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苏中部队接管新丰“淮南纱厂”
新四军苏中部队接管新丰“淮南纱厂”
作者:陆中伟 责任编辑:姚云炤 孙加永 来源:《铁军》 日期:2023-06-16 浏览次数:8536
解放前淮南工人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淮南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新的篇章。
题记:
这曾是一块苦难深重的土地,
这曾是一块热血浸透的土地,
这曾是一块满怀深情的土地,
这曾是一块红色印记的土地。
在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和平街的老街改造建设中,和平街改名为920街坊,且准备在老街上设立一个《北镇印象》馆。北镇即新丰镇,南镇为大中集。《北镇印象》馆中打算展示一些有关淮南纱厂的文物史料。因此,相关部门联系了我。我回复他们,由于多轮的改制重组,原企业的国家二级档案室早已被撤销,全部档案材料(人事、设备、财务以及各时期的文件材料和影像照片等)均转交到区档案馆保管。镇文化站的同志带着设计布馆的人员到区档案馆查找,想找的文件、史料和影象照片均没有找到。不知是档案转交过程中不慎遗失了?还是档案工作人员服务未能到位?或是仍堆放在墙角的麻袋里,尚未编入电脑程序?……
因此,我抽了点时间,把我在三十年前参加淮南纱厂厂志编写和厂庆活动中的,那些铅打的、油印的厂史资料翻出来,做个简略的再整理,留个记录,也算是一种回望,一种尊重,一种致敬。此篇仅为解放前淮南纱厂的简要史略。
1917年出产的旧式细纱机
一、“淮南纺织工业社”的建立
1944年秋,上海商人彭友生、蔡茂林、刘懋甫等人,为摆脱大城市日伪势力的欺凌和控制,试图将资金转移到偏僻的乡镇创办工商企业。鉴于苏北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棉花资源,他们遂来到大中集新丰镇集股办厂。缪章才、王政等21人先后入股,股金总额为561209914元(伪币)。为寻求地方势力保护,彭友生、蔡茂林等拉笼盘据在大中集的伪旅长谷振之入股,谷振之则借用大丰盐垦公司861.5平方米的轧花厂厂房充当股金。
同年12月,在上海召开股东会议。会议上推荐彭友生为董事长,蔡茂林、刘懋甫为正副经理,聘任正泰纱厂工程师周如恒为厂长。由于集股办厂发起人彭友生、蔡茂林、刘懋甫等皆为安徽淮南人,加之大丰县古时为淮南盐区,故商定厂名为“淮南纺织工业社”。
当时,占据上海作垂死挣扎的日军,以及准备全面内战的蒋、伪军政,对所有五金设备的出口严格控制,处处设防。经谷振之的部下方文庆从中道道周旋,将从上海永安三厂购买的一台清花机、四台梳棉机、一台併条机、三台粗纱机、三台细纱机、六台摇纱机、一台筒子机、一台经纱机、一台纬纱机、一台73马力引擎、一台全钢车床等陆续运抵新丰镇。1944年下半年起,逐步安装试产,至1945年上半年全部投产。
1944年建造的淮南纱厂厂房
二、第一代淮南纺织工人的诞生
淮南纺织工业社成立后,因在恳区找不到熟练的工人,厂方先派 陈仰云去无锡、常州招收叶正福等30多名熟练工,后在本县的新丰镇、刘庄镇、大中集招收了100多名出身贫寒的男女青年,其中有徐瑞元、徐志成、杨寿宝、朱养高、陈鹤鸣、王金祥、张风英、韦秀芳、陶阿三等先后报名进厂。当时共有职工156人,他们成了第一代淮南纺织工人。
在资本家开办的工厂里,工人们为了生活和养家,承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工头、拿摩温们仗势欺人,常手拿棍棒在车间里走来走去,只要看到不顺眼的,不是骂就是打。细纱间的张翠兰揩车时把罗拉放重了些,就被工头一顿臭骂。瓦工陈启奉因小孩生病,没能准时到班,被谷振之看到后认为故意怠工,当场用鞭子抽打,陈启奉想解释一下 ,被认为是反抗争辩,拨出手枪要打死他,遭到几十名工人强烈反抗 ,才未敢下手,结果把陈启奉关押了半天禁闭才算了事。
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延长工作时间的手段,榨取工人的血汗。工人们每天要12小时在厂里劳动,徐瑞元、顾龙才等师傅,每人手摇二台摇纱机,一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工人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人格尊严,进出厂门都要经过搜身婆和门卫的抄身检查。清花工周曲田脚上沾了一点花衣,抄身的硬说他有意偷沾棉花,无故地被罚了二天工钱。工人没有劳动保护,细纱挡车工王如秀因过度疲劳,晕倒车间,被机器轧伤了脚,造成伤残,投资方不但不给治疗,而且不发工资,还把她一脚踢出了厂门。
