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属牛的父亲
属牛的父亲
作者:袁进生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10-14 浏览次数:193
我的父亲袁连云,出生于1925 年秋月,属牛。他这一生,性格刚毅,硬汉一个,碰墙不回头,一直向前走,在我家族上下和周围乡村,可是出了名的。
1948 年秋的一天,父亲牵着牛在地里耕田,可耕了一会儿,不知是牛饿了没劲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牛拖着犁就是不肯走。看着不肯使劲的牛,父亲找了根树条在牛屁股上狠狠地抽了几下。正在这时,祖父来到田边,看到父亲打牛,顿时心疼起他心爱的牛来。祖父不由分说,狠狠地把父亲训斥了一顿,倔强的父亲见祖父责怪儿子不怪牛,将犁梢一甩,拔腿就走。祖父一个劲地在后面叫他,可父亲像头犟牛,头也不回,闷不吭声地走出田头。父亲连奔带跑地赶到区公所的征兵点。征兵点上,新兵已经报到,正在整队集训。父亲找到征兵负责人,死磨硬缠地要求当兵。征兵的同志说,你家已经有人报了名,不需要再报了。父亲据理力争地说,弟弟虽然20 岁,符合征兵年龄要求,可他刚刚结婚,叫他当兵,于心不忍,我虽年龄稍大,但也大不了多少,加之又是单身,无忧无虑,两人情况相比,我岂不更符合服役上前线的要求吗!征兵负责人见父亲说得在理,就说,你们兄弟俩自个儿去商量吧。父亲找到已经参加集训的三叔说,老三,你刚结婚,你回去,我去当兵。叔叔也是热血青年,开始不肯调换,父亲即刻火冒三丈,训斥三叔。叔叔知道父亲的脾气,他主意拿定的事情,肯定是拗不过他的。那天夜里,父亲替换叔叔,奔向了淮海战场。
父亲一到部队,就分配到营部当上了通信员。听父亲说,淮海战役打得十分激烈,最激烈的时候,他和战友们七天七夜没有合眼,有时只能一边跑步一边闭着眼睛打个盹;最紧张的时候,一个晚上要奔跑百十里路,抢在敌军的前面到达阵地;最冲动的时刻,看到身边的战友倒下了,愤怒得嗷嗷叫,急着要冲上前去拼个鱼死网破。父亲说,那个场面,一个个战士血气方刚,又急又恨,打仗都打得眼睛通红通红的。两个多月的淮海战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频传捷报而胜利结束。如今那枚“淮海战役纪念章”,父亲一直珍藏着。记得父亲八十寿辰的时候,他还要挂着纪念章拍个照片。
淮海战役胜利后,父亲的部队按照毛主席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继续向前走,紧接着参加了渡江战役。万船竞发,百年待废兴,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父亲又一次经历了枪林弹雨的考验,从安徽蚌埠南下胜利渡过了长江,命大福大加幸运,父亲竟然毫发无损。记得1999 年春天的一天,父亲突然向我提出,要到长江边看一看,原来那年是渡江战役50 周年,他要到长江边回味一下当年渡江的情景。我陪同父亲到了江阴的“鹅鼻嘴”江边公园,父亲看到当年渡江的木船,思绪万千,连连叫我以渡江木船为背景,为他拍了几张照片,以作纪念。拍完照片,父亲只恨当时没有把“渡江战役纪念章”从家里带来挂在胸前。
跨过长江向前走,父亲的部队开进了杭州,不久又参加了舟山战役,这次父亲不再幸运。那是1949 年初冬,解放军渡海登陆部队分三路向舟山外围岛屿发起进攻,先后攻占了大榭岛、梅山岛、金塘岛、桃花岛等岛屿。当时,蒋军驻守在登步岛上,并不断派海军和空军增援,欲与解放军决一死战。11 月初的一天,进攻登步岛的战斗打响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解放军攻占了四分之三的登步岛,迫使岛上蒋军退守到登步岛北部一带。虽然当时的战况对解放军很有利,但由于后续部队因退潮而无法增援,解放军没有及时攻占登步岛北端的一个渡口,从而为蒋军增援留下了通道。为避免重蹈金门失利的覆辙,指挥部决定暂时撤退。就在父亲将撤退的命令送到各个阵地返回营部的时候,敌军一颗炮弹落在了父亲身旁。父亲醒来时,已到了后方医院,从此落下了脑震荡和耳聋的伤残。
