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没有新四军就没有大丰县
没有新四军就没有大丰县
作者:陈海云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1-05 浏览次数:121
大丰是革命老区,地处盐城东南黄海之滨,是新四军创建华中根据地中划建的新邑,原名台北县(东台以北)。可以说没有新四军,也就没有后来的大丰县。
大丰是革命老区,地处盐城东南黄海之滨,是新四军创建华中根据地中划建的新邑,原名台北县(东台以北)。可以说没有新四军,也就没有后来的大丰县。
黄桥决战后,北上的新四军与南下支援新四军的八路军部队,于1940 年10 月10 日在县境白驹会师。两军合力建立苏北沿海根据地,会师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向沿海进军,开辟了东台县北部沿海根据地,台北县就是在这里建立起来的。11 月7 日,刘少奇、黄克诚等到海安会晤新四军陈毅、粟裕等领导,商讨根据中央指示,如何建立发展华中根据地问题。在海安召开了苏北临时参议会,通过了施政纲领,成立了苏北临时参议会,选举管文蔚任苏北临时参议会主任,建立了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这是苏北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政权。接着,全苏北从上至下的各级政权机构相继建立,从城镇到农村,掀起了支援新四军的抗日爱国热潮,抗日烽火席卷苏北。
11 月17 日,为统一新四军与八路军的指挥,经报中央批准,成立了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叶挺未到苏北前,陈毅代总指挥。11 月23 日,总指挥部由海安迁驻盐城。这为“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打下了根基。
为便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军部研究决定将省划小,实行小省制,原苏北地区以盐城东南的斗龙港向西延伸划界,一师和三师部队分别驻苏中和苏北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敌后根据地,使之成为部队的家。正如刘少奇所讲,抗日要有枪,有了枪还要有家,这个家就是根据地。只有老百姓和军队成为一家人,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从台北县南部的川东港到北部的斗龙港两岸沿海地区,是苏中根据地后方,苏中军区部队的家。1942 年春,敌以重兵对苏中南部四分区实行封锁,残酷“扫荡”,妄图消灭南部四分区的一师机关与部队。为粉碎敌人阴谋,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粟裕决定将“苏中区党委移台北,以加强兴化工作”,“拟将师属后方机关及抗大移到二分区”。根据粟司令命令,由苏中军区后勤部长兼政委罗湘涛率领后方机关的供给部、卫生部、印刷所、印钞厂、山炮连等从海上北移二分区王家舍地区(今大丰港),抗大九分校经二分区移盐东地区(今大丰三龙、丰富、方强一带)。从海道转移后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任务是由苏中警卫团所属海防部队船队完成的。台北地区还有苏中被服厂、家庭纺织厂、苏中贸易局与贸易公司、后方医院、盐垦中学、苏中公学等。《51 号兵站》所讲小老大、苏中采购科长张渭清,秘密到上海购买无缝钢管、车床、铣床等,由海上运输到川东港边龙王庙的苏中兵工厂制造枪炮,供给部队,为反“清乡”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44 年9 月,根据周恩来指示,在大桥花家墩修土飞机场,供美国轰炸日本本土飞机返回时加油。刚建好的土飞机场被日本军机侦察发现,被轰炸烧毁。可见苏中根据地不但在中国,且在世界也有位置。
苏北一马平川,没有山,无回旋余地,有人因此而不敢向苏北发展。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坚决贯彻中央向苏北发展,不到海边绝不停止的方针,将根据地建到江边、湖旁、海边港汊地区。在江河湖海附近建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没有山,以大海为依托,创造性地建立了新四军海防部队。1942 年11 月,苏中军区海防团在如东何家灶成立后,又相继收编了海匪孙二虎(第二次收编),改编为海防二团。接着又收编了杂牌海匪陆洲舫部队,被改编为海防三团。
苏中海防部队的重大功绩是开辟了从上海到连云港的海上航线,并延伸到山东胶东半岛,把新四军和八路军、华中和华北两大根据地联系起来。山东胶东八路军后勤部于1942 年底在斗龙港龙王庙和王港闸设立胶东办事处,驻有商船队。南北进行军事与生活物资交流,粉碎了敌人陆上封锁,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粟裕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他将原苏中军区海防纵队、浙东海防大队、盐东县海防大队、盐阜海防大队合并,改编为新四军华中海防纵队,吴福海任司令员,常驻斗龙港出海口下明闸。南到上海,北到山东半岛的海上航线更加兴盛,将华中和山东解放区联系在一起,南北呼应,互相支援。
渡江战役后,华中海纵1400 余名指战员整建制编入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为人民海军的源头骨干。
抗日战争时期,苏中根据地的中心在东台县三仓沿海,而解放战争时期,苏中党政军领导指挥中心在台北县大桥大沟子(今草庙镇)。
苏中战役后,1946 年9 月,华野第七纵队司令员管文蔚率部沿通榆路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北撤,从东台富安阻击到阜宁,浴血奋战70 余天,部队减员近半,牺牲1000 余人,受伤2000 余人。12 月下旬,已是数九寒冬,滴水成冰,指战员还穿着单衣,靠烤火,相互挤睡在一起取暖度过寒夜。此时,陈毅、粟裕发出指令:解除阻击任务,返回苏中坚持敌后斗争。大家听了既高兴又犯愁,因为苏中已被敌人占领,没有了家,到哪里去落脚?不少人不赞成立即南返,主要是怕回苏中会遭遇不测。双方争执不下,管文蔚拍板,由他带一个连回去侦察,大家认为这太危险。主意已决,谁也拦不住,管文蔚于元旦带一个连沿海边南进,深夜到大桥的大沟子。群众一听说管司令带部队回来了,家家户户烧水煮饭,热气腾腾,一下子温暖了指战员们的心,真是到了家。部队有了家,很快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并补充了新兵,恢复了战斗力。群众被发动起来与还乡团、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与火的决死战斗。敌以20 个团兵力对东台和台北县地区反复清剿,妄图一举消灭苏中中共党政军首脑机关,而华野第十一纵队在苏中区党委和管文蔚指挥下,以台北县为中心,南征北战,将纵横数百里地区开辟为解放区,巩固了台北县根据地。
1947 年8 月叶挺城(盐城)战役,改变了苏中与苏北形势,从坚持敌后斗争转入向敌后进攻阶段。为适应新形势,中共华东局决定,将苏中区委与苏北区党委合并,成立华中工委,陈丕显任书记,地点在射阳县合德藕耕塘。华中由此从局部反攻中走向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最艰苦阶段,苏中区党委和华野第十一纵队(原七纵队)所以能在海边的盐灶村坚持9 个月,是苏中区党委坚决贯彻区不离区、乡不离乡的斗争方针的胜利,人民群众跟还乡团进行了殊死搏斗,管文蔚指挥的华野十一纵队南征北战,打得国民党反动头子李默庵狼狈不堪。胜利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是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用热血换来的。大丰那时是不足30 万人的小邑,却有2000 人在战争中献身,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长期革命战争中人民与新四军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感情,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革命的胜利。陈丕显在大沟子的住房及家具,经过多少风雨,被人民群众保存至今。草庙镇党委提出,希望在这里建立一个革命纪念设施,将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三龙镇希望能在他们那里建立海防部队纪念设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