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艺苑 > “90 后”党员出舱记
“90 后”党员出舱记
作者:姚云炤 战梦婷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5-05-16 浏览次数:165
“七一”前,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医生朱磊,制作的一段长达9 分多钟的视频日记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93 岁的志愿军女护士王漫如老人以顽强意志战胜新冠病毒的精气神,把受众带进了她那个非凡的“漫如”时代。
“七一”前,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医生朱磊,制作的一段长达9 分多钟的视频日记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93 岁的志愿军女护士王漫如老人以顽强意志战胜新冠病毒的精气神,把受众带进了她那个非凡的“漫如”时代。
1950 年,二十出头的王漫如作为东方医院的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成员奔赴前线,每天在生死考验中冒着炮火硝烟抢救志愿军伤员。“虽然不是在朝鲜前线,我们也是在离前线最近的地方,就在鸭绿江旁,有的时候炮声隆隆响也听得到。每一趟列车能送来几百名伤员,列车一来,我们就立刻跑过去接应救治”。王漫如凭着满腔的热忱,尽心尽力救治伤员,这支成为医疗队中唯一荣立三等功的英模,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战场回国后,王漫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儿科护理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直至退休。
2022 年4 月22 日晚,王漫如因感染新冠由“120”急救车从老人公寓送至上海临港方舱医院。王漫如是方舱医院的“舱宝”,遇到路过的医护人员总是报以温婉一笑,医护人员深深被这位健谈又爱笑的老人所吸引,不时与她聊上几句。
和其他高龄老人不同,她能熟练地操作手机,也有着很强的自理能力,不用护工提供帮助,独自吃饭、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满头银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吃饭、说话慢条斯理,耐心积极地配合观察治疗,很难想象这个已步入鲐背之年的老人,是一位曾经上过战场的志愿军功臣。
4 月30 日,经过7 天精心治疗的王漫如符合“出舱”条件了,在这场没有硝烟,对抗新冠病毒的保卫战中,她再次获得了胜利!“大白”们要为这位可敬的革命前辈举行一场“出舱”仪式,趁着建党101 周年之际,向这位挽救过无数志愿军战士生命的老党员送上一份最真挚的敬意。
党政办连夜赶制了患者顺利出院的荣誉纪念证书;营运总监大清早就带人到野外采来了鲜花;护士们悄悄从配给自己的物资中凑出了适合老年人的一大堆慰问品;保卫处的两位退役老兵天刚亮就认真地练起了正步和军礼……
王漫如早早起床,认真梳洗一番,整理好行李,静静地等待着出院。陈轶坚舱长也早早地查完房,陪着她聊天,告知出院之后的注意事项。中午12 时许,方舱的电台响起了雄壮的志愿军军歌。两位身穿“大白”的工作人员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向老人……
立正,致以标准的军礼,大家送上了那束承载着无数爱心的鲜花,一群人围着王漫如,拍下了一张合影。王漫如激动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哽咽地说:“你们真不容易,做得很好,你们都是党员啊!”
题图说明:王漫如(左)、莫韵竹(中)和叶鸣(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合影。当年,他们作为同一家医院派出的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队员,奔赴一线救治伤员。当时的叶鸣30 多岁,是一名外科手术室的麻醉师。今年4 月,王漫如和108 岁的叶鸣因感染新冠先后进入同一个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如今,两位老人在抗疫战场再一次获得胜利。5 月14 日傍晚,王漫如得知叶鸣出院的消息后,激动万分:“没想到啊,这真的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