工人们尽管晨顶星星上班,夜伴月亮回家,没日没夜的辛劳,可一个月只能争得三、四斗米。这些从小在黃海边上长大的人们,本以为进了厂就可以改变祖辈那种“面朝黃土背朝天,收得粮棉要缴捐”的命运,可眼前还是任人宰割、当牛作马。
资本家对工人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工人们起来反抗和斗争。工人们多次向资方提出“提高工资、改善劳力条件 、尊重人格”的要求。尽管这些自发的斗争没有大的效果,却体现了当时淮南工人的斗争精神和初步觉醒。
夜深人静时淮南纱厂为新四军运送军布和医用棉纱
三、新四军接管“淮南纺织工业社”
1945年9月13日,在我新四军苏中部队四分区司令员张震东指挥下,歼灭了谷振之余部,收复解放了大中集和新丰镇。
苏中军区供给部接管了“淮南纺织工业社”,并改名为“淮南纱厂”。按照党的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经民主政府派员审查帐册,将谷振之的逆产部分没收,转为公股,其它资方股金继续保留,蔡茂林继续担任经理。10月8日,《苏中报》刊登了《在民主政府扶持下,大中镇近代纺织厂开工》的专题消息。
党为了加强对淮南纱厂的领导,苏中军区供给部先后派胡敏同志任淮南纱厂指导员,茅琮同志任淮南纱厂厂长(原周如恒厂长应聘去南通大生副厂任工程师),县总工会负责人叶新到厂帮助建立工会组织,在全厂150多名工人中,民主选举选出梳棉工人朱彬任工会主席。
胡敏同志到厂后,认真宣传执行党的关于民族工商业保护、利用、团结、改造的政策,广泛接触蔡茂林等资方代表和一般职员,赢得他们的信任,建军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团结依靠工人群众,取消拿摩温,取消搜身制。为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胡敏同志办起了工人夜校,亲自担任教员,组织工人学政治、学文化、学唱革命歌曲。在工人队伍中发现和培养先进分子,先后发展施逸芹、张桂英俩同志入党。与姜堰厂合并后,增加了宫福兰、陈桂芳、康祖兰、陆爱梅等共产党员。1946年6月淮南纱厂党支部正式成立 。
茅琮同志于1946年5月到厂,他团结全厂工人,在民主政府的帮助下,艰苦创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使生产趋于正常。其后,又从南通唐家闸雇来一些织布工人,使14台丰田织机投入运转。
由于胡敏和茅琮同志忠实执行党的政策,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淮南纱厂工人欢庆解放的热烈场面
四、淮南纱厂成为新四军的军需厂
1946年春,国民党蓄意打内战的阴谋已充分暴露,多次违反停战协定,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同时加强封锁,严禁向解放区运输各类物资。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淮南纱厂接受了为新四军苏中部队生产被服细布和医疗纱布、药棉的任务,成为苏中部队唯一的军需被服厂。
为了搞好供应,民主政府帮助落实淮南纱厂发展生产,保障生活的措施。增加装置120马力登陆艇引擎一台,车床一台,并利用我军没收的敌产改进装备,提高了生产能力。每天供给煤油十担 ,供给米饭三十担。技术工人每月可得6担大米,一般工人可得一担多,小工可得六斗。民主政府的关怀使工人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开夜工,加班次,放弃休息时间,使日产达到二件半纱,三十多匹细布。
在敌我军事上处于拉锯时期,淮南纱厂经常遭到敌人的骚扰,敌机时常在厂区的上空侦察,工人们听到警报立即疏散,警报解除,立刻又回到车间继续生产。有时敌机在厂房上空扫射,瓦砾和弹壳掉在机器上,很多工人仍坚守在工作岗位。晚上生产时需要照明,工人们就用黑布把窗户遮隐起来,以防暴露目标。工人们还在距厂十多里路外的地方,布下流动岗哨,一旦发现异常动静,立即向厂里通报,以采取应变措施。
