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红色景点 > 连发三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连发三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作者:刘燊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5-04-17 浏览次数:66
浮梁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如珍珠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在乡村振兴的前进大潮中,浮梁县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连发三招,初尝丰收喜悦。
浮梁县寒溪村史子园
浮梁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如珍珠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在乡村振兴的前进大潮中,浮梁县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连发三招,初尝丰收喜悦。
第一招:打造红色名村
坐落大山深处、距离县城43 公里的浮梁县蛟潭镇胡宅村,这几年一下热闹起来,村中随处可见旅游大巴和游客,村民们开起了饭店和旅馆,日子红红火火,村集体经济的家底一年比一年厚实了。胡宅村的变化,得益于浮梁县实施的“红色名村”保护工程。这个村是原中共河西县委旧址所在地。
2016 年以来,浮梁县先后投入200 万元资金将地处胡宅村的原中共河西县委旧址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据统计,2021年胡宅村接待了参观旅游研学人员近万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浮梁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打造红色名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招。全县先后选定了江村乡诰峰村等6 个红色名村和湘湖镇内钱村浮乐婺中心县委旧址、鹅湖镇邓村红军广场等18处有价值、能修复的红色遗址。多方筹措资金,科学规划设计,重点保护修缮,把原先破旧不堪的一些山村老建筑,逐步打造成为推动村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红色地标。
第二招:夯实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夯实基础实施的短板,这是浮梁县乡村振兴的第二招。近年来,浮梁县瞄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地方,不断改善农村发展条件,补短强弱、夯基赋能。
修路就从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期盼的打通“断头路”、扩宽产业路、延伸入户路等方面入手,相继实现G206 国道提升改造全面完工、储严线提升改造全面完成和S207 青蛟线全线通车。在管理上努力营造“畅、洁、舒、美、安”的通行环境,同时加大农村客运班车、镇村公交、预约响应、区域化经营等多种方式,全县乡镇通班车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实现全县行政村100%通客运,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路通了,农村集中管网供水也通了,接着就是大抓农村环境的整治。去年以来,全县共修整农村道路200 多公里,清理农村生活垃圾0.25 万吨,拆除破旧棚1100 多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前蓬头垢面的小山沟,展现出“秀美乡村”的姿色。每当夜幕降临,山村的小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村民们在这儿散步、打陀螺、跳广场舞。
第三招:乡创特派员
乡村要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这是最最重要的第三招。成功选派乡创特派员,是浮梁县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一个尝到甜头的创举。从《关于创建乡创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到《浮梁县乡创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再到《关于进一步推动乡创特派员制度实施的十条措施》,浮梁县从政策层面为乡创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恰逢又一年春意蕴蓄、芽叶初捋之际,“2022 浮梁乡创发布”活动在浮梁乡创学院举行,第二批12 位乡创特派员受聘仪式同期举行。在瑶里镇寺前村筹建“乡下蚂蚁生活乐园”项目的胡荣华,已经被确定为第二批乡创特派员人选,他说:“我要尽力做好一名特派员,用最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乡创特派员制度是一个创新,浮梁县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今年将强化乡创考核机制,重点关注特派员在产业项目落地、村民增收、乡村面貌改善等工作上的成效,制定奖惩制度,对考评为“不称职”的特派员,采取约谈、限期整改、解聘等措施,确保乡创特派员管理的制度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