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喋血伍佑
作者:张华平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06-17 浏览次数:557
1940 年,黄克诚率领八路军五纵队进驻盐阜地区,其中一部住在东坎,这支队伍后来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
1941 年初,东坎西庵高小学生顾桂忠被挑选到三师八旅政治部宣传队当上一名宣传队员。入伍后,顾桂忠与战友们一起,深入部队,在战斗间隙唱歌、说快板、演小节目等进行战地宣传,鼓舞战士们的斗志,每到宿营地还写标语,开展抗日宣传,活跃部队生活。由于表现突出,当年5 月,年仅17 岁的顾桂忠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 年3 月,顾桂忠被调到滨海县二区(六套区)区队任文化教员。到任后,顾桂忠先后将家乡一批又一批子弟,带到部队参加革命,仅引河集前后庄子就有四五十个年轻人,跟着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区队长陆中华对顾桂忠十分赏识,在陆中华的推荐下,顾桂忠被调到淮海大队任指导员。
这期间,在六套区发生了一件在当地影响非常大的恶性事件。
一个叫葛鼐的人来到当地,以行医为掩护,进行特务活动。他了解到时任乡长顾桂根脾气暴躁、头脑简单,认为他是可以策反利用之人,就采用了“反间计”。一天,几个穿着新四军军装的人把顾桂根骗到了古黄河南的黄泥嘴,称受区委书记谢荣的指派而来,缴了顾桂根的枪,并且当场毒打了他一顿。
顾桂根心想自己平时就是有点散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错误,况且自己还和谢荣是多年的好朋友,竟如此对待我。
头脑简单的顾桂根怒火难抑。一天早上,他来到了位于同兴村的区政府,当时正是早饭时间,谢荣正在吃早饭,看到顾桂根来了就和他打招呼。谁知顾桂根冲上来,二话不说揪住谢荣,将他拖到公粮囤子旁边,朝他连开3 枪后逃之夭夭。幸好,谢荣在送到八滩的新四军医院抢救后脱险。
顾桂根出逃后投靠了日伪,在三套据点当上了常备队的中队长。
1943 年春天,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春季大扫荡。当时,顾桂忠正生重病,不能随大部队行动,组织上决定他回家养病。考虑到他与顾桂根是家族兄弟关系,组织上决定派他打入敌人内部,搜集情报并伺机分化瓦解敌军。
顾桂根明知顾桂忠是共产党新四军的人,但碍于家族关系和顾桂忠家在当地的影响,也没敢深究,便答应收留了他。
常备队里的士兵除了少数地痞流氓外,绝大多数都是穷苦人出身。顾桂忠打入敌人内部以后,经常给他们讲岳飞、杨家将这些民族英雄舍身取义、精忠报国的故事;讲日本侵略者如何欺压中国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讲“人宁要站着死,不能跪着生”;讲“有国才有家,不做亡国奴”的道理,宣传抗日救亡的主张。受他的影响,常备队里的士兵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
顾桂忠同时利用家族亲情关系,做顾桂根工作。由于顾桂忠水平高,能力强,又善于做思想工作,得到了顾桂根的信任,遂委派他为副中队长。
上任副中队长后,顾桂忠便利用职务之便搜集敌人的情报,经常白天在三套据点,是常备队的副队长,晚上回到家里,就向党组织上汇报情况。晚上开会接头时,父亲顾汝亮为他们在外面站岗放哨。
经过顾桂忠的工作,加之受大形势所迫,顾桂根思想也有所动摇,主动提出来要和中共党代表谈判,不再与共产党为敌。顾桂忠将这一重要情况及时向六套区委作了汇报,后在顾桂忠和两面保长管福楼的巧妙安排下,顾桂根在李守仁家与六套区委负责人陈去非进行了谈判。
1943 年9 月,三套解放后,顾桂忠带领一批家乡子弟重返新四军三师八旅。一年后,顾桂忠被组织选派到抗大五分校学习深造,1945 年5 月,顾桂忠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盐阜独立旅第一团,任连指导员。
一次,他回家要父亲把多余的土地卖掉,把钱款给他带到部队用。为此,他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到后来,他使出了“杀手锏”,把手枪摔在桌上,放出狠话,说“不给,你就用这枪把我打死吧!”。最后,父亲妥协,答应把家里的猪都卖了,给他“革命”。就这样,他把家里卖猪的钱除了给老母亲留点外,其余全部带到部队,给战士们改善伙食。
