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播火记
作者:黄朱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5-04-14 浏览次数:55
65 年前,河北作家梁斌出版小说《播火记》,颂扬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今天的黄明明,极像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在新的时代,执着收藏革命历史文物,犹如播撒前辈们代代相传的革命初心的火种……
鲁迅
黄源
黄明明
2022 年3 月5 日。
浙江省官方评选的15 位“最美浙江人·最美乡贤”揭晓。74 岁的黄明明入选,颁奖词说:守好红色根脉,铭记峥嵘岁月,他用40 多年时间,收藏了5000 多件革命历史实物。黄明明,黄源之子。黄源是新四军文化名人,鲁迅的弟子。溯源黄明明红色情愫,要从鲁迅说起。
鲁迅,绍兴人,黄源生在海盐县,同为浙江老乡,相识于上海。1934 年8 月,鲁迅创办文学月刊《译文》,茅盾给鲁迅推荐黄源做编辑,“黄源懂日文,译过书。”于是,黄源和鲁迅走到了一起。鲁迅,新文化运动的勇士,拿笔当武器,毛泽东赞赏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936 年10 月19 日,鲁迅因患肺结核病离世。时隔3 天,鲁迅出殡的日子,黄源是抬灵柩的弟子之一。丧仪上,黄源对宋庆龄的发言印象很深,宋庆龄说,“鲁迅先生之革命工作尚未完成,我们应当继续努力追悼鲁迅先生,须效法先生有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汉奸的精神,为民族求解放。”墓园里,挽歌和哭声一片,黄源泪如泉涌。
鲁迅比黄源大24 岁,如同慈父,生前曾给黄源写过几十封书信,充满对爱徒的教诲、引领。鲁迅离世前两个月,领头组织67 位作家发起《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提出“我们愿意和站在同一战线的一切争取民族自由的斗士热烈的握手”。黄源积极响应,他是《宣言》发起者之一。
黄源,早年就读于嘉兴的秀州中学,这是教会学校,英文基础打得好,茅盾和他同班同学。鲁迅离世后,黄源辗转鄂、湘、桂等地投身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冬,他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他以战地记者身份写过《赴火线去》一文,文风酷似鲁迅风骨,他写道:“我们前面,只有一条路,就是每一个人该用尽他的力量,誓死往前冲而不往后退,把敌人逐出国境。”在新四军,黄源编辑《抗敌》杂志、主编《抗敌报》,还主编过报告文学集《新四军一日》。他亲历了“皖南事变”,在艰难突围后抵达盐城,出任新四军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报》副总编辑。烽火中,黄源和战地记者巴一熔相识、相恋,两人结为夫妻……
黄明明,生于1947 年2 月21 日。这是莱芜战役的第二天,战场上的新生儿,取名“明明”,寓意来自父母的匠心:新中国的黎明、光明即将来临。黄明明说,“鲁迅的民族魂,父辈的革命理想,给我的人生打下烙印。”
收藏革命历史物品,黄明明始于20 世纪80 年代。1984 年,他掏千元从旧书摊上买回一本1949 年版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年战绩》;在滇西松山抗日原址,他从老乡家收集到当年战场的10 个弹壳;整理父亲遗物,他发现了粟裕送给黄源的一幅鲁南战役枣庄战斗军事地图。几十年间,黄明明寻访了全国130多个革命历史遗址、战争遗迹、烈士陵园。2007 年起,他向社会开办红色藏品展览,在学校、军营,在社区、公园。
65 年前,河北作家梁斌出版小说《播火记》,颂扬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今天的黄明明,极像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在新的时代,执着收藏革命历史文物,犹如播撒前辈们代代相传的革命初心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