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祭扫征文 > 用好新四军革命历史生动教材 加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研究
用好新四军革命历史生动教材 加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研究
作者:刘洪 董海岛 吴双 张烨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4-11-28 浏览次数:8
2020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才培养,育德为先。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育具备职业素质、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新四军革命精神和历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操守和优秀职业技能的医护工作者具有重大意义。在职业院校思政育人过程中,通过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塑造学生人格,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使其成长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用人才。
一、新四军革命历史中蕴藏的精神内涵
(一)铁的信仰: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是新四军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是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核心灵魂。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南方红军游击队以抗战大局为重,坚决服从党中央的整编命令,与昔日生死搏斗的国民党官兵捐弃前嫌,携手抗日。组建之后,新四军将士坚决执行党的指示,迅速开赴抗日前线,东进开辟多处根据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新四军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北上开辟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以后,新四军坚决贯彻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指战员们虽然舍不得用鲜血换来的根据地,但他们坚决服从党的命令,7天内,浙东1.5万人、第七师兼皖江军区3万余人,胜利完成北撤任务;新四军三师部队在师长黄克诚的带领下,历时2个月,徒步行军1500公里,长途跋涉远赴东北,为创建巩固东北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从新四军整个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新四军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绝对听从党的指挥。
(二)铁的担当:心系大局、报国为民。新四军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初心就是要报国为民、打败日寇,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为中华民族谋独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面前,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四军广大指战员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自觉担负起敌后抗战的重任,从华中转战江南、苏北以及山东,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四军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表现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顾全大局、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在遭受皖南事变挫折时,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重建军部、整编部队的命令,顾全大局、重整行装再出发。无论战事多么频繁,新四军总是积极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新四军的亲民爱民之举,得到了根据地民众的认可,“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的民谣在百姓中广为流传,他们踊跃把亲人送到新四军中参加抗战。
(三)铁的意志:坚韧不拔、逆境制胜。在八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新四军将士面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与生活的清贫,还包括险恶的环境。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还是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上,新四军始终遵循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目标和方向,广大将士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坚韧不拔、逆境制胜,磨炼出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他们面对艰苦,不改初心,面对挫折,愈战愈勇,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很好地配合了主力部队行动;同时,也为日后的新四军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四军也由此获得了“伟大的游击兵团”美誉。新四军成立后,国民党蒋介石极力限制新四军的发展,拨给新四军的军饷不及国民党一个丙等师的标准。对此,新四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改善生活条件,最终走出了困境,迎来了胜利。
(四)铁的纪律:令行禁止、秋毫无犯。新四军被称为“铁军”,还体现在这支部队有着严明如铁的纪律,内在的严格要求赢得了外在的良好口碑。新四军重视加强纪律制度建设,以铁的纪律来规范广大指战员的言行,做到执纪严明、步调一致。新四军特别尊重民众利益,严守群众纪律。1942年5月,新四军党务委员会发布关于执行党的纪律的决定,明确指出:“严格的遵守党的铁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义务和责任。只有严格的同时又是正确的铁的纪律的执行,才能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才能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人民军队素以纪律严明著称于世,自创建之日起就把革命的坚定性、政治的自觉性、纪律的严肃性结合起来,统一意志、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千军万马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攻如猛虎、守如泰山。1940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克诚率部由皖东北南下苏北盐城。黄克诚向部队提出夜间行军“三不准”:一不准进村;二不准敲老乡家门;三不准进民宅。
二、 将新四军铁军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育人体系的成功经验
(一)突出立德树人,用好红色资源禀赋。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有着传承和发扬“铁军精神”的使命和责任。新四军革命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肇始于新四军军部于1941年在盐城创办的华中卫生学校,独特的办学历史,让学校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禀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医品牌红色文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如课堂教学、主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将新四军铁军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中,通过讲述新四军铁军精神及相关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和自觉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摒弃负面思想,培养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采取多种形式,丰富红色文化生活。深入挖掘和传承铁军精神,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成立校园新媒体联盟创作演出红色文艺作品等,推动红色文化在在广大师生中中广泛传播、深入人心。比如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联合演出的短剧《铁军传人·苏医红》在全市“五个一”红色故事主题宣讲暨2024年“铁军魂 盐城红”红色思政示范课活动中亮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盐城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创作演出的《华中鲁艺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入选2022年盐城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项目。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新四军革命精神和历史得以传承和弘扬。
