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祭扫征文 > 新四军革命精神在青年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新四军革命精神在青年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许海兵 沈孝翠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4-11-29 浏览次数:776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四军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重要精神财富,其传承与弘扬在青年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参观时指出,新四军的历史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一、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内涵
新四军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形成的一种深刻而丰富的革命精神,其内涵涵盖高举旗帜、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顾全大局、相忍为国的爱国精神,海纳百川、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新四军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定地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在极端险峻的战场环境中顽强不屈,体现出共产主义理想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核心信念。面对国民党的多重压制,新四军以民族大义为重,遵循党中央指示,在敌后开辟新的战场,展现了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与此同时,新四军广纳贤才,迅速发展壮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新四军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发展了适应平原水网地区的游击战术,并在根据地建设中因地制宜,卓有成效。始终以报国为民为立军之本,新四军积极推行减租减息、免费医疗等政策,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在物资匮乏和敌人压制的情况下,新四军通过自力更生和大生产运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并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与敌人战斗到底,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四军的六大精神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指引。在新时代的教育实践中,应将“信念、爱国、团结、创新、奉献、拼搏”融入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拼搏意志。只有这样,青年学生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青年学生新四军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对1599名高职学生的调研,评估了青年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关注度。样本中,女性占63.52%,大多数学生来自江苏省(89.37%),主要为大一和大二学生,分别占48.41%和47.78%。
(一)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关注度
调研结果显示,大一和大二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关注度相似,“经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比例较高(大一:33.98%和34.88%;大二:31.02%和35.08%)。相比之下,大三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经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比例分别为43.86%和38.60%(图1)。总体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关注度增加,可能与学习经历的积累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有关。
三个年级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关注度分析
(二)新四军革命精神的认知
红色文化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帮助他们全面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并深刻领会新四军革命精神。尽管各高校通过思政课程和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但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的认知仍存在不足。
不同年级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宣传力度有着不同的感知。大一学生中,47.29%认为宣传力度较大,40.96%认为适中,仅9.82%认为较小,反映出他们对宣传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大二学生中,45.94%认为宣传力度较大,43.98%认为适中,8.64%认为较小,显示出与大一相似的积极评价。大三学生则表现出更谨慎的态度,43.86%认为宣传力度较大,50.88%认为适中,几乎无人认为宣传较小。
对于主动宣传新四军革命精神,大一和大二学生比例较高,分别为59.69%和53.14%,而大三学生的这一比例略低为19.30%。不确定是否会主动传播的比例在各年级差异不大,约为22.74%至23.56%。
总体来看,尽管学校在红色文化的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加强宣传力度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新四军精神的广泛认知。
三个年级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宣传力度调研
(三)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学习途径
经调研发现,大多数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对新四军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较高,其中比较了解和十分了解的比例分别为72.10%和71.88%,完全不了解的比例非常低,分别为0.78%和0.79%。学校教育是各年级学生了解新四军的主要渠道,各年级学生中通过学校教育了解新四军的比例都较高,分别为大一年级为86.56%,大二年级为81.02%,大三年级为77.19%。而书籍、杂志、报刊等纸质媒体是各年级学生了解新四军的第二主要渠道,各年级学生中通过纸质媒体了解新四军的比例也较高,大一年级为68.22%,大二年级为66.10%,大三年级为68.42%。其中影视作品在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中是较受欢迎的了解新四军的渠道,分别为大一年级为79.72%,大二年级为75.13%,而在大三年级学生中略有下降,为75.44%。纪念馆、博物馆也是一些学生了解新四军的重要途径,各年级学生中通过参观纪念馆、博物馆了解新四军的比例较为稳定,大一年级为75.45%,大二年级为75.79%,大三年级为66.67%。长辈的口述是各年级学生中了解新四军的辅助渠道,比例相对较低,大一年级为50.26%,大二年级为46.20%,大三年级为43.86%。6. 其他渠道了解新四军在各年级学生中的比例都较低,大一年级为10.98%,大二年级为11.26%,大三年级为10.53%(图2)。因此,学校教育、纸质媒体、影视作品和纪念馆、博物馆是各年级学生了解新四军的主要渠道,长辈口述和其他渠道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年级的增加,部分渠道的影响比例有所下降,但整体趋势保持稳定。
三个年级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学习途径调研
在教育形式的偏好上,大一学生最倾向于实地参观学习(80.75%),其次是红色影视作品(68.35%)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62.14%)。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相似,最偏好实地参观学习(68.85%)和红色影视作品(56.94%),但对创意产品的兴趣略有下降(48.82%)。相比之下,大三学生仍然偏好实地参观(73.68%)和影视作品(57.89%),但对互动式体验活动的兴趣较低(70.18%)(图4)。这表明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偏好随着年级的增加从互动体验转向更具知识性和观赏性的形式。此外,线上课程和直播讲座在各年级中接受程度相似,红色主题社团活动在大三年级的受欢迎度有所上升,显示出学生对参与校园活动的兴趣较高。
教育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历了从口语传达、文字板书、印刷教材使用到音频播放、网络技术应用等多个阶段。但仍有少部分受访者(2.36%)表示学校没有进行过相关活动。
