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红色景点 > 腾飞的柏树湾村
腾飞的柏树湾村
作者:石守京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06-07 浏览次数:7414
柏树湾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文明村”“荆楚十大最美乡村”,随州市“脱贫攻坚示范村”,张桄沦也捧回了全国劳模、全国绿化奖、全国种粮大户的荣誉称号,还获奖一台拖拉机。
书记上任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省道从随州城出发,翻山越岭,行进33公里,方才到达鸡鸣四镇的小山村——老区随县澴潭镇村。
我攀到高高的山坡上,一眼就望见山坳里那一弯绯红云霞。柏树湾村“八山一水一分田”,曾是“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这块因信息闭塞、交通不畅、贫穷落后而陷入沉睡的土地,在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中,渐渐苏醒。如今的柏树湾村,是古老的,更是年轻的。6年多的脱贫攻坚战,让这片有着古老文明的土地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说它年轻,还因为,在这里活跃着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他们中,就有年轻支书张桄沦,上任那年他44岁。在党员平均年龄60多岁的柏树湾,他是名副其实的年轻人。
2014年7月1日,柏树湾村委会会议室,参加选举的45名党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气氛有些紧张。村里一无特产,二无企业,三无积累,倒有67万元债务,村集体唯一的“家底”是8000亩荒山,说是穷乡僻壤一点都不为过,村支书这副担子像个烫手的山芋无人愿接。大家议论来议论去,一致认为只有张桄沦堪当此任。土生土长的张桄沦也曾想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因为自己家穷,考上了初中却无钱上学。“如果大家选我,我得干,而且还要干好,因为我是党员,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张桄沦心里盘算着。结果张桄沦以高票当选,大家把期待和信任的眼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年轻气盛的张桄沦。
张桄沦的回答是:“有大伙的支持,我干!”
头天刚下过雨,地面泥泞不堪,上山的路打滑,张桄沦干脆卷起裤腿,把鞋袜脱了,赤脚上阵。他爬到村头的高坡上纵目四望,远近的高塬深沟裸露着层层黄土。村民们大都是留守老人,面色黝黑,衣衫陈旧,有的在劳作,有的在闲逛,有的在房前玩牌,只有几个灰头土面的孩子瞅着他。眼前的一切仿佛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显得苍凉、沉寂。
全村光单身汉就有28人,510人外出打工。这样的境况,想发展难啊!
开垦荒山
张桄沦任支书后的2016年,市委对扶贫工作重新安排,并立下军令状,要求全市贫困村、贫困人一定要在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政令如山,压力骤然加大,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张桄沦这个村支书,无疑是场大考。
为了精准识贫,按照上级要求,他组织村干部们,调查填写村民家庭经济档案表格。比照标准,在全村295户人家中,确定了51户贫困户,84个贫困人。面对贫瘠的山村,该怎么办?沉甸甸的使命,山一样压在张桄沦的心头。
深山朗月,灯光如豆。连续几个不眠之夜,张桄沦苦苦思考着,柏树湾村的脱贫之路在何方?贫困户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翻身,平均分钱的办法难以奏效,能不能把他们拢到一起干点大事呢?蓦然间,他的脑子里跳出一个想法:把村集体的荒山变成青山绿山不就成了金山银山吗?但村集体的8000亩荒山,被称为阿屎滚、阿尿流,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因土壤贫瘠,庄稼颗粒不收,倒是每年因茅草引发多次山火,光灭火费一年得1.5万多元钱,成了村里的包袱。张桄沦毅然决定把上任的第一板斧就砍在这荒山上,立志把包袱变成财富。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笑着劝说道,这山我们已开挖三四遍了,栽过马尾松,植过油茶,种过龙须草,一次次都失败了,到头来山还是荒着,你就别再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张桄沦不信邪,他率团走出去考察,请专家论证。专家说,这是块适宜种金银花、果树、用材林的风水宝地。找到新思路,张桄沦兴奋不已,思绪如潮。在扶贫日记里,他对这个想法进行一次次论证和充实。字里行间,充满着热情,充满着信心,充盈着干劲。
没资金怎么办?政府投资需要考察、报告、审批等许多环节。但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不能等,需要打开思路找财源。张桄沦再次走进村民家,热情宣讲“组建合作社+村民入股分红经营”“双轮驱动”的开发荒山方案。哪成想,还是热脸贴到了冷屁股。村民眼睛望着窗外,你是不是给柏树湾在镜子里画了个“大饼”啊?这个股金咱不能往水里扔!再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果树生长周期长,成本高,到时候卖不上价钱,到头来还不亏个底朝天?