1945 年春,顾桂忠所在部队在周边先后打了几个胜仗。这期间,他遇上了当地的一个姑娘。虽然当时只是惊鸿一瞥,但姑娘苗条的身材,姣好的面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抗战胜利后,顾桂忠率领他的连队再次路过四大门,他在大路两旁欢迎的人群里搜寻着,这时一个穿碎花衣服的姑娘映入了他的眼帘,他仔细一看,正是自己心仪的姑娘。这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他,莞尔一笑,这一笑立刻使顾桂忠心花怒放。宿营后他就找当地的妇救会主任打听,得知这姑娘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王红才家的千金叫王士艮。她粗通文墨,知书达理,而且心灵手巧,做一手好的针线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绣娘”。他还打听到王士艮与自己同庚,更重要的是这姑娘还待字闺中,这让顾桂忠喜出望外。
不久,顾桂忠特地请假回了一趟家,让父母请人上门说媒。这正合父母心意。顾桂忠是家中独子,又早年参军,常年在外,穿行在枪林弹雨之中,他们是多么盼望他早日娶妻生子,有个孙子在家陪陪他们。
顾桂忠一个嫂子娘家就在四大门,老父亲顾汝亮上门一说,这王士艮正巧是她叔伯侄女。一边是侄女,一边是小叔子,在当时对辈份很讲究的,这让嫂子有点为难。可经不住顾汝亮一家的再三请求,况且顾桂忠在部队是军官,他家在当地还算是殷实之家,侄女嫁过来不会吃苦受罪。于是王氏嫂子就同意去说媒了。
王红才是一位开明绅士,听这位“媒婆”妹妹这么一介绍,就说“只要士艮同意,父母没意见”。顾桂忠作为年轻军官,英俊潇洒,谈吐不凡。年轻的王士艮本来就有意,况且是自家的姑母介绍的,家庭一定靠谱。于是两人一见钟情,经过几次接触,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1946 年春,两人结为连理。婚后因为战争,劳燕分飞,聚少离多。王士艮在家侍奉公婆,料理家务,还要时常牵挂着在枪林弹雨中的丈夫。只要听说部队驻扎在附近,她都会带上几双自己做的鞋子和绣品、家里做的好吃的去看望丈夫。小夫妻新婚燕尔,恩爱甜蜜。他俩本来商量好,准备让王士艮也参军,一起打天下。可这时候发现王士艮怀孕了,不便随军行动,于是,顾桂忠就让她在家里待产。
1947 年5 月, 他们的爱情结晶——小风英诞生了,给这个家庭增添了幸福和喜悦,也给身在前线的顾桂忠平添了力量。
伍佑战役打响前夕,顾桂忠部队驻在三套,王士艮母女俩正好在部队。大战在即,顾桂忠让她们娘儿俩到中山河南陈滩的三姑家暂住。这次一反常态,他要亲自送。王士艮抱着凤英,顾桂忠搂着她们母女策马飞奔,到三姑家后亲自将她们安顿好,并说让她们等着他凯旋。谁知,就此一别,竟成永诀。送别时他身穿军装,腰挎手枪,手牵枣红马,挥手送别的场景定格在了王士艮的脑海里。直到晚年,96 岁的王士艮还时常念叨着这个情景。
顾桂忠是在1947年12月于盐城伍佑战斗中牺牲的。
战前,顾桂忠所在的部队在向伍佑开拔的途中,宿营益林。顾桂忠住在一个大地主家,晚上就睡在地主家的一口黑漆棺材旁。当时他还戏说,如果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他就装在这口棺材里。哪知,一语成谶!
战斗结束后,顾桂忠的老领导营教导员嵇玉华专门派人到益林,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口棺材给他装殓,并把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手枪和营长赠送给他的一支钢笔,一起入棺陪葬。
顾桂忠的父亲接到了儿子阵亡的通知后,如五雷轰顶,痛彻心扉,一边通知在中山河南亲戚家的王士艮母女,一边带人去益林。到了益林后,他雇了一条船把儿子的遗体运回。同时,运回来的还有用白布缠起来的顾真林、许步友两位烈士的遗体。
遗体在中山河三套码头上岸后,在岸边的新条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后,父亲便将儿子的棺材运回了自己的家。到家后,打开棺材一看,顾桂忠烈士浑身上下全是泥。母亲和妻子痛哭一场后,把他身上的泥清洗干净,又进行了重新装殓。
顾桂忠牺牲后,老父亲顾汝亮把儿子留下的两张照片一直保留着,没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直到晚年,这两张照片已经褪色,只剩两张泛黄的照相纸,他仍揣在怀里。老母亲晚年,忧思成疾,临终前一定要穿上儿子顾桂忠的衣服,否则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