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闻动态 > 白鹤村:一个有故事的村庄
白鹤村:一个有故事的村庄
作者:庞瑞垠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4-05-15 浏览次数:956
白鹤村,一个有故事的村庄,汤濂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
提到这美丽的名字,不由得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上碧霄。”引发无限的遐想。
这是一座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古老村庄,西临汤山,东毗索墅,南近土桥,视野之内,远山苍翠如屏,烟霭葱茏,近水潜鱼跃波,飞禽翔集,委实是岚影波馨,淡人尘虑。
然而,长期以来,她却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笔者在作了一番调研之后,觉得有话要说。
关于白鹤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据说吴王孙权授命大都督周督在离白鹤村十多里处的周郎桥边训练水陆部队,其间,经常受到附近青龙山地区流寇袭扰,为保障安全,周瑜亲率部属在青龙山水系上游北堠设立烽火台,驻军观察守卫,遂有了北堠村之谓,接着,又在北堠村南七华里处设立南堠烽火台,取名南堠村,二村遥相呼应、拱卫吴军。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人曾在北堠村立冈山挖出过三国埋藏的土城墙砖和残损兵器,可作佐证。
从东汉到晋,再延续到唐、宋、元、明、清,风雨几千年,尽管立冈山上的烽火台早已荡然无存,而北堠村村名却一直延用至清乾隆年间。遗憾的是无论是文字资料抑或是文物遗存,皆已失传,惟一存世的只有一部《汤氏家谱》,从中透露出一些信息。据《汤氏族谱》记载,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俘徽、钦二帝北去后,徽宗第九子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史称宋高宗,为南宋开国皇帝。不久,高宗放弃中原,从商丘逃到扬州,随行的户部尚书南山公弃职渡江来到金陵,隐居于句容,其第五代孙成乙迁居白鹤村,为白鹤村汤氏始迁祖,在此繁衍后代,至汤濂,已是成乙第十七代孙,倘按25年为一代计算,汤氏子孙在白鹤村已生活了四百多年。
村上,自古有一民谣“先有江王,后有汤庞”一直流传至今,白鹤村有三百多户人家,汤庞二姓为大姓,杂以他姓,既然汤庞之前已有江王二姓,可以说,白鹤村早已存在了,不过,那时叫北堠村,到汤濂出生前后,已易名白鹤村。更改村名,这是一件大事,究其缘由,来听一听历代口口相传的一个传说:清乾隆皇帝沿袭祖父康熙皇帝的做派六下江南,每次必经南京,其中有一次,时在乾隆十六年早春(1751年2月8日),拜谒东郊明太祖孝陵后转往镇江焦山,路经清化乡(今江宁区淳化)北堠村,附近村民闻讯聚众于官道两旁敬香朝拜,神奇的是与此同时,成群的白鹤自远方飞来,栖息在北堠村西边桥河滩和村边的立冈山一带,那高亢的鸣叫和优美的舞姿,引得村民争相观赏,一派欢乐祥和景象,斯时,汤氏族长汤行誉见此吉兆便与庞氏族长相商,并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将北堠村改名为白鹤村。那么,汤濂记忆中的白鹤村是什么样子呢?请看他的《跋自作消夏词》:
十围古树正当门,北堠今名白鹤村。欲问主认先问鹤,鹤能引客到桃源。
校仇万卷眼昏花,蓦地逢源又失源。伐尽性灵书误我,但将园圃课儿孙。
盈盈池沼好芙蕖,惜少千霄玉竹麤。他日后湖亲选去,三年成就纳凉图。
筑堤围住水村孤,十柳三桃种百析。垂钓即从家中坐,放舟好似入西湖。
茅亭竹径水边开,亭外波光竹外梅。梅竹梢头楼四面,卷帘随意放山来。
胸中丘壑如云起,眼底山村笔底波。人弗黄金予弗墨,不知是贝是多才。
斯诗,清晰地呈现了才气磊落、清幽风雅的诗人本色和烟水苍茫、恬淡祥和的田园风光,从中可窥彼时的白鹤村,四围池沼环绕,修竹筑径,果树成林,绿荫笼罩,楼房耸立,卷帘倚窗眺望,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端的是一派诗情画意。