1950 年,父亲伤愈后,按照国家的政策,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分配工作,到安徽当工人;一条是分粮回家,回原籍务农。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热火朝天的土改运动,父亲毅然选择了回家务农。
50 年代,父亲成了家,然后有了我们兄妹几个。日月如梭,星转斗移,我们兄妹几个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有一次,我们一家闲谈的时候,说起父亲如果当年选择分配工作,现在就是光荣的离休干部,一家人就会跟着沾光,吃上国家粮,住在大城市。当我们说起这事的时候,父亲似乎对我们的说法非常不满,脸上顿时变得严肃起来,他长吁一声说,有命回来就是最大的沾光,没命回来,什么光也沾不到啊,你们去看看那些牺牲的烈士吧。
父亲复员回家后,在当时的小公社当了公社委员、治保主任。那时的父亲热情高涨,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样事情冲在前头。其中做得最多、做得最响的就是带河工。那一年,父亲在江都宜陵带河工,当时腊月季节,天寒地冻,分配的工段又非常复杂,要想抢先完成任务非常困难,可父亲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动员工友们一直走在前列。就在决战“抢河底”的关键时刻,父亲接到奶奶去世的消息。看到水利工地决战时刻谁也不服输、谁都想争先的场面,父亲毅然做出留在水利工地、与工友们一起战斗的决定。在父亲的带领下,大家奋战了三天三夜,抢在春节之前完成了分配的工段任务,又一次获得了先进。当父亲完成河工任务回家的时候,奶奶已经下葬。每当想到此事,父亲就有一种不孝的愧疚和未能最后送别奶奶的遗憾。
父亲脾气耿直,但十分关心儿女。我们兄妹四个,两个妹妹身患严重疾病,大妹患有红斑狼疮,小妹因幼儿时期咽喉炎治疗不当从小聋哑致残。父母既要关心我们的学习,又要关照两个妹妹的治疗。上世纪80 年代前,家里的现金收入仅靠年底卖家中养的一两头猪,其他毫无出处。在那个年代,父亲和母亲从未说过艰难二字,一直坚定地守护着一家向前走。
为了我们上学和妹妹看病,父亲有时背上渔网,到一些野沟塘里捉上几条鱼,小鱼给妹妹补充营养,大的卖一点钱,供我们上学凑凑书杂费。1970 年后,村里办起了服装厂,父亲有时踏上二轮车,星夜兼程地为村办厂送货,往苏南送一趟货,也仅能收入五六块钱。那个年代,家庭收入很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我参军服役的1974 年之前,每年暑假和寒假,父亲总要叫我做一件事情,把家里的往来账整理记载一下。父亲报账我记账,欠东家的,差西家的,当年还清了多少,尚欠多少,一块一角一分都记得一清二楚。当年记账的时候,我每记一笔,心里就为父亲增加一份沉重,真不知这些往来账,何时还得了。1979 年,我在部队接到父亲的家信,我家在生产队得了将近100元的收入,第一次不用出工分钱。看到这消息,我为我家在生产队终于有了盈余,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后来想起来,父亲每年叫我记上往来账,其意图也许是催发儿女进取、奋发。
父亲直率公正,在左邻右舍享有口碑。家族或邻居碰上家庭矛盾,总要叫上父亲协调解决,父亲处理矛盾不偏不倚,该说则说,谁是谁非,有理有据,最后决断使人心服口服,使矛盾妥善化解。村里遇上难以解决的事请,父亲出场,总能基本公正摆平。数年以来,村里镇上,父亲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发个奖励证书,得个纪念用品,父亲总是非常珍惜,有的还要珍藏起来。
岁月苍茫。1986 年,我家摆脱贫困,在村里第一个建起了楼房,孙儿孙女都相继上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如今,父亲当年启发我们儿女的愿望基本得到了实现。
父亲一生,参加过淮海、渡江、舟山战役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我们为之自豪。2013 年农历七月初,年近九旬的父亲离开了我们。父亲倔强、坚毅的一生,始终鼓舞我们积极进取,激励我们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