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乡村塘马显美姿
乡村塘马显美姿
作者:刘志庆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01-25 浏览次数:7317
塘马战斗纪念广场
1. 塘马广场
2019 年的9月25日,溧阳市塘马村来了一批“新四军”,他们穿着整齐的新四军军服,聚集在塘马村的塘马战斗广场上,艳阳朗照,稻浪滚滚,罗忠毅、廖海涛威武的塑像、宽大的纪念碑、大型的军号雕塑和鲜艳的党旗汇成了一幅庄严的画面。
书记陈桂兰带领着师生宣誓完毕后,一边细读纪念碑碑文,一边凝视着罗忠毅、廖海涛的雕塑,她对陪同的原任村支书刘志华说:“你们的抗战文化,这几年搞得真好,影响很大。你们是如何完成这种跳跃式的传播的?”刘志华说:“2003 年我担任村委书记,在建设重点小康村的时候,首先抓抗战文化建设。塘马村的村民在抗战的时候基础就很好,现在的新一代,经过红色文化的教育,政治素质特别高。举个例吧,2007 年我们需要进行塘马战斗烈士陵园的修建,需要征地迁坟,按平时的情形,若处理不好,老百姓的头都要打破。但一听说为烈士修建烈士陵园,二话没说,一下子征地全部到位了。2011 年谭震林的女儿来到塘马村,听到这件事都感动得流泪了。”
在刘志华带领下,众教师向村上的原十六旅旅部驻地旧址走去,“2011年11 月28 日是塘马战斗70 周年,我们在当年新四军出操的原址上重修了塘马战斗纪念广场。”
大家来到了原十六旅旅政治部驻地的房东家,房主人刘志荣迎了上来,“欢迎,欢迎,欢迎远方的客人。”
刘志荣的老婆热情地握住了陈老师的手:“现在,我们塘马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来的人是越来越多。我们家一直保留着廖司令用过的桌子,就是为了纪念他。”
说起塘马村的巨变,刘志华如数家珍:“2007年后,村委的主要工作就是抓重点小康村建设,对村庄进行整治。开始是‘三清一绿’‘五化三有’,后来又有‘美丽乡村’,塘马村多次获得常州市、溧阳市先进集体称号呢。”
2. 稻梦空间
在后周中学执教多年、居住在溧城镇的陈兰芬老师来到了塘马“稻梦空间”区,这儿的人特别多,个个露出笑脸,在用藤条扎成的各种动物造型间来回穿梭,并不时地用手机摆拍着照片。
蓝色的天宇下,黄色的土地上,村庄时隐时现,这些巨大的藤条人、藤条物显得格外的耀眼,和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陈老师感慨万分,几十年前她曾带领学生到农村劳动,这个地方,她十分熟悉,原植有桑树、山芋,也有一片坟地,风一吹茅草瑟瑟作响,令人汗毛直竖,虽说是原生态,但显现的是贫瘠和荒芜。在极度贫困的岁月里,无美可言,而今天这儿实在是美极了。
刚好有一代表团到达此地,一打听原来是苏北的乡镇代表团到塘马参观访问,溧阳市别桥镇的组织委员葛燕华向各位代表做着介绍:“欢迎各位到塘马参观访问,我们现在到来的地方叫‘稻梦空间’,2017 年以前,稻收割完毕后,大部分的稻草烂在田里,有的乡民乱烧乱抛,污染环境,乡镇的领导决定在这块天地里开辟一块区域,用废弃的稻草扎成各种动物,一方面变废为宝,另一方面供塘马村的村民休闲观光。
后来见稻草容易腐烂,观赏的人又多,乡政府请常州设计公司设计,不再用稻草做材料,而是钢架搭,藤条扎,打造各种艺术造型。渐渐溧阳周围的群众甚至是金坛区那边的人也赶来观赏,镇里又扩展了花海、采摘等景区,营造了这样的空间。”
村民朱锁保原本住在常州市,很少回家,他嫌家乡脏、乱、差,不料这几年家乡越来越美,他觉得乡下比城里好,用他的话说“空气好、阳光好、住宿条件好”,因而搬了回来。
回到家乡后,他上午也常去“湿地公园”、“稻梦空间”转转。吃过晚饭,则到水库大坝上溜溜。
他脚下的这条人行景观道是2020 年4 月份完工,全用水泥铺成,栏杆造型美观,尽量展现出树干的造型,这样刚性柔化,贴近自然。栏杆上涂有彩色的标牌,上书“春夏秋冬”,偶置水泥凳,形如木墩,涂成黄色,淡化了工业化滋味。坐在上面,目睹塘马水库,水天一色,思维的切换仿佛来到了仙境,哪能和昔日的荒芜粗犷联系起来呢?
