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为了黄克诚将军的遗愿 ——访本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委原书记韩培信
为了黄克诚将军的遗愿 ——访本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委原书记韩培信
作者:窦娟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11-21 浏览次数:7312
难忘八滩战斗
怀着对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崇敬之情走进滨海八滩镇,我内心充满喜悦。连接327省道和镇区的金八滩大道、银八滩大道两侧,近几年落户的民营企业正热火朝天地建设着。镇区内,金八滩新城建设项目、老街改造项目、新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渣土运输车、搅拌机的响声汇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咔哒咔哒”,按下快门,一张张照片为我记录下了今日发展中的八滩……
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今年已91岁高龄的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委原书记韩培信特别开心,他笑着说:“黄老(黄克诚)如果看到今天的八滩,一定非常高兴。”
日军的机枪疯狂地从砖墙枪眼向外扫射,一颗照明弹从敌人据点打出,把黑夜照得像白昼一样。因为是近战,我军的迫击炮无法发射,于是决定用火攻。战士们把蘸了煤油的棉花团绑在马尾手榴弹和长竹竿上,扔进日军据守的院子和房顶,大火熊熊燃烧,把半边天都映红了。谈起八滩战斗的情景,韩培信仍然记忆犹新。
这是1943年3月30日午夜的八滩镇。这年2月至4月间,苏北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日伪军集中两万余兵力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三次大扫荡,企图一举歼灭我盐阜区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日军继占领阜宁、东坎后,又攻占八滩等地。我军乘敌人在八滩立足未稳,一举赢得了八滩攻击战的胜利,解放了八滩。
“八滩攻击战能够快速赢得胜利,有一个重要原因。”韩老回忆道。
为了对付日伪军的大扫荡,时任八滩区长、代区委书记的韩培信被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叫去,黄克诚当面命令:“为了不让敌人建立坚固据点,要迅速拆光八滩镇!”
“当时的八滩,是阜东县(现滨海县)境内第二大镇,是滨海海盐集散地,盛产五醍浆大曲酒,享誉省内外,素有‘金东坎’‘银八滩’美称。接到这个命令,我非常犹豫。”韩老说。八滩区在敌后是我军的大后方,新四军的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盐阜老区的《盐阜大众报》印刷厂都设在这里,新四军三师师部、区党委机关一度也驻在八滩。因此,八滩的军事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敌人在这里安上据点,对我军后方单位威胁很大。
“黄克诚看出了我的犹豫,他斩钉截铁地说:‘韩培信,你必须执行命令,今天拆你一个银八滩,等革命胜利后还你一个金八滩!’那掷地有声的命令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于是韩培信不再顾虑,在三天的期限内,带领群众把八滩镇主要建筑全部拆除,致使日伪军虽占领了八滩,却处处扑空,难以立足。没多久,八滩就被我军胜利解放。
“被拆房屋的群众没哭的,没闹的,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见老区群众的抗日热情之高,为了打鬼子心甘情愿作出巨大牺牲。”讲到这里,韩老非常感慨。
实现黄老遗愿
时过境迁,1983年的一天,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韩培信,听说黄老住院,他赶忙去找黄老的夫人唐棣华同志,经她联系,韩培信在医院见到了黄老。
一见到韩培信,黄老就握住他的手,笑着问:“当年叫你拆掉银八滩,说等革命胜利后还你一个金八滩。你现在当了省委书记,金八滩还了没有?”