与江南一些古村落相仿,白鹤村的建筑近似徽派风格,整体布局分为村前、村中、村后三部分,有民居、宗祠、孝节坊、庙宇、塾馆、戏台、店铺。此外还有磨坊(加工稻麦)、槽坊(酿酒)、宰坊(屠宰牲畜)等,全村有纵横四条巷子相连。民居大都是青砖灰瓦风火墙,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登上村西的立冈山俯瞰整个村子,令人赏心悦目。
这里,想着重介绍一下汤氏三兄弟的宅第,那是白鹤村的建筑精华所在。从《小隐园全集》和汤氏子孙的回忆得知,当年,汤濂、汤治、汤澄同胞兄弟各有自己的别业,号称东、中、西三座大宅门,其中以汤濂属下的东大宅门为大,传说有九十九间走马楼,另有小匡庐、望野亭、半瓢居、涵光池等景点,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在金陵南乡并不多见。
三大门,相距各约百米,一律的青石板路面,有宽敞的过街楼相通,风雨无阻。东西两头建有拱形券门,气势不凡。小隐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中、西大宅较小隐园稍次,却也是萧墙粉壁、髹漆雕绘,厅堂摆设也都是红木家具,书画悬壁。汤氏祖业荫及子孙,然而,只是历史的一段场景。岁月递嬗,沧海桑田,历经红羊之劫、日寇侵华,三座大宅门破坏严重,墙倒屋塌。时间推延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残壁断垣已处处可见,较为完整的房屋只剩数间,但从所剩屋基,建筑框架上仍能想象当年宏敞、堂皇的盛况。
以东大宅门为例,头进左侧尚存厢房两间,客室、厨房、天井各一,楼板尽失。右侧,除“影仙楼”尚存一楼一底半间,余皆不见楼面。二进左侧为瓦砾堆,旁有半间平房,右侧成了牛舍。三进大门较为完整,门楣上嵌长方形青石,镌刻着“忠厚贻谋”四字,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非一般人所为。门楣下方正反两面是通体镂空的砖雕,内容为诸葛设坛、草船借箭、岳母刺字、西厢待月,另有飞禽走兽、奇花嘉木,看上去工艺精巧、栩栩如生,于此可以一窥书香门第的艺术品位和追求。四进左侧是翻建之平房,右侧有一楼一底。五进左侧楼上下各有两间房,楼下居家卧室。楼上两间乃是书房,一间藏有书画、信札、文稿和线装古籍,另一间则堆满了大小不一的雕板(即在木板上雕刻图文,作为印刷之底版)。时值土改,笔者正读小学四年级,“贫农团”进去查抄,笔者好奇跟进去,捡得《唐文粹选》《唐宋诗醇》和若干花笺。可惜的是所有藏品都被汤濂后人作为废纸卖了或作柴禾之用。但从这些藏品中能清晰地看到汤氏家族乃至白鹤村深厚的文化积淀。五进右侧一间楼房,里面设神龛,有底座,上置龛,汤氏列祖列宗分台阶依辈份自上而下设牌位,供后辈四时八节祭拜。再有,楼下屋前有一方形天井,植有枇杷一株,依然是青枝绿叶,正在挂果。第五进西边是后院,面积有两亩左右,入内一片荒芜,杂草丛中,生长着冬青,菊花、芭蕉之类的花木,无人打理,自生自灭。令人瞩目的是一棵耸入云天、虬枝坚挺的银杏树,树干高达数十米,树身4个大人合臂都抱不过来,老辈人说,是明代传下来的。每当秋天,满树果实累累,金黄可掬,给以峻峭雄奇、华贵高雅之感,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王维的诗句:“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当作人间雨。”从这棵“银杏王”身上,自可以想象白鹤村悠久的历史。
相较东大宅门,中、西大宅门遭致的破坏则更为惨重。在笔者记忆中,中大宅门,土改时只剩两进,其中二进敞厅,设有条案和八仙桌,正面墙上挂有中堂、楹联,也已老旧。二进、四进已破败不堪。后花园有水池一方,半枯状态。可喜的是每年秋风乍起,满园桂花飘香,左邻右舍的姑娘们便携床单平铺地上,轻摇枝叶,金灿灿的桂花如雨洒落,伴着姑娘们清脆的笑声,满载而归。之后,以糖浸泡,做酒馕园子,食之回味无穷。再说西大宅门,仅剩两进,给人以寥落之感,但后面有一庭院,修竹摇曳,青翠可人,四季皆有鸟雀昆虫在此筑巢安窝,翔集嬉戏,儿时,笔者与小伙伴们曾多次进去捕捉画眉、金铃子、蟋蟀等携回蓄养,其乐融融。
白鹤村地处城市远郊,但并不蔽塞,清末明初有两条路径通往南京:北边,经王陵岗、小前村、上峰、坟头,翻紫金山入中山门进城;南边,经土桥,骑驴或坐土车入通济门进城。加之,村上有人在南京、汉口经商,城市文明的信息也不时传来。
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滋润,村民崇尚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济困救难,道光年间,村上出了一位慈善家汤裕昭,《江宁乡土志》有如下记载:
