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永远的何仿 永远的茉莉花
永远的何仿 永远的茉莉花
作者: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二师淮南分会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3年第11期 日期:2013-12-24 浏览次数:7767
何仿
2013年9月21日,新四军老战士、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何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告别大厅里,伴随人们向这位著名军旅作曲家作最后诀别的,是那首飘散着淡淡幽香、世人耳熟能详的《茉莉花》。
何仿是安徽天长人,1928年2月出生。1941年春13岁时入新四军津浦路东联合中学学习,开始了革命生涯。因会指挥唱歌,受到音乐老师器重并开始学习音乐创作。翌年参加了淮南大众剧团,一边宣传群众,一边时刻准备同日伪军作战。1944年,16岁的何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华东野战军文工团、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何仿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何仿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部队政治建设、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离休后,他笔耕不止,继续创作出许多动人的旋律,出版了《何仿音乐作品选》等众多专辑,满怀深情地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他挚爱的人民和军队;他多次回天长(炳辉县),为革命老区建设出谋划策;他通过《茉莉花》文化为六合经济发展搭台、招商引资,却从不拿地方一分钱;他还长期担任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及二师淮南分会顾问,坚持践行和宣传铁军精神。
何仿的创作活动始终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这片沃土中,他在从事文化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战争服务、为人民军队建设服务的方向。1942年冬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指引下,何仿随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六合金牛山下采风,被当地一位艺人弹奏的《鲜花调》迷住,他用简谱记下这首歌,上世纪50年代又将其整理、加工,成为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70多年来,他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写出了《反攻》《民兵之歌》《毛泽东的战士人民的兵》《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我的名字叫中国》等一批激动人心、广泛流传的歌曲和《大翻身》等歌剧音乐,在全国全军多次获奖。《茉莉花》的旋律更是倾倒了全中国、全世界的听众,先后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会、香港回归祖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蒙特卡洛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现场、2010年上海APEC会议、神州飞船升空等重大场合演奏。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茉莉花》作为优秀民歌向世界推荐,并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中国沃土上盛开的《茉莉花》,成为全球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
茉莉花清香淡雅,朴实无华,她给世间带来芬芳,却毫不招摇、张扬。这也很像何仿的品格。何仿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可谓一丝不苟。他对文化建设多有建树:1949年,他在三野文工团创作的《练兵歌》,被三野政治部评为一等奖;同年7月,在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的音乐会上,毛泽东主席看了他指挥三野文工团演唱的《淮海战役组歌》,高兴地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他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指挥工作。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主席,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他还被评为安徽滁州籍名人、天长市荣誉市民、江苏名人、南京市六合区荣誉市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南京人物。但是,何仿始终认为他能够取得一点艺术成果,主要是源自于按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办事,源自于人民群众,源自于祖国大地,源自于他战斗过的人民军队,同时也是得益于教育、帮助过他的尊长、战友和团队。
何仿走了,《茉莉花》依旧灿烂地绽放,人间天上都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