为了遮掩耳目,厂里以少量的纱布供应市场,而将供应部队的细布、棉纱、药棉装上小船,趁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送到射阳八大家的新四军联络处。每月供给毛巾用纱三十件,制军服和棉被的细布一千余匹。
同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淮南纱厂如往常一般,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纺纱织布,身穿灰布军装的粟裕司令员风尘仆仆地来到工人们中间,亲切地对大家说:“你们淮南纱厂贡献很大呀,你们的细布,我们团级以上的干部才能穿到。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抓紧生产,织出更多更好的布,供应前方将士……”
五、地下党和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英勇护厂
1946年12月 ,国民党军队侵犯台北(大丰)各地,匪军67师乘势占据新丰镇。我苏中部队进行战略转移,胡敏、茅琮、施逸芹、张桂英等同志奉命转入地下工作。北撤前,胡敏召集工会负责人及工会积极分子,对护厂斗争作了具体的组织和安排,并坚定地说“撤离是暂时的,我们 一定会回来的”。
盘据南通的匪绥靖司令李默庵,听信谷振之儿子谷东生的唆使,以收回厂权为借口,派专员徐立凡率领四十多名“国军”,开了三辆卡车,妄图劫收淮南纱厂全部财产及部分工人。驻扎在大丰的匪军67师也想吃掉淮南纱厂这块“嘴边上的肉”。
厂方利用这一矛盾,派出一名资方代理人,怂恿匪军67师设岗把守,阻止南通匪军进厂抢劫。两方匪军经过 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匪军67师作出让步,撤走岗哨。南通匪军认为 ,67师一撤,淮南纱厂便唾手可得,便肆无忌惮地冲进厂来。
厂工会按照地下党组织的部署,早已将全体工人组成一个总队,三个分队。工人们有拿木棍扁担的,有拿铁锤板钳的,女工在前,男工在后,筑成一道人墙把厂大门紧紧围住。南通匪军一到厂门口就被堵住了,一名匪军揣起枪来要向工人射击。
这时,一名女工从工人队伍中走了出来。她叫郁文,是位知识分子,富有正义感。在胡敏同志的启发教育下,逐步倾向革命,1946年春,厂工会改选时,担任工会主席。
她站到工人队伍的最前面,义正词严的说道;“我们工人要生产,要吃饭,要生活,不准抢劫工厂的生产资料!”匪军为了吓退工人,上来二个士兵,抓住郁文,大声威胁道:“你就是共产党,看你硬,还是我的抢弹硬!”说着就把郁文拖到厂门的石桥上。
工人们愤怒了,齐声高呼:“要生产,要吃饭,不准迫害工人……”大家象潮水一样冲出厂门,从士兵手中夺回郁文。
匪军见来硬的不行,又使出软的一手,向工人们喊话,要工人们推派代表谈判。工人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针锋相对,由郁文、鲁春谨作工人代表,但匪军不答应,还要保管物资的人出面不可。
工人们识破了匪军的阴谋诡计,决意不让保管员邬桂林同志出面。匪军气急败坏,声称如果不把保管员交出来,就要开枪杀人了,并朝天鸣了三枪。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邬桂林从人群中挺身而出,大声道:“我就是邬桂林,你们要怎么样?!”
在大会堂的谈判室内,匪军强迫邬桂林交出淮南纱厂的财产家底。邬桂林毫不畏惧,什么也不肯说,账本和钥匙也不肯交,匪军恼羞成怒,将邬桂森先是毒打,然后扣留。郁文、鲁春谨当场痛斥匪军暴行,退出了谈判室,与工人们汇合,并把大会堂大门封住,高呼口号,抗义匪军对工人吊打迫害,强烈要释放谈判代表。工人群众的吼声惊天动地,匪军只得释放了邬桂林。最后以武力强行夺走仓库里所存皮棉和45件棉纱,仓皇撤离。为了防止匪军再耍阴谋,工人们坚守车间,守护厂房、保护机器,忍着饥饿,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
因遭匪军劫难,厂里无法正常开工,只得暂时停产,技术工人留 守厂里,看守厂房设备,以待复工。
护厂斗争是对淮南纱厂工人队伍政治觉悟、革命意志、斗争精神和组织力量的一次锻炼和考验;护厂斗争扩大了党组织和厂工会在工人群众中的地位和影响;护厂斗争在淮南工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六、反扫荡期间的艰苦斗争