韩培信深感惭愧地回答道:“因为长期受‘左’的思想束缚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加之经济比较薄弱,八滩基本上还是农业经济,生产力发展缓慢,贫困落后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看着黄老脸上的遗憾,韩培信紧握黄老的手,当即保证:“请您放心,我们一定要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把这个地区的工作做好,让八滩人民富裕起来,让盐阜人民和苏北人民都富裕起来。”那一晚,韩培信夜不能寐。
回到南京后,韩培信随即到盐城去搞调查研究,在干部大会上提出了“加快发展苏北,积极提高苏南”的区域发展战略;并提出了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即江苏要靠发展农副业生产为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搞好工业,农业重点要搞好水利建设。他鼓励大家说:“大家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江苏人民都富起来,不搞两极分化。”他决定让苏南富裕县对口挂钩支援苏北13个贫困县,由省财政厅召开一次13个贫困县工作会议,专门协调解决财政困难。他多次在大会上动员省委干部要支援苏北,帮助苏北人民脱贫致富。为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他想方设法做通了妻子和长子韩建华的思想工作,派建华到滨海支援老区建设。
韩培信
在“文革”中,韩建华被下放当了农民,后来参军退伍回来,在扬州柴油机厂先当工人,后当团委书记,自己又努力考上航天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航天工业部驻南京的七机局,当时刚刚提升为副处级。
开始,韩建华有些犹豫地说:“爸妈让我带头去支援贫困地区的用意我懂,不过,我个人感觉这真像从天上跌到地下。”韩培信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还讲了黄克诚要向老区人民还“金八滩”的心愿。韩建华很快想通了,让贫瘠之地变为富裕之乡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韩培信对儿子说:“黄老年事已高,在医院里还记挂着‘还你一个金八滩’的诺言,希望你带个头挂职下派,努力把八滩的经济搞上去,实现老一辈的理想。”
韩建华出任滨海县副县长,他不负众望,在县委的支持下,把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扶贫工作中,按县委决定建设发电厂,恢复江苏名酒八滩五醍浆,抓企业管理,提高了很多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三年内使这些企业创产值一个亿。八滩很快就起了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八滩更是走上了经济振兴之路,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开发,水泥路面铺设,自来水、液化气、下水管网、程控电话网齐全,公交线路村村通,居民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的八滩,经济发达,整洁文明,犹如黄海之滨的一颗明珠,光彩照人。它拥有几百家企业,是苏北的工业强镇,商业大镇,也是江苏省百强名镇之一。
“金八滩”之愿终于还了,黄老的遗愿实现了,但韩老的心愿是不是完成了呢?
心系革命老区
2011年10月,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收到了韩老在一份文件上的批示,在批示中他指出:“新四军重建军部后,没有华中根据地的建设,没有华中根据地对军队的支持和广大人民支援军队,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韩老忧心忡忡地说:“我的家乡苏北,过去是古战场,抗战时期人民是那么英勇,如今却还没有脱掉贫困的帽子。我们还一个‘金八滩’远远不够,我们要还老区人民一百个、一千个‘金八滩’,这是我们前赴后继的事业。”
就像82位新四军烈士殉国之地淮安刘老庄乡,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滞后。直到200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1900元,全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该乡10个村中有9个村名列其中。
面对这种状况,时任江苏省老促会名誉会长的韩培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革命老区脱贫,2006年2月28日,他和江苏省老促会理事长、原副省长凌启鸿联名给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写信,提出省委、省政府应将帮扶刘老庄乡列为全省扶贫工作重点的建议。李源潮批示:“赞成对刘老庄乡重点扶贫。”梁保华批示:“赞成将刘老庄乡列为重点帮扶的乡镇,请扶贫办牵头,提出具体帮扶措施,省政府从政策扶持方面予以倾斜。”省委书记和省长都就帮助刘老庄乡加快发展作出批示,这样的关心力度在江苏扶贫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当记者踏上刘老庄乡的土地,提起韩培信的名字,群众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面带感激之情。因为正是韩老和凌老的这封信开启了刘老庄乡改天换地、脱贫致富的大门。刘老庄这个红色革命之乡的发展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谱写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篇章。
省政府办公厅对刘老庄展开整乡推进式帮扶。在省政府办公厅牵头下,省扶贫办和省农林厅、农业资源开发局、民政厅等20多个单位领导先后到刘老庄乡进行帮扶。省政府办公厅24个处室负责人与刘老庄乡9个村进行“处村挂钩”帮扶。省委驻淮阴扶贫工作队帮助刘老庄乡解决了许多发展难题。市直20多个部门共同走进刘老庄,谋划老区跨越发展之策。在淮阴区,只要是促进刘老庄乡发展的项目,区委、区政府都是立即办理,而且配套资金全部由区财政承担。此外,省老促会一直把刘老庄乡作为联系点,多次会同市老促会、区老促会深入刘老庄乡调研,为刘老庄乡发展办了大量实事。
短短几年,刘老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建成了一流的中小学,获批为省农村示范卫生院,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涌现出江苏吉美生态示范园、淮安腾奥纺织有限公司、红星广场、红色家园等经济、社会建设新亮点;发展了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引来了亿元工业项目,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等问题,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韩培信多次来到刘老庄乡,每次他都为刘老庄的新变化感到欢欣鼓舞,并为刘老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献计献策,帮助解决。
面对刘老庄的变化,韩培信没有止步,他说:“我们要总结刘老庄的成功经验,将其推广到全省的贫穷老区,让老区富起来,让老区人民生活好起来!”
