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 “六一”工地:建设毛主席专列南京停靠站
“六一”工地:建设毛主席专列南京停靠站
作者:刘跃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10-19 浏览次数:7022
伊村站的“东方红”火车
坐落于紫金山北麓,太平门外312 国道边的伊村,周围山丘徐缓,林木繁茂,环境幽静,这里曾是戒备森严的军事禁区——毛主席专列停靠站。毛主席视察南京主要入住三个地方:西康路33 号江苏省委招待所,中山陵5 号、8 号,至于经停的伊村火车站一直层林掩映,鲜为人知。
伊村站于1968 年6 月1 日动工,由于是高度保密工程,故以“六一”作为代号。据原南京军区军史资料记载,南京“六一”铁路隧道工程是用于中央领导的专用铁路线,专线防护掩蔽、设计工作以南京军区工程兵设计人员为主,上海铁路局协助,工程施工由军区调工程兵建筑第一四○团和部分部队负责。据驻宁“临汾旅”有关史料:1970 年11 月,该旅五三七团二营担任南京紫金山北伊村中央首长专用火车站建设任务,后该营另有战备任务,遂交给五三六团三营。光荣的“临汾旅”享誉全军,所属五三六团前身是征战在太行山地区的“汾东支队”,系该旅主力团队之一。1967 年8 月,临汾旅进驻南京,很快受命抽调部队参加施工。1969 年入伍的五三六团三营七连战士罗荣民回忆:我们营大约是1970 年9 月进驻工地,最初大家不晓得干的是什么,后来上级悄悄传达,毛主席来南京,在南京站上下车,人多情况复杂,要在这儿给毛主席的专列修一个临时站点。我们开始是挖地下室,往地下挖十几米深,全靠人工。天晴还好,最困难的是下雨天,泥泞湿滑,装土的筐两个人根本抬不起来,有的战士干脆用背篓背,手脚并用往上爬。地下室修好后,接着修站台,铺铁轨,铺到山脚下。开始打隧道,山这边和山那边同时开工,洞口打成“品”字形,大体样子出来了,然后顶木杠,用水泥浇筑洞顶,先掏上面的粘连带,最后掏最下面的粘连带,以确保安全。罗荣民说,那么大一个山洞,是如何一步步打成的,他也是参加那次施工后才知道。
为保证施工进度,几个连队开展竞赛,每天必须掘进多少米,完不成任务,得加班干。打隧道用冲击电钻,放炮,打炮眼用钢钎抡大锤。每次一个排上去,爆破下来的碎石渣土,马上刨出来,先是肩抬手提,待装上铁轨后,装进车里推出来。野战部队攻城夺地,抢占制高点可以,进行国防施工有点勉为其难。刚开始官兵使用钢钎、冲击电钻没经验,进度慢,经常加班加点,非常辛苦。爆破一般选在开饭时间,战士们端着饭碗,嘻嘻哈哈,远远地看稀奇。有一名战士被飞崩的小石子砸中脑袋,血流满面,急送医院,幸好无大碍。从那以后,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离开。后来,随着技术、管理渐渐跟上来,施工进展也就正常了。
参加“六一”工地施工的“临汾旅”五三六团三营的几位同志合影。前排:(从左至右)三炮连卫生员吴祥,营部书记邹荣祥,营部通信员杨小新;后排:(从左至右)营部通信员仇明,营部卫生员尤东亚,通信班长陈干林。摄于1976年。
那时和现在一样执行的是两年兵役制,一四○团和五三七团二营、五三六团三营很多兵,入伍来到那里,又从那里退伍,汗水模糊双眼,衣背满是盐花,他们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不知道那儿建成后是什么样子。1970 年入伍,曾在五三六团政委任上奋战8 年的陈颖书回忆,他一入伍就确定为后勤兵,在三营九连进行3个月的新兵集训后,被分配到后勤战勤班当装卸工。他虽然没有参加施工,但对那段历史印象深刻。
毛主席一生曾20 多次来到南京。最早那次,应该是他25 岁时,当年湖南留法学生从北京出发,抵达上海后乘轮船赴法国。毛泽东拟替他们筹集旅费并送行,待火车到达浦口后,他因买不起继续前往上海的车票,遂在浦口站的硬木椅子上睡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仅有的一双旧布鞋被人偷了。他又饿又冷,光着脚走出车站,在通往江边的拱形长廊来回徘徊,挨近中午,终于遇见一个叫李中的乡友,他乡遇故知,始化解困难。1953 年2 月22 日,毛主席曾乘“长江号”军舰巡视南京。1956 年1 月11 日至2 月22 日,毛主席在南京先后参观了玄武湖乡红光农业社、栖霞十月农业社、南京无线电厂,并在南京市机关大院接见了省市工商界、知识分子代表等。1969 年9 月21 日深夜,毛主席视察南京长江大桥。由于当时大桥实施戒严,普通市民不能进入,原南京军区就组织了部分机关干部和家属上桥看夜景。那天晚上大家等了很长时间,凌晨了,每个人都很困乏了,想回去,可又好奇到底是什么人来,大家都在坚持,一些孩子都在大人怀里睡着了。突然有人喊:“大家快看,那不是毛主席吗?”人群围到毛主席身边,就知道喊“主席好”。一位叫吴肖霞的干部家属当时抱着女儿站在主席面前,她女儿兴奋地说:“跟画画上一样,跟画画上长得一样的!”大伙儿哈哈大笑起来。毛主席拉住囡囡的手,用湖南话说“没错,没错,是一样的”。
伊村一号房屋室内
如今,伊村那一排平房已被改造成一个饭店。一号房屋前面不远处就是锈迹斑驳的铁轨,枕木间隙冒出翠绿小草,隧道幽深,树木苍翠,蝉鸣如鼓,尤显幽静,一切仿佛在述说,如电影镜头回闪,一群普通战士无私奉献的青春年华,人民共和国领袖忧国忧民、操劳国事的身影。
作者简介:刘跃清,中国作协会员,南京市签约作家,曾任原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现任职江苏省政协文化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