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南海问题溯源
南海问题溯源
作者:王飞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2年第9期 日期:2014-02-19 浏览次数:7767
(上接2012年第8期)
南海问题的各方主张
从传统国际法准则看,国家领土的取得有先占、割让、征服、时效、添附等五种方式。所谓“先占”,一是首先发现,二是有效占领。就“发现”来说,中国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就“有效占领”来说,中国也拥有足够的历史证据。尽管一些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的国家对此不承认,但他们却拿不出更充分的历史证据来反驳。从现代国际法看,最具权威的海洋法法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特别指出,在划定领海界限时,可因“历史性所有权”或其他特殊情况,采用与公约的一般规定不同的方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方针,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和谐世界。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愿意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争端。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7年,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协商,发表中国与东盟《联合声明》,希望确立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和目标。2000年底,中越在北京签署《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和《渔业协定》,希望缓和北部湾的海域争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希望妥善解决各方矛盾。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组织,希望与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签署《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和南海合作勘探协议,希望改善与它们的关系。为落实上述重要文件的要求,中国与东盟还签署了《东南亚无核区条约》《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等一系列文件。所有这些文件的签署,均致力于加强彼此联系,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拓展经贸合作空间。2007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和东亚合作1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中国和东盟分别举行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为了借此契机推进经济合作与发展友好关系,中国政府高层领导人相继出席不同级别的会议及活动,并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2007年1月起,中国按照与东盟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六个东盟成员国开始降低关税。中国通过上述努力,使南海地区的矛盾和争斗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无法改变周边国家的根本立场。
越南带头在南海抢占地盘,不断加强政治造势。1998年9月,越南首次公开发表《越南国防白皮书》,强调南海争端是越南安全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潜伏着冲突危险”,叫嚣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越南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年底,越南政府组织召开“面向2l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研讨会”,重新划定国家海洋战略防御区。2007年4月,越南在南沙群岛的占领岛礁成立“长沙县”,划定行政管辖区域。
菲律宾政府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诬蔑中国“推行海上霸权主义”。它利用国际、地区会议和领导人出访等场合,推动南沙群岛问题国际化,极力拉拢美国、英国、日本等大国介入南沙群岛问题。1999年,菲重新绘制菲律宾地图,公然将距它沿岸200海里内的南沙岛屿全部列入自己的版图。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戈利兹公开宣称: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是地区安全的“首要问题”,而且“正在向菲律宾步步紧逼”。为此,菲律宾要“在国际论坛上,通过强硬的外交手段解决南沙群岛争端,迫使中国拆除美济礁上的永久性建筑物”。
马来西亚利用与南海接触面宽的优势,通过不断抢占小岛礁实现“主权”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将抢占的南沙群岛弹丸礁开辟为旅游景点,为了向国际社会宣示它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不断组织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国游客赴弹丸礁观光旅游。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马来西亚对美国的南海政策态度暧昧,立场摇摆。
印度尼西亚为“平衡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主张由美国出面调停南海争端。1998年,印度尼西亚抛出解决南沙群岛问题的方案,建议由美国出面协调联合开发南海,构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联合开发格局,借此牵制各有关国家。
美国以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和保护其“航行自由”为名,由“保持中立”和“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立场,并明显偏向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为实现建立“美国治下和平”的战略目标,美国把主导亚太地区的安全事务视为称霸全球的重要环节,不断调整南海政策。“美济礁事件”后,美国政府即向有关国家承诺,“一旦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动武,美国将会出面制止”。美国声称,“对于南中国海任何有悖于国际法的无理要求或海洋活动限制,它都将严重关切”。美国驻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等军方高层人士也多次扬言,“南海争端涉及国际航运自由”,美国“将扮演积极干预的角色”。1999年,美国在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上说,南海问题涉及所有与会国家的利益,美国对南中国海日益紧张的局势十分关注。美国第七舰队前司令居然宣称,“南海是国际水域,不是中国或者菲律宾可以宣布拥有所有主权”的,美国最重要的是保证在该水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的船只能够安全经过。美国太平洋总部前司令普理赫曾扬言,“南海领土争端涉及国际航运自由”,美国“将扮演积极干预角色”。2001年7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问澳大利亚时表示:“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未来也将继续在政治上、外交上和驻有美国军力的情况下,参与这个地区的事务,任何人都不应怀疑此事。”上述情况表明,南沙群岛问题已成为美国介入亚太事务的借口之一,未来南海若发生危机,美国势必寻找借口进行干预。
