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纪实》 > 人物写真 > “铁匠”洪学智,苏北劲挥戈
“铁匠”洪学智,苏北劲挥戈
作者:铁春燕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8期 日期:2013-11-19 浏览次数:7086
洪学智
部队的目的地是皖南新四军军部。但当他们辗转抵达苏鲁豫交界地的微山湖西时,却传来了皖南事变的噩耗。部队顿时失去了前进目标,他们唯有原地待命。虽然微山湖碧波荡漾、山清水秀,但政治气候的瞬息变幻,令洪学智和部队干部、学员已无暇欣赏如此优美的自然风光。在焦急的等待中,他们终于得到来自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立即南下苏北盐城,那里已经成立了新四军新军部。新四军在刘少奇、陈毅的率领下,正重振军威,挥师抗战。这是一个令洪学智特别兴奋的消息。他迅速整顿部队,风疾雷动,开始了前往盐城的艰难跋涉。过微山湖、越津浦路、跨陇海路,每一次的前进都需面对日伪的封锁线。可谓充满荆棘,历经磨难。1941年4月28日,由洪学智率领的这支“华中大队”终于安然抵达盐城。以后,他们称这次行动为“敌后小长征”。全队270人,没有1个减员。
盐城,是一座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人文积淀深厚。尤其是盐城籍南宋丞相陆秀夫负帝蹈海,誓死不降。那惊天一跃,不仅定格了一段历史,也彰显了这座城市的英雄情结。坐落在盐城西郊的泰山庙是一处历史遗存,历经兵燹战乱,几经败落。明万历年重修,彰显规模。四进殿房,飞檐重甍,气势宏大。若干厢房分设两边,相对而立。而致该庙影响远及的是因为它成为新四军新军部的所在地。
原抗大五分校旧址盐中正北楼
洪学智表态说:“在新四军首长领导下,一定能够完成办学培养人才的任务,随时接受军部交给的任务,服从命令听指挥。”
之后,陈毅向洪学智介绍了盐城抗大五分校的情况,并说:“我们已经研究了,华中大队与抗大五分校合并,干部统一调配。决定让你担任副校长,分管行政工作。”
1940年底,以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军政干校和苏北指挥部抗日军政学校为基础,成立了抗大第五分校,陈毅兼任校长、政委。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兼任副校长。专职副校长冯定是一个老同志,在苏联留过学,是著名的文化人、哲学家。教育长谢祥军,政治部主任余立金、副主任吴胜坤。薛暮桥、谢云晖为训练部正、副部长。五分校第一期已于1941年元旦开学,学员包括部队干部以及从上海、南京、苏北等地招来的青年学生。学校有四个大队以及直属校部的女生队和一个警卫连,共一千七八百人。
没有想到盐城抗大五分校已有如此规模,这让洪学智很兴奋,有这么好的基础,何愁抗战人才的培养。次日,洪学智率领的华中大队与抗大五分校召开联欢会,陈毅宣布两部分合并,以及新的校部领导成员名单,并且特别介绍了新任副校长洪学智。
从此,抗大五分校多了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他时常出现在校部、课堂及学员宿舍,嘘寒问暖、和蔼可亲,以及无微不至的态度,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洪学智到抗大任职后不久,第一期学员即毕业分配到部队、地方工作。所以第二期学员的招生与培养成为洪学智的主要工作重点。
二期开学之时,适逢日军对盐阜区实施战略大扫荡,所以条件异常艰苦,几乎是上课与反扫荡同步进行。行军转移是家常便饭,上课没有黑板,就借用老百姓的门板;没有笔记本,就发些白纸自己订。行军间隙背包当板凳,膝头当课桌。学生除了学政治还要学军事,以步兵操练为主,队列、射击、刺杀、擒拿、翻越障碍等基础课都要学。每天,天不亮就吹号起身,不准点灯,大家摸黑打绑腿、打背包,集合号一响就跑步到操场。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员适应战争环境。抗大一律实行供给制。为了改善学员伙食,校部发动大家利用学习战斗间隙开荒种菜,逐步做到蔬菜自给。师生待遇一样,民主平等,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在反扫荡转移途中,师生们还经常和敌人展开遭遇战。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洪学智对抗大的办学要求依然很高。他觉得只有学员们政治、军事素质提高了,才能适应敌后斗争的艰苦环境,才能坚持抗战。洪学智特别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风,并且提出对抗大进行整顿,健全制度、制定规章,按照总校和军部的教学要求确定教学计划,还明确了干部职责,使学校进入正规办学的轨道。
洪学智将这一指导思想向兼任校长陈毅汇报后,陈毅欣然表示:“你们这样搞很好,我完全同意。”
