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艺苑 > 荣炳:老区奏响新乐章
荣炳:老区奏响新乐章
作者:郑徒宣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1-26 浏览次数:36
丹徒有个叫荣炳的地方,是以革命先烈凌荣炳名字命名的革命老区。1942 年,新四军挺进江南,在茅东地区组织雇工会,凌荣炳带头参加,任会长,不久参加共产党,任村党支部军事委员、宝南区锄奸干事。当年底,他曾孤身一人打死直溪桥日军哨兵。日伪“清乡”时,他带领民兵,火烧西畅至石马桥之间长约5公里的日伪军竹篱笆,挥拳打死宝堰据点的特务大队长,群众称他“凌铁拳”。为粉碎日伪清乡、扫荡,凌荣炳率区大队配合主力,全歼九里据点伪军,俘敌16 人,缴枪8 支。1945 年,凌荣炳任陶宝区副书记兼副区长。新四军北撤时,他奉命留守坚持斗争。1946 年5月25 日晚在蒲村开会,遭敌包围,激战中手指被打断,他退至三岔湖,跃身入水,潜游至对岸,头刚露出水面被敌击中,壮烈牺牲。解放后,原丹徒县人民政府将烈士牺牲所在地命名为荣炳乡,以志纪念。
在这块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老区人民着力打造“产业强、村民富、村貌美”的产村融合农村新风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近年来,荣炳大力培植地方特色产业,打造了多个农业优势品牌。包括积极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依托国家级农业特色镇创建,做细做深味稻小镇;将洋湖退圩还湖和垂钓暨湖鲜美食活动有机结合,做强渔业产业品牌;打通销售渠道,推动新老果蔬项目互动,实现线上线下衔接,打造优质果蔬供应基地;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依托现有9 家农业规模企业,发挥刘恒记等5 家龙头企业示范效应,跟踪服务曲阳生态果园、泉澳水产和爱味仓储配送项目运营生产,做强荣炳农产品品牌经济,进而实现村集体收入增收。
荣炳有山、水、河、湖之胜,西部重峦叠翠,为茅山余脉,中东部地处洮滆平原,“两河五湖五水库”分布其间,山清水碧,钟灵毓秀,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鲜明的人文景观资源。同时,荣炳地处四县(市、区)交界处,具有得天独厚交通地理优势,南京、常州、扬州均在半小时车程覆盖范围内。随着丹徒区农业旅游的不断发展,荣炳的旅游路线也越来越完善,农家乐等旅游接待点设置到位。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来到这里度假游玩。每逢春天,来这里观赏菜花、采摘野菜、吃农家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近年来,荣炳致力开展“精美荣炳”建设,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实现集镇提档升级。完成洋湖退圩还湖工程,湖泊面积成倍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镇江市首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试点地区,“三图一表”工作法作为样板在全市加以推广;成功组织五届“走进荣炳”摄影节、两届乡村旅游节,油菜花节已成为荣炳特色节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卧龙市级特田建设,6 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着力打造“卧龙记忆”,实现红色文化、美食文化、乡村自然文化与山水自然相融合,让乡村留得住美景也留得住游人。
在荣炳高庄村,有一户人人称赞的家庭,女主人沈填珍带着一家人从赤脚种田人,一路奋斗,变为机械化“种粮大户”,在勤劳致富的同时不忘带动全村50多户农民一起走上科学种粮之路,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家庭”与“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的表彰。江苏省妇联领导石冬梅说:“这户人家,美就美在对土地的坚守,对困难从不低头的坚忍,对‘为国种粮’家风传承的坚定,对身边群众多年如一日无私帮助的坚持。”
(本专栏图片由丹徒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