅等部队,向海(安)泰(兴)线、南(通)如(皋)线发起攻势作战,连克天皇桥、季家市、黄桥等日伪据点,一举打到日伪军的战略支撑点泰州、泰兴城下,使扫荡苏北之日伪军顾此失彼。8月初,日伪军大部分兵力被迫自盐城、阜宁地区仓皇南撤。当日伪军举兵苏中之时,苏北新四军部队则大举反击,第三师主力收复阜宁、东沟、益林等地,第一师第二旅攻克盐城东南的裕华镇,全歼日伪守军。新四军各部队在刘少奇、陈毅、赖传珠的领导和指挥下,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彻底粉碎了日伪军对苏北、苏中同时发动的大扫荡,共毙、伤、俘日伪军3800余人,击沉日军装甲汽艇30余艘,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1942年11月14日,日伪军1.1万余人在骑兵、坦克、飞机的配合下,分别向淮海区和淮北区进行扫荡和反复清剿。赖传珠协助陈毅一边组织根据地军民以搬光、藏光、走光的办法,对付日军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一边指挥第三、第四师部队跳出日军合围圈,转移至日伪军侧后,积极寻机打击日伪军。经过33天艰苦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冬季扫荡。
1942年底至次年2月,日军增兵3万余人,又对盐城、阜宁地区实行第二次大扫荡。赖传珠根据陈毅的部署和意图,一面组织华中局和军部分为3个梯队秘密转移,一面具体组织指挥各部队粉碎日伪军的大扫荡和击退入侵淮北根据地的国民党顽军。3月18日,新四军第四师于山子头生擒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赖传珠当日将俘韩情况上报中共中央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并组织精干随员跟陈毅去第四师处理释放韩德勤事宜。
1944年1月,赖传珠被增补为中共华中局常委。7月11日,张云逸、赖传珠等根据日军向中原腹地大举进攻的危险情势,联名致电毛泽东等,提出实现贯通中原战略方针的建议。接着,中共中央正式下达了打击日军,向河南敌后进军的部署,赖传珠协助张云逸组织第四师主力由师长彭雪枫率领西进,恢复原豫皖苏边区;再调第五师李先念部北上,开辟豫南、豫中抗日根据地。
8月22日,毛泽东、刘少奇和当时在延安的陈毅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提出整训部队的内容和要求。赖传珠依据中央指示拟定了新四军军政训练的具体计划,并坚持每周听一次司令部各科汇报,有针对性地寓教育于汇报会之中,不断提高参谋人员的工作水平。
赖传珠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总结思考,常常自己动手写材料。抗日战争以来,他先后写了《江南日人后方游击战的一般情况》《对今后部队军事教育的意见》《抗战四年来的新四军》《战时政治工作研究》《目前参谋工作的具体任务》《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关于改善我们部队的管理教育问题》等文章,对部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44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反法西斯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明确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在江南大发展,以便在未来战略大反攻时配合盟军登陆。赖传珠积极参与制定南下开辟新区的行动部署,组织第一师师长粟裕、副师长叶飞先后率两批部队渡江南下。接着,粟裕、叶飞指挥南下部队在1945年上半年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取得了天目山地区三次自卫反顽战役的胜利,开辟了苏浙皖边敌后新区,初步完成了发展东南的战略任务。
-
用户: hawang8500 2014-04-11 16:33:44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在盐城成立,不准确应是1940年11月14日在海安成立。 1940年11月14日,刘少奇和陈毅同志先后找冯定等同志谈话,刘少奇同志说:“我们党的事业在苏北又有一个大的发展,需要培养很多干部,现在要办抗大分校。”当天刘少奇、陈毅、赖传珠、冯定等领导同志,研究决定以原苏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为基础,成立“抗大五分校”,明确了“抗大五分校的组织编制、干部配备”(见1940年11月14日《赖传珠日记》)等问题。原苏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正副校长陈毅和冯定分别任抗大五分校校长和副校长,冯定负责日常工作。抗大五分校的组织编制、干部配备的确定,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在海安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