1947年4月21日,新四军全歼大中集守敌,新丰镇又一次解放。胡敏、茅琮等同志奉命回厂工作,葛其家同志来厂任副厂长。期间,向苏中办事处借100担棉花作为资金。5月8日复工,三星期后,引擎地轴突然断裂,被迫停产。住在上海的蔡茂林得知厂里要换一台新引擎,便想方设法。当时上海关卡严禁各种机器出口到苏北解放区,蔡茂林就让孙荫祥以南通某厂名义发电报,套取出口证,然后海运到厂。厂长茅琮与吴秉仁等军工科技人员一起研究,日夜抢修安装,于9月9日试车成功,并迅速投产。
事后被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侦悉,说蔡茂林私通新四军。蔡茂林听到风声后,为防不测,避往昆明。
1948年1月21日上午,国民党伪军分三路向新丰镇扫荡,扬言要把为新四军服务的淮南纱厂炸为平地。他们先将工人关进房子进行搜身,郁文、陈仰云等人的手饰全部被抢,有些工人的钱物被抢,还抢走厂里的棉布十几匹,皮棉60多担,棉纱30多件。然后,国民党师长王作霖下令火烧厂房,炸毁机器。霎时间,火光熊熊,浓烟四起,爆炸之声不绝于耳。从21日至23日的三天中,共放火四次,烧掉厂房80多间,设备几乎全部被毁,损失10万元华中币。与淮南纱厂毗邻的大中厂也同时遭到严重破坏。
著名作家海啸满怀悲愤,在他所作的《淮南纱厂被毁记》中写道:“今天,跨进已烧塌的大门,踏着碎瓦烁,走进断垣残壁的车间,看到机器、发电机均被炸开了,钢片散满了一地,发着黄锈色,烟囱孤立地耸立在寂静的天空,充满了残酷、毒辣、凄惨……
尽管如此,淮南工人拥军支前,迎接全国解放的钢铁意志和坚强决心是烧不垮、炸不毁的!伪军刚一撤走,茅琮同志就立即带领老工人陆锦德、陆仁荣等十多名同志清理现场,抢修设备,搭起工棚,修理残存的厂房。
同年5月18日,国民党黄伯韬兵团再次扫荡我县。为了防止再遭敌人抢劫破坏,厂领导组织工人先把纺好的纱送到射阳八大家的我军联络处,把织好的布送到龙王庙的我军被服厂,把柴油送到四岔河坚壁起来,然后把机器伪装好,运到海边一个叫“三江口”的地方打埋伏。
月色朦胧的夜晚,工人们把机器抬上船,有的拉纤,有的撑船,到了目的地就将机器设备藏进茫茫草荡。工人们视机器为生命,陈德、吴斌俩同志带领20多名工人一边看守机器,一边对机器除锈保养,他们风餐露宿,日夜盼望回厂复工。
直至8月 ,新丰镇再一次解放。工人们闻讯后,立即请当地渔民帮忙,将机器运回厂里。分散在各地的工人迅速返厂,揩设备,忙安装,不拿一分钱工资,生产热情却格外高涨。他们用土办法修补缺损的齿轮;用火油桶做锭带盘;用多层牛皮纸做细纱管;用木板代替铸铁的给棉板;用废铁皮焊接细纱锭;用回丝做毛刷……硬生生的在一堆废墟上顽强拼搏,恢复生产。在工人们心里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多纺纱多织布,支援前方子弟兵。
此时,在艰苦岁月中,与淮南纱厂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茅琮厂长奉命前去接管南通纱厂,张新同志来厂接替他的职务。
蔡茂林先生于1948年12月30日,委托孙荫翔先生为资方全权代表,自己出国营生。
1949年7月,淮南纱厂的工人们,依依不舍地送别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过三年10个月,传播革命道理,建立党的组织,领导工人斗争,执行统战政策,深受干部群众爱戴的指导员胡敏同志,奉命奔赴新的战场----无锡。于龙同志接任她的工作。
从1944年秋到1949年9月,淮南纱厂经磨历劫,屡受创伤。民族资本家蔡茂林等人在建厂、复厂过程中作出了相当的贡献,在与共产党人、民主政府的合作中表现出一定的诚意,并为之付出卓有成效的努力。经受艰苦斗争考验,在党组织和厂工会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淮南纺织工人,以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争取全国解放的坚定信念,为人民子弟兵纺纱织布,支援前线。
解放前淮南工人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淮南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新的篇章。
(作者陆中伟曾担任国营大丰淮南纱厂党委副书记、厂总工会主席,现担任江苏荷兰花海文学总社、盐城市大丰区荷兰花海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