在日军扫荡期间,根据军部安排,洪学智率领抗大师生以及军部后勤机关转移。其中有过几次与日军的遭遇战,学员们以及此前从未拿过枪的文化教员,在实战中都表现得很勇敢,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洪学智在总结中说:“现在反扫荡已接近胜利,大家要重视这次反扫荡的经验,学习重要,战斗更重要,学习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打仗。经过这样的锻炼,对你们有好处,通过和敌人斗争,会越来越有胆量,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经验。”学员们也反映说:“这次反扫荡行军、作战,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一辈子都管用。”
1941年,洪学智任抗大五分校副校长兼盐城卫戍区司令员
更出乎洪学智意料的是,陈毅早有“预谋”,已将两个保安团长安排在外面等候。一声召唤,入内听令。
陈毅当面向两个团长交待说:“军部决定你们两个团归洪学智司令管,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报告洪司令,由他来指挥你们。你们要遵守新四军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听指挥。”两个团长表示一定听从指挥。第二天,任命洪学智为盐城卫戍区司令的命令就下达了。
1941年的盐城,已经是整个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除了新四军军部外,还是中共华中局、新四军第三师以及盐阜地方党政军机构的驻地。盐城卫戍司令自然责任重大。
但形势的发展似乎有些出乎预料。这年7月,日军纠集1.7万人、以海陆空立体围攻的态势,对盐阜区发动大扫荡,妄图一举围歼华中新四军领导机关。日军来势凶猛,盐阜大地上空乌云密布,抗日军民面临一场血雨腥风的洗礼。在阻敌未果的情况下,军部为避敌锋芒,撤离盐城,转移阜宁。作为盐城卫戍司令,洪学智上任不久即失去卫戍目标。
军部转移较为匆忙,并未来得及通知洪学智。陈毅派电台台长给洪学智送来一张纸条。洪学智看后几乎愣住了。条子上的内容简短直接、口气坚定:“洪司令:敌人扫荡,军部离开了盐城,留下的军直属队,全部由你负责指挥。”下面署名:陈、赖。(即陈毅与参谋长赖传珠)
军直属队,有军工部、卫生部、供给部、抗大等,这是个多么大的摊子呀。洪学智接令后,十分惊讶。若干年后,洪学智还战战兢兢,他在回忆录中说:“盐城集中了军直属单位人员4000余人,还有不少高级知识分子,都是些有名的人物。安全是大事。一旦出事,损失太大。想到这里,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洪学智随即与抗大的冯定、余立金、谢祥军商议并分工,开始了军部直属队的紧急大撤离。此行非常艰难,既要袭扰、迟滞、阻击扫荡日军,又要将没有战斗经验、平时较为松散的直属队人员,安全带出包围圈。洪学智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居然将数千人安然转移,并辗转与军部会合。
三师八旅领导合影
对于上级的指示,洪学智的军人生涯字典里只有“服从”两字。洪学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抗大的师生和战友后,即将精力投入到了一个新的战线,首先是筹备成立盐阜军区。其时,盐阜区刚刚实行大县划小县,因此盐阜军区就下辖盐城、盐东、建阳、阜宁、阜东、射阳、淮安、涟水、滨海9个县的地方武装。9月13日,盐阜军区成立大会在阜宁县陈集召开,会场气氛热烈,热情高涨。陈毅到会宣布盐阜军区正式成立,洪学智任司令员、杨光池任政治部主任。
10月,华中局提出了“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方针,新四军三师先后有4个主力团编入盐阜军区,使其战斗力极大增强。为了扩大地方武装,洪学智还积极发动、组织不脱产的群众抗日自卫队伍,各县纷纷成立自卫队、义勇队和民兵组织。他们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仅阜东1个县,就组织了数千人参加的民兵模范班,自卫队员达万人以上。至1942年底,盐阜区民兵已达到10万人左右。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抗日力量,他们在以后的反扫荡和对敌斗争中,坚持原地斗争,配合主力部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烽火狼烟,硝烟弥漫。频繁的战斗不断砥砺着盐阜地方武装。其时,根据地周边环境复杂,伪化严重,并有向根据地渗透之势。洪学智考虑,得搞几个大行动,狠狠打击一下那些民愤极大的汉奸、伪军头目,从而赢得民心,争得斗争主动权。