(三)优化育人途径,提升红色教育效果。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职业院校思政育人体系,职业院校进一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表现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拓宽育人渠道,因时而新、应时而变,积极探索视频教学、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将新四军铁军精神融入地方职业院校思政育人体系的实践短板
(一)对“生动教材”深层次运用还不够。新四军开展革命活动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层面深,留下的红色遗址遗存比较丰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方的红色元素可能凸显出不同的教育价值,对这些内容不能大而化之地拿来就用、笼统施教。比如盐城境内有全国唯一的新四军全史馆,还有128个烈士命名镇村、17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48处红色遗址遗存、98处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766件(套)馆藏革命文物。新四军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的原始状态,这些开展红色教育资源,必须进行整合、提炼、升华,以符合“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的整体要求。面向在盐职业院校师生代表发放调查问卷1364份,回收1347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育内容缺乏深度难以引起共鸣”的达到88.54%,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加大力度。
(二)对“生动教材”集成化运用还不够。相对于其他主题的思政教育,基于红色历史的思政教育面临两个不可避免的难题:一方面,红色历史史实资料的更新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培训受众对于历史相关课程与现场教学的兴趣在多次重复后可能会下降。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课程体系的品牌化、特色化还不强,思政教育“不解渴”;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景课堂的创新不足,依赖参观讲解为主,形式单一,学思践悟的教学环节衔接不够紧密;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教师和科研领军人物不多,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难点、关注重点以及在听课时的心理变化活动等,研究不深入、观察不透彻,拿得出、叫得响,有震撼力和品牌力的思政课程还不多。
(三)对“生动教材”抢抓性运用还不够。调研中,90%的受访者表示,在使用微信或短视频时会关注新四军革命历史、了解新四军革命人物的故事。而不可抗拒的现实困境是,新四军老战士越来越少,当年的民众也近古稀之年,那些原来散落在普通老百姓家中的革命文物可能没有得到及时保存利用,那些融铸着血与火的革命故事可能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就盐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他们对当地红色历史状况可能已经比较熟悉,也多次参观了红色历史遗址,普通的红色历史故事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关注力。所以有必要面向职业院校学生这一群体,抢救性挖掘新四军老战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形成可读可感的思政教材,让革命先辈的事迹绽放时代光芒、释放教育效应。
(四)对“生动教材”分众化运用还不够。相对于以往的单一授课教学,红色历史为主题的思政教育增加了很多现场教学内容,在特定的红色遗址上,通过历史情境与文物展示,大大提升了学员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但不能仅仅是提升体验感,需要更加注重激发他们的内在自觉,让他们充分利用所学的红色历史知识成为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主体。60.3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怎么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现行的红色历史教育的规划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学员们的多重身份需要。他们首先是学生中的一员,把新四军革命历史与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进行结合,更有体验感和代入感,更容易激发学习热情。
四、用好新四军历史这一“生动教材”加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充分运用“生动教材”,夯实思想教育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要深化红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将新四军革命历史、铁军精神等融入伦理、思想政治课程及专业课程中,将新四军将士身上蕴藏的许党报国的忠诚品质,为民造福的深厚情怀,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严守规矩的纪律意识,转化为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生动教材,努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技术精湛、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课程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二)培育红色校园文化,构筑学生精神高地。新四军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职业院校将铁军精神融入思政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以文化人”,立足本地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将新四军革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校园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英雄人物、红色故事、学校红色历史等,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环境。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红色社区”,以泛在化、具象化的方式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三)锻造优质师资队伍,放大红色教育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要秉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通过专题培训、情境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注重增强体验感、代入感,使思政课教师首先汲取新四军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营养,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提高思政课教师讲红色故事、加强党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刘洪 董海岛 吴双 张烨)
(2024年度新四军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4xsj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