汤裕昭,字君藩,上元东乡北堠人,慷慨好施,见义必为。清道光二十二年江水泛滥,民田淹没数千亩,裕昭田仅十余亩,依然担责,叹曰:此吾责也。随其父可杰(字志英)相地势以西边桥河道狭而淤,非浚不可,独建桥,增三雍为七雍,费千金。咸丰三年杨洪之乱,向忠武军饷缺乏,裕昭捐饷万金。凡省中避乱主衣食、资斧头皆用之。人皆感其义,途中遇匪与胞弟继均同时遇害。(时年三十四岁)
这位义士,按《汤氏族谱》属继字辈,名继锟,与汤濂生活在同一时代,长濂一辈,其义举载入史册,乃是白鹤村人的光荣。
白鹤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历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世事无常,变幻莫测。村子数度经历战争匪患,红羊之劫,不再赘言。日寇侵华南京沦陷,白鹤村在劫难逃,暗无天日,深陷水火之中。1938年春夏之交,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茅山,白鹤村很快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这里的人民崇尚气节,守护尊严,不愿屈辱偷生,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发动领导下,利用其丘陵地带的地理环境,以不同方式奋起反抗,开展了一场持久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笔者儿时听过许多让人感奋的传说,近年又作了走访调研、查找资料,现将几件重要史料和英雄人物作一披露。
新四军扎根茅山这一战略要地之后,立即着手恢复和发展茅山地委和周边各个县委,开办了干部培训班,白鹤村的汤世康成了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并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村里第一个党员,世康面善随和,人缘忒好,以此作掩护,积极从事地下工作。时抗日政府青龙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徐步云(徐矮子)和青龙区副区长兼鹤龄地区党支部书记张荃(张姐)经常吃住在他家,组织发动抗日斗争。其间,世康在保守党的秘密,传递抗日信息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他还影响和带动了汤世泽、房金红、江文金、庞祥林等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的伟大洪流中去。其中,每当地下党县、区首长来,都由世泽负责保卫,从无闪失。
除了在村里开展工作,也有在外面抗日前线奋战的,庞声金便是其中之一,此人魁梧剽悍,外号“声金大炮”,地下县委组建不久,他即加入了县抗日民主政府短枪班(警卫班),曾多次深入日军驻地侦察、搜集情报。雨夜奇袭,活捉日寇哨兵一人,被称为“孤胆英雄”。
此外,也有自发与敌斗争的,这要说到庞声涛,他是声金的堂兄弟,开设有一家肉铺,出售猪肉,为人和善,公平交易,大约在1939年秋天,一名日本兵闯入其肉铺不由分说,上前抢掠案上的半片猪肉,声涛与之争夺,日兵随手操起军刀就砍,千钧一发之际,声涛左手按住日寇刀柄,右手举起剁肉刀猛然向日寇头颅劈去,致其毙命。村人闻之,无不钦佩,极大地鼓舞了众人的抗日士气。次日,日军下乡报复,声涛则早已遁往他处,日军四处搜查一无所获,穷凶极恶,一把火将这座千年古村化为灰烬、烧毁房屋四百余间,又滥杀了数十名无辜老百姓。稍后,土北区游击队成立,与敌周旋,日军龟缩于炮楼,很少窜村骚扰,声涛遂回村重操旧业。
说到土北区游击队,庞声虎此人不能不说,他也是白鹤村人,长得矮小精干,胆大心细,智勇双全。他不是共产党员,倒像个绿林好汉,出于民族大义,对敌仇恨,1938年下半年,他拉起了一支队伍,约数十人,昼伏夜出,不仅要对付日寇,还要对付二鬼子(汪伪军人)和土匪,由于这支游击队骁勇善战,神出鬼没,在方圆数十里名声很响。最初,汤山炮楼的日寇常下乡扫荡,游击队避其锋芒,不正面交锋,而到了夜晚,声虎亲率队员奔袭炮楼,予敌以不同程度的伤亡,一连数次,致敌军心动摇,最后,干脆龟缩在炮楼里不下来了。与此同时,声虎还处决了与日寇通风报信的汉奸,重创了与日寇勾结的土匪。正是在这前后,江宁县委任命他为土北区区长。所谓土北区,地辖土桥镇以北,直至青龙山孟墓、插花庙一带,范围比后来的鹤龄乡要大。1945年10月新四军奉命北撤,上级任命声虎为南京东郊办事处副主任,坚持原地斗争,迎接南京解放。