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东沙群岛七度沉浮的启示
东沙群岛七度沉浮的启示
作者:刘星华 责任编辑:祝新汉 来源:《铁军》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11-28 浏览次数:7767
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纷纷抛出对我海域诸岛拥有主权的宣言,黄海、东海、南海都面临着严重挑衅。2012年以来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已使炎黄子孙义愤填膺,4月10日以后发生的中菲黄岩岛事件更令华夏儿女同仇敌忾。在这种严峻背景下,回顾、思考历史上我国南海东沙群岛的历次沉浮,对我们炎黄子孙是不无裨益的……
地理环境优越
东沙群岛位于北纬20°33′至21°35′、东经115°43′至117°07′的范围内,位于中国南海的最北端,由东沙岛和北卫、南卫两珊瑚滩组成。其中,东沙岛是唯一常年突出水面的岛屿,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呈马蹄形,中央是一片泻湖,因此又被称为“月牙岛”,也是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之一。东沙群岛不仅有鱼类资源丰富的珊瑚礁渔场,地下还可能蕴藏有大量的油气资源。
东沙群岛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正好处于台湾、香港及珠江口大三角地带的中心区,北距广东的汕头港260公里,南距西沙群岛450公里,东北距台湾的高雄港440公里,距澎湖马公港425公里,西北距香港315公里,西南距海南岛榆林港670公里,东南距马尼拉780公里,扼台湾海峡、巴士海峡之“咽喉”,向北可进入东海和太平洋,向南则可辐射整个南海地区。
七度易手之痛
自东汉以来,我祖先即扬帆纵横于南海诸岛间。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0年),东沙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归广东省惠州管辖。然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向对外扩张道路,分外垂涎南海诸岛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首个遭日本人非法占据的南海岛屿,即为东沙群岛的东沙岛。
1901年夏,台湾基隆的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在海上遇台风漂至东沙岛,发现岛上覆盖着厚实的鸟粪层。西泽返回台湾时将鸟粪样品带回,经化验证明鸟粪是优质磷肥。于是,西泽等遂率台劳工百余人由高雄乘轮船赴东沙岛大肆开挖鸟粪,首度窃据东沙。他们在岛上无恶不作,不但毁坏早先来此经营的我先辈们盖好的房舍、建成的栈桥,更捣毁渔民们修建的“天后庙”,还在岛上插上了日本太阳旗,擅自将岛更名为西泽岛,东沙群岛所在的珊瑚环礁也被改名为西泽礁。
弱国无外交。直到1909年,满清政府始派两广总督张人骏与日据理力争,付款赎回东沙岛,东沙群岛才重新返回祖国怀抱。这是中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的一次重大行动。但没过几年,日本人又卷土重来。1917年,高雄海产商会会长石丸庄助又雇台劳工百余人乘渔轮登岛,盗采鸟粪和海草,令东沙第三次易手。
1925年8月,国民党中央政府令海军部海岸巡防处江实容中校率兵登东沙岛驱走日本浪人,并在岛上兴建双层气象大楼、无线电台及淡水制造厂房,还对被日本人捣毁的“天后庙”进行了修复,从而使东沙第四度易手,重返祖国怀抱。第二年3月19日,东沙观象台及电台竣工。为防止日本人再登岛盗采磷矿,骚扰我渔民作业,1928年北伐完成后,国民党海军即派兵长驻东沙。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随即对我沿海实行海上封锁,企图截断我外援军品输入的通道。国民党海军部海岸巡防处驻守的东沙岛,自然成为日军夺取的目标。不久,日军大本营即令日本海军第二舰队执行攻占东沙的军事行动。当时东沙岛有国民党海军观象台、无线电台和守备队共37人,由海军少校李景杭指挥。9月3日,日军巡洋舰“夕张”号和驱逐舰“朝颜”号驶近东沙,对东沙进行炮击,并掩护三艘登陆艇上的百余名日军于拂晓登陆。国民党海军守备队固守阵地全力拼斗,终因兵力悬殊,火力单薄,缺乏后援,东沙遂第五度易手。
日军占领东沙后,对俘虏的国民党海军官兵滥用酷刑,百般凌辱,导致多人死亡。指挥官李景杭少校自感守土失职,多次企图自裁报国,因日军监控严密未果。随后,国民党剩余官兵被押送到台高雄港,再遣至莲港厅服苦役,后又转押至广东,途中备受迫害,致使守军官兵全部殉难。
日军攻占东沙岛后,再次将东沙岛更名为西泽岛,交由日本海军马公要港部管辖。日军海军派遣一陆战小队、一通信分队以及一个气象情报班进驻该岛。东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也划归为马公要港部的作战责任海区。与此同时,日军还在岛上兴建飞机跑道(即现在的东沙机场),将泻湖开辟为水上飞机泊地,并兴建油库和岸防阵地。这些军事设施的建设,再次说明了东沙岛重要的战略地位。太平洋战争初期,东沙岛不但是日军进出南洋的前哨,更是日军护卫南海航道的基地。