如果说抗战时期塘马村呈灰暗色调的话,那么用五彩缤纷来形容今天的塘马最贴切不过了,绿的麦苗、黄的油菜、蓝的天空、灰白的池塘、红色的房瓦顶、青青的水库水。如果说抗战时期的村庄概貌是原始质朴,河流环绕,树木掩映,尽显质朴风貌,那么现在现代工业的元素使水库大坝、1 号旅游公路、战斗广场、振兴学堂等景致尽显绚丽多姿之态,整个村庄注入了新的内容,脱尽了贫瘠,田园风味嵌入了城市风味,你尽可以从现代与古老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变从何来?主要源于塘马在2017 年被定为江苏省美丽特色田园乡村的示范点。
美丽特色田园乡村打造一年多,共投入4000 余万元。“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一下子凸现出来,全面小康的发展来了一次飞跃。
刘锁芳,昔日的生产队长,年近70,他现在担任“我家自留地”的管家,他手上有一二十个上了年纪的男女,现在他让这些人把地里的毛豆荚采摘好后,再送到城里,让那些认购的“地主”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
刘锁芳说:“田园公司把村南村北的40 亩土地从村民手中流转下来,按照自留地的方式进行分割,每亩分成20 块地,面向城市人群进行招租,租金每年2000 元,也可以再花1000 元聘请本地菜农当‘田园管家’,公司与农业技术部门合作,统一提供种子,只种当季蔬菜,科学施肥用药,‘田园管家’与‘地主’全程实时互动。一年四季,塘马睦邻管家公司都会把当季最新鲜、优质、放心的蔬菜定时配送到市区。周末,‘地主’可以携上家人,带着孩子,到自家地里亲自体验刨地、种菜、田间管理和采摘、收获的乐趣,劳作之余,在田间凉亭休息,体验一下现代农夫的感觉,让孩子在亲近自然中增长知识、丰富经验。目前,首期‘我家自留地’已全部认购一空。”
乡民赵红珍干得十分起劲,“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谓无忧无虑,但有的人家还有些困难,这儿每天需要20 个左右的人干活,一天可以挣80 元钱,一年下来钱也不少,在农村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呀。塘马成为美丽乡村后,田园公司实行了土地流转,我们这些剩余劳动力有了新的工作,有了新的收入,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开支中,手头上就有了活钱。”
“对对对”,刘锁芳接过话头,“增加了就业,增加了乡民生活收入,生活更惬意了。”
2019 年8 月的某个黄昏时分,“美丽田园公司”的保洁员朱国妹准备去村南“振兴学堂”的广场上跳健身舞。她家境并不富裕,自塘马被省里建为美丽田园乡村以后,她和儿媳一道被聘为公司的员工,她一月收入有1600 元,儿媳妇有2000 多元,两个人加起来有4000 多元,生活有了保障。加上丈夫在外打工,儿子在外上班,日子一下子过得红火起来,她逢人便夸奖美丽乡村建设得好。
她刚走到村南见有人吵架,一打听,原来有一刘姓村民的哥哥久居城中,乡下的房子早已舍弃,这次与弟弟发生了纠纷,一语不合,争吵了起来。缘由是塘马太美了,他准备到乡下居住,想装修早已舍弃的房屋。但他昔日放弃了老屋的继承权,所以弟弟不答应了。不久争吵停止,弟弟允许翻修,但必须补偿,其兄爽快地答应了。
塘马真变了。变得更美,变得更甜,变得更靓,变得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