1941年底的苏北,寒风萧瑟,滴水成冰。而盐阜军区指战员们却热血沸腾,蓄势待发,一场锄奸行动正在酝酿之中。首先,洪学智指示各地方武装对辖区中的汉奸进行全面排查,列出作恶多端、民愤滔天的汉奸名单,作为重点锄奸目标。除夕夜,洪学智一声令下,盐阜军区的地方武装在全区各地同时出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汉奸、伪军和保安团进行突袭。此番夜袭,全区共抓获汉奸、伪军2000多人。尤以恶名远扬的淮安伪保安团团长杨文井的落网最为大快人心。是晚,盐阜军区淮安独立团,趁着伪军忙于过年、警戒松懈之机,突袭了淮安伪保安团团部,并至大汉奸杨文井家中将其抓获。沉浸在纸醉金迷中赌性正酣的杨文井兄弟几个,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的生活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行动结束后,淮安独立团当即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杨文井,为民除害,昭告四乡。这次大规模锄奸行动是盐阜军区送给盐阜大地父老乡亲最好的新年礼物,极大地鼓舞了盐阜军民的抗日热情。
军区力量和群众武装的结合,让对敌斗争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在1942年1月至3月的3个月中,盐阜区各地武装对敌作战就达200多次。盐阜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与壮大,对抗日防匪保家乡,保卫根据地的社会秩序,做主力军、地方军的后备,以及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盐阜军区成立一周年前夕,为迅速提高地方武装的军事素质、增强战斗力,1942年6月,洪学智从各县地方武装中抽调一批骨干,加上军区教导大队,共1000人,在阜宁县汪朱集进行集训,有力推动了军区军事力量的正规化建设。
10月16日这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盐阜军区隆重召开军区成立1周年纪念大会。会后举行阅兵式。盐阜军区12个连队与各县地方武装代表精神饱满,整齐列队,接受检阅。陈毅以及部队首长,在洪学智的陪同下开始检阅。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场面,受检阅部队军容整齐、斗志昂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陈毅感到十分欣慰。他不禁抬起右手,标准的军礼随着坚实的脚步持续着、恒定着。那是一种肯定和赞赏,也是一种有着特别内涵的互动。
继之,历时5天的打靶、手榴弹投掷、战斗演习等比赛相继开展。陈毅对盐阜地方武装的这次综合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其训练有素,有战斗力,壮大了苏北新四军的力量,以浓重的四川口音连说:“好得很!好得很!”。张爱萍等首长还和集训的战士们亲切合影,为那火热的岁月留下了历史的见证。
1942年底,日军集结两万多兵力,准备对苏北抗日根据地实施新一轮大扫荡。为了适应敌后游击战的反扫荡环境,新四军军部决定撤销盐阜军区,改成盐阜军分区,由三师八旅兼任。洪学智也因此调任三师参谋长。此前的三师参谋长由以“白马将军”著称的原八路军战将彭雄担任,后来赴延安学习途中,在连云港海面与日军舰遭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便是著名的“小沙东海上遭遇战”。此后,三师参谋长职位一直空缺。这次,军部任命洪学智为三师参谋长,正是看中他的军事谋略和战术思想,以及坚定的执行力。在后来的反扫荡与对敌反攻战斗中,洪学智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充分地释放和彰显。
新四军光复阜宁祝捷大会
利用地形优势,灵活作战,是洪学智的强项。盐城属水网地区,阜宁有1/3是水网地。水网地便于日军的小汽艇活动。为此,洪学智指挥盐阜军民在河道上筑起拦河大坝,同时打下木桩,以阻止和延缓日军汽艇在水路的进攻。而对付日军陆路扫荡,则在交通要道上,挖出一道道地沟,时称抗日沟,以阻滞日军运兵卡车行驶。为了保护群众,则在坚壁清野后及时疏散转移。洪学智与黄克诚、张爱萍一起,制定了反扫荡作战原则,三师指挥机关跳出日军包围圈,便于机动指挥作战;八旅主力坚守盐阜区,与地方武装、民兵一道,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袭扰、迟滞、削弱、消耗敌人,适时组织战役反攻。
三师师部转移何地,黄克诚颇多思考。洪学智经过深思熟虑后,向黄克诚建议,转移到沿海滩涂一带。苏北盐阜的滩涂地上,沟渠纵横,苇草无边无际,交通不便,非常利于隐蔽,周旋的余地很大;同时,还有海上通道,以便不测时机动。黄克诚非常赞同洪学智的意见,三师师部随即转移到盐东海边。正是在这样的地域环境中,黄克诚与洪学智一起,指挥着包括淮海区在内的整个苏北反扫荡战斗。而张爱萍则率八旅主力留在阜宁,展开盐阜反扫荡作战。此次盐阜反扫荡历时50多天,经过阜宁单家港、陈集,滨海八滩等战役,重创日军,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全面胜利。继之,三师又通过响水陈家港、射阳合德等战斗,展开对敌局部反攻,收回失地,奠定了即将展开的对敌全面反攻的基础。