日本在政治军事大国的野心驱使下,千方百计插手南海事务。1999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的《周边事态法》等相关法案,都确立将日美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包括台湾海峡和南海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
印度从跻身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出发,对南海表示十分关注。1996年,印度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2000年4月19日,《印度快报》公然宣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但凡其目力所及之处,印度海军都想君临其上。”
中国面临的挑战
为了抢占南海,周边国家连年增加军费,扩大海军、空军,发展武器装备,抓紧军备建设。美国、日本、印度等国趁火打劫,以签订军事协定、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加速军事渗透,竭力遏制中国。
越南不断增加军费,加强海、空军建设,2004年,南沙群岛南威岛机场完工,2005年,南沙群岛长沙岛机场完工。21世纪初,越南计划以十年期限,将海军兵力增加到十万人,空军着重发展具有远程作战能力的对地、对海打击力量。2007年,越南投入38亿美元建造了约40艘超过400吨排水量的军舰,并建设了大型军港,更换了远程对海警戒雷达。越南还斥巨资加大从俄罗斯引进武器装备的力度,多次购买苏-27歼击机和苏-30多用途战斗机,接收了12套S-300防空导弹;还计划从俄罗斯购买米-28H、卡-31、苏-39等先进军用飞机。2007年7月,越南与印度签署国防协议,决定从印度购买巡航导弹等武器装备。
菲律宾不顾国力重负,加大军备投入。它将武装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期限确定为15年,总耗资为70亿美元。2008年,菲律宾完成南沙群岛卫星通信系统工程,2009年,该工程开始向中国中沙群岛延伸。
马来西亚加紧购买武器装备,以加强对南海的争夺力量。2007年,马来西亚从俄罗斯购买六架苏-30MKM战斗机,2008年,又购买12架战斗机。2008年11月,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建造第二批新一代巡逻舰,以增强海军实力。马来西亚还计划采购大量的远程巡航导弹,并与印度签署了卫星和空间技术使用协议。
印度尼西亚在南海的军事活动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1世纪初,它计划在未来五年间从俄国购买约十亿美元的武器,包括八架苏-30战斗机、四架米-35攻击直升机,以及潜艇等,还计划在未来15年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从俄罗斯采购17架运输直升机、4架武装直升机、20辆水陆两用坦克和两艘“基洛”级潜艇。印度尼西亚还从印度购买了短程战场监视雷达。2008年,印尼向美国购买了六架新一代F-16战斗机,向俄罗斯采购了三架苏-30MK战斗机;此外,拨款37亿美元用于国产武器制造中期计划预算。
近年来,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太平洋舰队司令等军政要员频繁出访东南亚国家,就拓宽双边军事合作渠道,提升军事合作关系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共识:与菲律宾签署了《军事交流合作协议》和《访问部队协定》,从而使已中断七年之久的美菲军事合作得以全面恢复;与新加坡达成了一项军事准入协议;与马来西亚达成了“开放天空”协议;与文莱达成了“允许美军舰机进入辖区”协议。美国一直希望接替俄罗斯租用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并积极与印度尼西亚商讨在纳土纳建设军事基地的可行性。2004年,美国提出“地区海事安全倡议”,试图把美国海军陆战队或特种部队派驻马六甲海峡,控制南海主要通道。
日本由于受战败国条约限制,因此在国际军事行动中极力涂抹民事色彩。它以“救援侨民”、“远洋训练”、“学术交流”等为由,突破和平宪法对日本自卫队的限制,大肆向东南亚各国进行政治、军事渗透。2000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大型巡逻船访问马来西亚。从2001年开始,日本每年四次定期派遣配有舰载直升机的大型舰船与有关国家进行共同训练,“协助驱逐海盗”。
印度军事触角也逐渐伸向了南海。1999年,印度海军和海上警卫队首次进入南海,成功地从海盗手中解救了一艘日本货船,并借此机会加强了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马六甲海峡及南海地区的海上巡逻活动。2006年底,印度空军派出十架先进战机赴新加坡,举行空军联合演习。这是印度自独立以来首次派遣战机进入东南亚执行军事行动,被外界视为印度“东向政策”的突破。
南海地区各种联合军事演习的规模逐年扩大,参加演习的国家逐年增加,演习次数最多时,一年达四五十次。2001年5月,美国与东盟把“双重突击”、“金色眼镜蛇”及“肩并肩”等演习合并为“协同挑战”多边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1月,为期两天的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举行海上安全演习,22个成员国中的102名官员参观了此次演习。3月,新加坡与印度在南海海域举行了为期六天的双边联合演习。9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五国海军在孟加拉湾进行为期五天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海军派出13艘舰船参加,其中包括“尼米兹”号航母及“芝加哥”号核动力潜艇,印度派出7艘军舰,包括“维拉特”航母。10月,美国与菲律宾在马尼拉海军陆战队总部举行代号为“跳跃展望及两栖登陆”的双边联合军事演习,包括实弹射击、两栖登陆、护航作业、丛林求生等训练项目,参加人员约3500人。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的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权利。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1.8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南海对于中国有着双重意义,第一是南海诸多岛屿的主权所在,第二是中国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和国家安全纵深屏障。1994年11月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主权国家可以沿着本国领海基线划出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不超过350海里的大陆架,边界有岛屿的从岛屿基线划起。中国南海诸岛中的不少岛屿、岛礁和中国的海上邻国,相距甚至不足100海里,彼此的海上划界问题怎么解决,公约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引起了国家间的海洋权益争端。在国际关系中,解决主权争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二是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三是通过国际法庭仲裁解决。过去,中国在海洋主权的主张上过于依靠历史证据,对于现实存在重视不够。以长期的战略眼光看,中国政府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仍然适用,但在南海严峻的局势下,只有采取多种方式,如对南海争议海域和岛屿实行行政管理、经济开发、科研调查、文化传播、旅游开发等等,以上述方式强化中国在争议海域的现实存在,才可以在政治、法律、外交解决中赢得主动,才能够遏制被蚕食的现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