此时,他的部队已有二三百人之众。可是,就在南京解放的当天发生了一件蹊跷的事。占领总统府后,解放军一支先遣队沿京杭国道向东郊推进。过了汤山,在黄梅塘附近与声虎的部队相遇,未料情报失实,声虎误认为面前这支数十人的小部队系国军伪装,遂发生冲突,并将这支部队缴械,但很快真相大白,声虎被当作反革命分子逮捕。从此,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岁月里,在历次运动中,这位英勇抗日、有贡献于国家的革命者遭受了太多的磨难。直到八十年代初,经陆纲(抗战期间的江宁县委书记)、王一凡(江宁县长)出面为其辩诬,方才予以平反,恢复名誉,享受离休干部待遇,逝世后备极哀荣。
白鹤村抗战期间还有一件值得写也应该写的事。众所周知,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在农村实行了保甲制度,汪精卫建立伪政权后,延续了这一制度,白鹤村焉能例外?于是,汤濂的曾孙汤世源被委任为保长,维持地方治安。世源乃一开明士绅,却是“白皮红心”,俗称两面派保长,对伪政权上级表面上应付顺从,暗地里替新四军办事,他居家村中汤氏大宅门,陆纲和王一凡来白鹤村一带开展工作,总是在他家里开会议事,家中还收养过新四军伤病员。为支持新四军,地方上筹集的钱粮也都存放他家里,他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将从日伪方面获得的情报随时传递给新四军方面,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最后,要说一说大刀会。史载,大刀会原为清代民间武术团体,其兴起与地方政府横征暴敛,农民负担沉重有关。从最初的秘密结社到公开活动,虽有画符念咒之封建帮会色彩,却也有打抱不平、伸张正义的积极一面。白鹤村有大刀会,面对国破家亡,抗战开始不久,便私下串连谋划抗日之举,会众最多时达二三百人(笔者长兄也参与其中),1938年夏天,日寇一支下乡扫荡,在一处叫吊死娘娘墩的地方,与大刀会相遇,双方激战,大刀会众赤膊上阵,口念符咒,手舞大刀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战况十分惨烈,大刀会死伤数十,日寇也死伤十余人,正在这危急关头,四邻众多村民闻讯赶来,上千人将日寇围困,寡不敌众的日寇杀开一条血路,夺命而逃。这场群体性的自发斗争惊天地、泣鬼神。
上述抗战史上的人与事,笔者可以负责的说,都是真实的,大刀会的往事,是听吾兄亲口所述的。而文中提到的几位英雄人物,笔者跟他们都很熟悉,同一村子,且有过多次接触。事情很清楚。抗战期间,除老弱病残者外,白鹤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投入了这场神圣的战争,没有一个告密者,没有一个怕死鬼。而这一切很少为人所知,即使是白鹤村的青少年乃至中年一代也知之甚少,笔者有恐这些事迹会像汤濂一样被湮没,怀着“挽救遗产”的急迫感,这才诉诸笔墨,记录下来。
这些年,国内热衷于评比什么名城、名镇、名村,固然有相当一批是名副其实的,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为了增加旅游收入,追求GDP而编造历史、欺世惑众;不少古村落虽有古民居,却缺乏人文内容,人们除了欣赏古代建筑,却难有其他收益。而白鹤村,既有以汤濂、汤裕昭为代表所体现出来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庞声虎等一众英雄人物,这不仅在江宁,放眼江苏,也不多见。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举措,将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昂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传诸后世。
今年清明为父母扫墓,我回了一趟故乡,见正在进行新农村改造升级,一幢幢村民新居,一辆辆各式轿车,道路整治,遍植林木,村史馆,村民活动中心、超市……或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父老乡亲的精神面貌淳厚中透着欢乐。“美丽乡村”已不再是空想,正一步步展现在面前。变化之大,令人倍感欣慰。啊,白鹤村,悠悠千载,由古老焕发青春,赞美你,我的故乡,我的衣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