洪学智一直说,“部队的战斗力是打出来的,你是老虎,谁都害怕你,你是绵羊,谁都想吃你。”洪学智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勇猛克敌、善打硬仗恶仗,多次出色完成作战任务,黄克诚形象化地称他为“铁匠”。
1945年4月,由“铁匠”洪学智任前敌总指挥的阜宁战役打响,开启了华中敌后抗日军民全面对敌反攻的序幕。
战斗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战斗打响之前,洪学智就巧运智谋,打胜了一场心理战。曲水流觞、四面楚歌等历史典故,都在洪学智的军事指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为了加强政治攻势,洪学智命令作战部队,制作“欢迎弃暗投明”、“日军必败”、“我军必胜”等宣传品,用木架固定后,顺着上游的射阳河,漂向阜宁城。在了解守城伪军中,有不少是冀鲁豫人的情况后,洪学智在当晚总攻前,特意组织一些与伪军同乡、声音响亮的战士,参加喊话队;一些战士唱起“黄河流水黄又黄,黄河两岸大麦黄,别人都在打鬼子,你怎么反把伪军当”的河南小调。战地的宣传彻底动摇了敌人的军心,不少伪军在乡情、乡音的感召下,审时度势后,纷纷投向新四军。阜宁一役,势如破竹,历时3天,胜利告终,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巩固与扩大了苏北解放区。
阜宁战役结束后,盐阜区抗日军民,在东沟镇召开了有5万人参加的“苏联红军解放柏林、我军光复阜宁祝捷大会”。当地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会场,载歌载舞,庆祝胜利。当洪学智进入阜宁,看到被日伪军蹂躏达7年之久的历史古城,终于又回到人民手中,心中十分欣慰。
不久,三师回师苏北,集中主力攻取淮阴、淮安两城,再扫清苏北境内残敌,解放全苏北。
淮阴,位于大运河东岸,是一座历史古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淮阴城墙高8米,水深城固。1945年8月,守城伪军潘干臣部,其时已被蒋介石收编,拒不向人民投降。在洪学智的直接指挥下,三师集中优势兵力,展开攻城战。两淮地区5万多民众组成支前队伍,形成人民战争的海洋。此役仅3个小时,即攻下日伪军苦心经营6年之久的淮阴城。大战告捷,军长陈毅特意从延安发来嘉奖电。
继之,三师一鼓作气发起攻克淮安战役。洪学智详细作出了战役部署。淮安城与淮阴城相距甚近,毗邻成犄角之势。汉代淮阴侯韩信曾在这里受辱图强、终创大业。淮安城自古易守难攻。守城伪军自称“固若金汤”,“铁打的淮安”。洪学智就是不信这个邪,他周密部署、靠前指挥。有了攻打淮阴城的经验和余威,以及参战部队的高昂士气。经4小时激战,淮安城即告解放。两淮战役是三师在苏北进行的最大的战役,共歼守敌伪师长以下1.5万余人,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三师获得了大兵团攻坚作战的宝贵经验。继之,三师又接连攻克响水口、陈家港等市镇。
苏北全境只剩盐城孤悬而立,岌岌可危。洪学智很快便与黄克诚一起研究确定了盐城作战方案后,亲率参战部队整装进发,剑指盐城。
进军途中的洪学智,突然接到赴华中局开会的黄克诚电报,要求洪学智立即返回师部,部队停止行动,另有任务。
见到黄克诚后,洪学智才知道中央已作出进军东北的重大战略决策。抗战胜利后,东北地位日显突出。占领东北将对全国形势的走向产生巨大影响。此前,洪学智即与黄克诚多次探讨过东北的战略意义。黄克诚并且还向中央建议:“东北我党应尽快派部队去,应尽量多派,至少应有5万人,能去10万人最好。”中央采纳了黄克诚的建议,并决定将三师这支利剑射向东北。军情紧急,洪学智协助黄克诚立刻动员部队,整装待发。部队出发前,中央军委正式任命洪学智为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同时任副师长的还有原十旅旅长刘震。
要离开苏北了,让洪学智稍有遗憾的是,未能攻克盐城,品咂苏北全境解放的滋味,这个任务只有留给兄弟部队了。洪学智默默回首在苏北老区留下的奋战足迹,以及与这里的人民相濡以沫、鱼水情深的多年相处,心中不免涌动着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此次出征北上,长途跋涉,任务艰巨,洪学智特地将年幼的二女儿洪彦寄养在当地老乡家里,由此情系着他对苏北老区一份长久的牵挂。
1945年10月3日,洪学智满怀着解放全中国的憧憬,与黄克诚、刘震率三师3.5万之众,踏上风尘滚滚的挺进东北征程,为解放东北进而建立新中国,继续创造着辉煌。
洪学智在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