1945年1月15日凌晨,美航母“企业”号派出八架舰载机,低飞突袭东沙岛。此后,美军舰载机和陆基战机经常飞临东沙侦察,见有日军活动,即俯冲扫射。5月29日,美舰“蓝鳃”号又逼近东沙,先以舰炮对岛进行轰击,随后由两位澳籍军官率领12名特勤队员涉水登岸,与驻守的日军残部激战。短暂交火后,特勤队捣毁了日军气象监测站,引燃了2000加仑的航空燃油槽,并在东沙鸣枪立碑,升起美国国旗,宣告攻克东沙。这是东沙第六度易手。事后,美舰舰长还致电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要求将东沙岛更名为“蓝鳃岛”。这项建议在战后遭到国民党政府的严拒。
抗战胜利后,东沙岛上的日本残军和日侨、台劳工均自行设法返回了高雄。由于国民党当时缺少船只,直到第二年才派遣海军第一军区汕头巡防处第六炮艇队,载送驻粤第二方面军整编六十四师一五九旅的接收部队登陆东沙。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陆军接收部队(含一个步兵加强排和一个通讯组)涉水登岛接收东沙。9月12日,东沙群岛正式划归国民党海军管理,并设立东沙管理处,改派军舰运载陆战队进行换防。东沙再次收复后,国民党海军于岛上东沙公墓内立了一块“东沙阵亡官兵纪念碑”,以告慰南疆海军烈士忠魂。
历经七度易手,东沙终于从此回归祖国。
兄弟外御其侮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台湾当局长期把东沙群岛作为其布防重地和反攻大陆的重要跳板,在东沙群岛苦心经营了60多年时间。上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曾指示海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在东沙岛设立联络组,负责开展对大陆东南沿海的破坏和渗透活动。越战时期,在美军的协助下,台空军工程联队又在东沙岛上修建了一个拥有一条2000米跑道的永久机场,作为台中清泉岗至越南岘港航线的紧急备降机场,该机场可以起降C-130等大型飞机。这不仅大大改善了岛上的补给条件,还可在战时让战斗机进驻该岛,从而令东沙岛成了南海上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越战结束后,台军组建了东沙守备区,继续在岛上部署重兵。随着局势的变化,东沙在台军防卫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1979年,台湾当局将东沙岛划归高雄市管辖,但岛上几乎没有居民,只有驻军。2000年2月,台湾当局宣布,将原本由台湾海军陆战队负责的东沙岛防务转交给属于警察性质的台“行政院海巡署”,设立“海巡署东沙指挥部”代替“东沙守备区指挥部”。“海巡署东沙指挥部”现有两个岸巡中队,人员249人,分驻在岛上核心阵地与外围据点。武器配备除轻武器外,另有小口径机炮多门;此外,还有台海军陆战队留下的106毫米战防炮等各种大、中口径火炮多门。台空军与海军亦派有少数非战斗单位驻岛,例如联络和气象测绘人员等。2007年1月,台湾当局又宣布在东沙岛建立“东沙环礁国家公园”,这是台湾首个“海洋国家公园”,也是台湾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台“内政部”还在2007年10月专门成立了“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并计划投入7亿元新台币巨资,在五年内将东沙打造成“台湾版的马尔代夫”,同时打算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对于将东沙群岛从军事重地变为“国家公园”,台“国防部”解释,在军事层面上,这只是执勤单位的转换,并不会削弱台湾在东沙的防卫力量;在政治和“外交”上,则有助于“淡化台湾在东沙问题上的军事色彩”,避免与有关方面激化矛盾,还可借助“海巡署”司法警察的性质,直接介入渔事纠纷,打击海上走私与海盗,“绝对有助于国家主权的强化”。陈水扁掌权时期,曾两次视察东沙。马英九上台后,也在2008年9月到东沙慰问驻岛官兵。台“海巡署”还计划投入1.7亿元新台币在东沙修建新的码头,以便容纳更多、更大的巡逻舰艇。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台海局势的逐步缓和,东沙的功能和作用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东沙群岛的七度沉浮启示中华儿女:祖国的海疆,失之易,守之难;拓之易,维之艰。目前,虽然还没有哪个国家公开对东沙提出非分要求,但一些国家明显觊觎之心不死。鉴于目前南海争端迭起的局势,我们要未雨绸缪,早作准备,以备不测。
《诗经·小雅·棠棣》有言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大陆和台湾,同文同种,都是炎黄子孙,血浓于水,在捍卫中华海疆主权问题上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责任、义务和利益。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国家和民族永恒的利益。海峡两岸的人民都希望看到,两岸儿女“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携手合作,共同保卫海疆,维护中国主权和人民福祉。如此,则两岸人民幸甚!中华民族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