张桄沦明白,老乡们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关键得看行动,那就干给大家看!
他动员11名村组干部带头筹资5万元入股,村民自愿入股,成立金银花合作社,先期开挖荒山100亩建金银花试验示范基地。数台挖沟机、推土机、运输车,轰轰隆隆进山开工了。为节省资金,基地的通路、通电、通水、开挖标准、埋肥、晒场、加工、包装等设计方案,都在张桄沦的扶贫日记上一笔笔勾画出来。一时间柏树湾村成了大工地,到处机声隆隆,热火朝天。
天天在工地上摸爬滚打,满身土、两脚泥、一身汗水的张桄沦晒得黝黑,一会儿变农夫,一会儿成技术员。一垅垅间距、开挖槽的宽度、深度都要严格检查丈量把关。张桄沦的行动,犹如一张大犁,翻开了沉寂的土地,让穷困的山沟变了模样。
一开始,村民们都远远地看热闹;后来,几位老党员、村干部被感动了,默默进场助阵;再后来,栽金银花时,全村男女老少,纷纷拿着铁锹挖锄、扛着花苗、挑着水桶进场帮忙。缺资金,老支书郭桂菊送来1万元现金,说这是他们家的积蓄,先垫着用吧。70多岁的老贫困户聂金新也送来3000元,说要入股。老人家真诚地说:“你们腰磨打手磨,石打石(实打实)干起来了,我有信心。”
先期开挖荒山100亩金银花试验示范基地建成后,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分给参股的村民管理,然后视情况逐年扩大。功夫不负有心人,第3年进入丰产期,百亩金银花喜获丰收,亩收入过1.5万元,参股的股民按入股金的数量分红。64岁的股民何昌玉经常带着小板凳在基地采摘金银花,一天也能收入80多元。
首战告捷,张桄沦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采用股份制管理的法宝,动员全体村民入股,又向荒山砍了第二板斧,先后栽植了800余亩金银花,50万棵白杨树、松树和栎树,以及2000余亩优质桃树、4000亩油茶、500亩芍药、500亩牡丹,形成了用材林、果树、油茶、药材、养鱼等五大产业板块,每年可收入1600余万元。
一幅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万亩用材林、经济林与乡间公路、民居、群山相映成趣,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林木山、金银山,构成一幅静谧和谐的田园图景……
2020年春,受疫情影响,市场略显萧条。可柏树湾村的金银花、芍药、桃等备受青睐,一度卖断了货,来寻货的回头客和商家络绎不绝。村民们在奋斗中得到了实惠,提起当初张桄沦力排众议,铁心以股份制发展企业,大伙儿都心服口服。
合作共赢
柏树湾村现有集体经济积累1000多万元,每年以200万元的速度递增,发展产业、扶贫帮困有了本钱。张桄沦把第三板斧砍在“村委会+村干部+合作社+村企+香菇种植大户+贫困户”的联产联责联利股份制发展模式运作上,让乡亲们看到了好日子的希望。
一些非贫困户上门提建议说,村里成立合作社,给贫困户送股金入股分红没说的,而我们和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其实差不多,确定贫困户的红线是人均年收入低于4500元,而我们家恰好是多了几十元或几百元,被划在红线外,成了边缘人口,入不了合作社,我们也很想加入。更何况村上的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本就是属于集体的。
真是智慧来自群众,张桄沦一听,豁然开朗,认为柏树湾村发展的春天来了!是啊,我们建设的小康是全面小康,是惠及全村人民的小康,所有人口脱贫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完全应该把非贫困户吸收进来,请他们自愿入股。这样合作社就可以做强做大,以强带弱,互帮互助,尽快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天的日记上,张桄沦写道:“通过合作社模式,村里资源变资产,扶贫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个体生产方式变集体合作社,让村民自选劳动岗位,人人有事做,真是皆大欢喜啊!”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全村人心所向,热情高涨,一呼百应。村民大会上,所有村民在合作社协议书上郑重地按下红手印。
老支书黄继州激动地说,当年我领着大家按下了包产到户的红手印,这回又按下了合作互助的红手印。我看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之后,村民们商议制订了合作社章程,选举理事会成员,张桄沦当选董事长。
2017年8月29日上午,柏树湾村红旗飘扬,锣鼓喧天,举行了隆重的“种养合作社”挂牌仪式。一期投入养鱼300万元,村委会投资100万元入股,210户村民及种养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入股,其中村对52户贫困户赠送股金入股。
随着金银花合作社、耕地果品专业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晟源、荫阳等3家村办企业的相继成立,村民都有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柏树湾村走出一条集团化股份制经营发展模式,构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人人都分红”的机制。共发行股份3次,募集股金588万元。2018年7月5日,一次分红330万元,148户股民户均分红2.2万多元。
