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 一所乡村小学的红色传承
一所乡村小学的红色传承
作者:周华金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1-05 浏览次数:104
盐城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仅革命遗存就有248 处,“苏北文化工作团陈列馆”就是其中之一。
盐城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仅革命遗存就有248 处,“苏北文化工作团陈列馆”就是其中之一。她静静地坐落在绿树掩映的阜宁县杨集小学校园一隅,茅檐土墙,古色古香。暗红色的大门匾额上,著名音乐家傅庚辰将军题写的馆名熠熠生辉。馆内近千件珍贵的历史照片、书籍、实物及书画作品,生动再现了苏北文工团的光辉历程。
1943 年,为贯彻毛泽东同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盐阜区9个县相继成立文工团,以演现代淮戏为主要形式,宣传发动群众,配合武装抗日。1945 年4月,9县文工团在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前身的乡村小学集训。8 月,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三师师长黄克诚同盐阜地委领导研究决定将参训的120名团员组成苏北文化工作团,编成话剧、淮剧两个队,深入前线,配合解放战争,直至1948 年初并入十二纵队文工团,才完成她的光荣使命。苏北文工团,是镌刻在杨集小学历史上的红色印记,凝聚着铁军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学校以赓续红色血脉为己任,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传承活动,努力在孩子的心田播下爱国报国的种子。
学校以文工团陈列馆为核心,配套建设“苏北文化工作团旧址碑”园林、“铁军精神永放光芒”巨型红旗雕塑,将教学楼长廊布置成“厉害了我的国”主题教育文化长廊,宣传党史国史革命史,展示国家辉煌成就,介绍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革命英雄。校园随处可见的“N4A”标志、“×连×排”式样的班牌、用老团员名字命名的教学楼等等。走进杨小,俨然走进一座庄严而又朝气蓬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被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确定为“铁军精神学习教育基地”。
学校积极创建“校园准军营化”“行动准军事化”“素养准军人化”为主要特色的“三化”军校。少年军校的组建和活动的开展,不断强化了孩子们“我是新四军小战士”的意识,潜移默化中锤炼了意志品质。
学校组建“小小苏北文工团”,成立合唱、舞蹈、话剧、器乐、朗诵等艺术社团,聘请音乐学院大学生和本校艺术教师担任辅导员,组织小团员唱红歌、跳红舞、演红剧。几年来,小团员表演的话剧《小英雄孙桂英的故事》、诗歌朗诵《三旗颂》、合唱《天下乡亲》、舞蹈《十送红军》《映山红》《新华报童》《拔根芦柴花》等应邀参加省市县宣传文化部门、专业文艺团体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学校定期组织红色寻访,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接受教育。校少先大队启动“寻访新四军三师足迹”系列活动,组织小团员寻访革命先辈在盐阜老区的战斗足迹,真切感受盐阜大地的烽火岁月,加深对家乡盐城红色圣地的理解。
开发“校本故事课程”。学校常态化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争做铁军传人”活动:每周升旗仪式讲一则革命故事雷打不动;经常性邀请老同志、老领导和现役、退役军人到校宣讲;在校园醒目处布置书型展板,定期推送新四军英勇抗战的故事。徜徉美丽的校园里,沉浸精彩的故事中,孩子们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意志品质在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