情牵家乡苏北
对家乡苏北,韩老有着梦一般的情结。1921年秋,韩培信出生在响水镇上的一间茅草棚里,六岁他就成了孤儿,与13岁的姐姐相依为命。姐姐出嫁后,家境稍好的二叔和二婶收养了韩培信。心地善良的二叔、二婶对待韩培信视同己出,他们省吃俭用送韩培信去读私塾、小学。叔婶无私的爱让他觉得天下穷苦人是一家。1939年,新四军在苏北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韩培信在根据地办事处做文书工作。1940年,19岁的韩培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开始了在盐阜地区的革命生涯,先后担任阜东县八滩区区长,振东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务,在很多次战斗中,他与死亡擦肩而过。正是因为这些经历,韩老和家乡犹如骨肉相连的亲人般心心相印。
2000年8月30日,家乡遭遇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韩老闻讯后心急如焚,寝食不安,立即组织包括自己捐献的一大批过冬棉衣和日用品,和夫人一起及时送到灾民手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家乡人民的心坎上。2003年,原省道308线改造急需资金,韩老当时人在北京医院查病,闻讯后,不顾年老体弱,专程到有关部门多方争取了5000多万元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如今,家乡人民走在宽阔平坦的308省道等道路上时,心头都会涌起对韩老的感激之情。
“我要以韩培信爷爷这位杰出的校友为榜样,学习他大爱无私的博大情怀,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代表张乃文激昂洪亮的声音从韩培信母校响水中心小学四楼会议室传出,这里正在举行2012年韩培信教育基金会资助金发放仪式。今年,又有198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拿到了资助金。
韩培信出生三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六岁时,贫病交加的母亲又撒手人寰。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韩老对孤儿有着一种特别的情缘。2006年9月,韩老用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82.08万元,设立了“江苏韩培信扶持响水孤儿贫困学生教育基金”。10月8日,基金会举行揭牌暨捐赠仪式,全县首批30名贫困生现场接受捐助。2006年底,韩老在家乡响水召开首届韩培信扶持响水孤儿贫困学生教育基金会理事会。会上,他饱含深情地说:“我是一名孤儿,我更能理解一名孤儿失去父母疼爱的凄苦,缺少关怀的悲凉。我把我的稿费,逢年过节、生日、生病组织上关心以及亲朋战友给我的慰问金,子女的孝敬钱积攒起来,成立这个基金会,就是要让更多的孤儿不再孤独,让他们有学上,有衣穿,享受到社会的温暖。”受资助的孤儿王梦梦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梦想,听后,韩老走过去搂着王梦梦说:“孩子,你的未来不是梦,我要资助你上大学,读博士!”这个情景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场上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韩老的敬重和感激。
自基金会运作以来,韩老个人累计捐入201.69万元。在韩老的感召下,省慈善总会、省国投公司、江苏南京建工集团基础工程公司等单位纷纷向基金会捐款,县里的头罾盐场、裕廊化工等单位也慷慨解囊。目前,基金会共筹集资金684.09万余元,累计有孤儿、贫困儿童1623人次受到资助,资助金额共计165.3万元。
在和韩老交谈中,记者总能感受到他对党的感激,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以及对困难群众的关心。“我是孤儿出身,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这是韩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谈到党的工作,韩老动情地说:“当前我们还是要特别重视改善民生,维护好、保障好群众的利益。让那些居无屋、病缺医、学难上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韩老戴着眼镜,手中拿着一沓贫困学生的来信,认真地看着。这个画面让我十分感动。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这就是91岁韩老的人生写照。祝福您,韩老,您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也衷心期盼您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