(四)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学习现状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反馈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对新四军红色文化教育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大一学生主要关注“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31.52%)、“宣传力度不够,了解途径有限“(47.03%)和“参与机会少“(69.25%),显示出他们对更丰富和创新的内容有较高期待。大二学生的反馈与大一学生相似,问题集中在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不足(37.43%)、了解途径有限(45.68%)及参与机会不足(51.44%)。这表明大一和大二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有相似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内容创新和参与度上。大三学生则更加关注教育形式的单一性(52.63%)和与实际生活的脱节(54.39%),显示出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对教育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图5)。总体来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需求有不同侧重,改进内容与形式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各年级学生的需求。
三个年级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学习内容需求调研
在红色文化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上,大一学生认为教育显著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92.64%),并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89.41%)。大二学生则更重视对历史和国情的理解(79.71%),同时爱国情感仍然是核心影响因素(80.24%)。大三学生对各项影响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但爱国情感仍是其主要影响(85.96%)(图6)。整体来看,红色文化教育对各年级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强爱国情感、理解历史国情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且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对这些影响的认同程度逐渐变化。
三个年级学生对新四军学习成效调研
本研究通过对1599名高职学生的调研,分析了青年学生对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关注度、认知现状、学习途径及成效。研究表明,未来的红色文化教育应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以更好满足各年级学生的需求。
三、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青年学生红色文化教育
在深入研究和理解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内涵和特点,通过组织实地探索学习、志愿实践服务、沉浸式体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和体验新四军革命精神。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新四军革命精神在青年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实现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课程案例教材成果呈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将红色资源文化深度融入课程建设、典型案例和教材编写,是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将红色文化案例、资源引入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因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融入而焕发新生。教师精选新四军故事,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融入思政课堂和教材,向大学生传递忠贞爱国的精髓。思政课堂和教材不仅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更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忠贞爱国价值导向。高校高度重视当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将其精心组织到课程资源并编写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中,让新四军革命精神在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绽放光彩,牢牢占据高校思政教育的思想高地。
(二)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爱国教育潜移默化融入
在高校的培养过程中,借助校园文化标语、宣传栏文化宣传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无形中熏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价值观念。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并喜爱的文化形式,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其与当代精神紧密融合。为了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导权,红色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必须不断创新,融入现代元素,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促进大学生思想文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满足他们对于积极向上、健康有益文化内容的深切期待。例如,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设立的红色文化新四军精神科研项目,为教师和学生搭建起一个学习与研究红色文化的广阔平台,加深了他们对红军英勇斗争精神的理解。
(三)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及利用,实践教学提升综合素质
面对新时期多元文化的冲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红色文化传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院校建立专业相关、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基地,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文化素质与能力。传统教学已难以满足现代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实践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思政实效的关键。高校可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搭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原红色文化的真实面貌。通过红色文化学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和红色文化知识融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综合素质。
(四)红色文化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精神成长,更需注重其身心健康。高校应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竞技,培养思想过硬、体魄强健、团结协作、意志坚定的新时代青年。在素材选择上,以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为灵感,通过体育竞赛展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在场地选择上,结合高校实际,开展定向越野、徒步运动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活动形式上,将红色教育、团队合作、野外生存等元素融为一体,举办红色运动会、军事教育训练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生存生活能力,加深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同时,高校还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学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以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迎接未来的挑战。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及行为举止应是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传承路径选择,可将教材编写,思政课堂融入红色文化,通过营造氛围,开展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借助实践教学,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开发及创新红色资源文化,能够有效促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建设,提高地域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及凝聚力。
(基金项目:2024年度新四军研究专项课题(编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