年过六旬的村民徐太金,拿着2.2万多元红利,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喜不自禁地说:“奶奶给起的名字这下应验了。”他父亲那辈兄弟四个,名字中分别有“幸福美满”四个字;到他这辈,兄弟三个,名字中分别有“金银铜”三个字。他是老大,故名徐太金。取名太金,也是长辈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望。母亲还给他起了个乳名叫“装金罐”,即装钱的意思。可是他的前半辈子,没装进钱,却装了穷困。
为精准帮扶最后16户24人脱贫,2014年,村里建起首家鱼苗繁育基地和500亩养鱼基地。为激励村民参股积极性,张桄沦把“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政理念用于治村惠民。他出台政策,村里为每个入股3000元以上的村民赠送1000元股金,对贫困户每户配股2000元入股分红。2018年,村里在种养合作社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2500元,为每位精准扶贫对象配股937.5元。
据统计,村水产合作社、种养合作社自2017年至2019年共为贫困户分红90570元。
2019年村再次给每户贫困户赠送800元股金,入股到村办企业;除了赠股分红,村里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到村五大合作社和3家村企就业,村里公益性岗位优先提供给贫困户。
扶贫先扶智,为不让一个贫困学子辍学,并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2019年秋,张桄沦安排村干部协助村上两个贫困大学生申请了“雨露计划”,每人每年可获3000元补贴。其他学段的贫困户子女,村里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无一遗漏地申请到政策补贴,确保无一辍学。
乡村“嬗变”
2015年,柏树湾村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使这个小山村发生了“嬗变”。
张桄沦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标志性工程,他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高招迭出。一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异地搬迁相结合,对全村里26户人家进行了异地搬迁,地点选在村中心,新居白墙蓝瓦、飞檐翘角,开发利用30亩水面打造村中心花园,环湖步道、亲水平台,还有一座别致的水上廊桥,四周花果树木相映成趣,鸟鸣微风相伴,景色分外怡人。二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整治环境卫生相结合,为每家每户配有两个垃圾桶,每个湾配有垃圾箱,村里购买了一台垃圾转运车,确保垃圾不落地,切断污染源,同时要求房前屋后摆整齐,扫干净。三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目前全村种植的50万棵白杨树、松树和栎树,栽种的2000余亩优质桃树、800余亩金银花、4000亩油茶、1000亩芍药和牡丹,构建了一条绿色产业风光带。一幅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徐徐展现;万亩果林与乡间公路、民居、群山相互交织,构成一幅静谧和谐的田园风光图。“再过两三年,这片杨树可值10多万元。”村民何敬朝指着房前屋后的一片杨树林说。
不知何时,冬雪化作了春雨,温润地洒落在柏树湾的土地上,一幅天然的“柏树湾农家迎客图”跃入眼帘:瓜藤绕院墙,春雨润新芽;山间古庭院,院内小轿车;窗前桂花树,蜜蜂穿梭叫嗡嗡。顺手推开房门,屋内开阔整洁,窗明几净,席梦思床、电视、空调、淋浴、洗手间、网络,一应俱全。
2018年,柏树湾村经专业评估,总资产达2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1600元,上升到2019年的21800元,增长了13倍多。村集体积累达到了1000多万元,实现了由贫困村向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柏树湾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文明村”“荆楚十大最美乡村”,随州市“脱贫攻坚示范村”,张桄沦也捧回了全国劳模、全国绿化奖、全国种粮大户的荣誉称号,还获奖一台拖拉机。
2018年,柏树湾村被随县称为乡村振兴的“柏树湾模式”,定为全县379个村借鉴学习的样板之一。
2019年11月18日,柏树湾村召开了贫困户脱贫退出的民主评议会,51户主动要求退出。老乡们说:“这年头你总戴着贫困户的帽子,儿子连媳妇都找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