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将帅传奇 > 刘少奇为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作岀重要贡献
刘少奇为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作岀重要贡献
作者:刘国章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03-03 浏览次数:7167
刘少奇遵照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决议,为遏制敌人疯狂侵略和残暴屠杀,于1940年春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北地区第一个抗日根椐地——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日伪背上的一把尖刀。
1938年5月,蚌埠、徐州相继失守,皖东北所有县城和集镇全部陷入日伪之手,广大百姓惨遭蹂躏。刘少奇遵照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决议,为遏制敌人疯狂侵略和残暴屠杀,于1940年春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北地区第一个抗日根椐地——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日伪背上的一把尖刀。
落实中央战略
1939年12月初,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肩负发展华中重任,率中原局机关来到定远县藕塘镇附近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一到地方就进行调查研究,他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皖东北,虽然军事力量占优势,但没有政权,新四军在这里只是游击,没有依托,靠地主、豪绅“乐捐”生存。到了冬天,战士们还穿着单衣。
面对艰难局面,刘少奇首先指示王阑西、刘彬迅速筹备岀版中原局机关报《抗敌报》江北版,要求宣传中原局工作和工作方针,通过报纸使党的任务、方针、政策与广大群众见面,为广大群众接受,他还亲自兼任报社社长。
在宣传发动中,从1939年12月到1940年2月,两个月时间,刘少奇主持中原局开了3次会议。提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既要团结又要斗争的方针,使大家明确中共中央指示:“只有发展力量,给摩擦者以反打击,给武装进攻者以反攻,才能巩固自己,坚持阵地和克服投降危险”①。
为了使大家思想和党中央进一步一致起来,刘少奇对一时思想转不过弯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的同志,还采取了个别谈话办法。当时,有些同志不愿意与地主士绅打交道,刘少奇总是耐心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教育大家,要求从抗日的全民族利益岀发,动员他们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中来。1940年4月28日,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由淮南北渡淮河,来到罗岗,向张爱萍、刘瑞龙、金明等领导传达中共中央方针路线,并对皖东北进行为时两个月的视察和指导活动。
经过刘少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一些干部明确了中央关于深入敌后抗战的指导方针与发展华中战略,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在较短时间内,党组织和群众抗日团体就得到普遍发展。
统一军事力量
皖东北位于邳睢铜以南、津浦路以东、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在这个大范围内中国共产党有几支军事力量,由于头绪多,统一指挥不够,形不成打击力度。
在几支武装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鄂豫皖省委与国民党搞统战,由安徽省六区专员盛子谨带一批进步青年和地下党员发展的武装势力;江上青以盛子谨名义委任赵汇川为宿县六抗三支队支队长、由山东纵队组成的南下支队;由彭明治、吴法宪率领的苏鲁豫支队;张爱萍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总队3个团;还有八路军胡炳云大队。由于各方面力量互相牵制,导致行动不协调,刘少奇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刘少奇考虑到协调不是长久之计,发展华中又需要兵力,就建议党中央调黄克诚及一部分部队南下东进,党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8月10日,黄克诚在中原局驻地与刘少奇会面,研究各部队统一编制、统一指挥问题。16日中原局决定,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党领导的所有部队统一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纵队司令兼政委。共编3个支队,计20000余人,归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同时决定在上述区域成立党的军政委员会,书记黄克诚,金明、刘瑞龙、彭明治、朱涤新、张爱萍、韦国清、韩振纪等同志为委员,使皖东北武装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了统一指挥。
建好民主政权
刘少奇强调:“凡是八路军、新四军所到之处,只要有可能的话,不能不建立抗日各阶级的统一战线政权。”②。在根据地建设中,刘少奇在朱湖召开的党员干部会上提岀抓“六大宝”:即抓武装、抓政权、抓发动群众、抓财政经济、抓发展党、抓发展干部,③从而使大家都能抓住根据地建设重点开展工作。
为抓好政权建设,刘少奇还用在华北取得的经验,以指导皖东北工作。他一再强调政权组成人员中,要严格注意中间分子和中立分子,实行“三三制”(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共产党、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④1940年3月24日,在刘少奇指导下,成立了皖东北地区抗日民主政府——皖东北专员公署,共有150万人。
随后,根据刘少奇指示,在各抗日民主政府建设中,从大别山国民党统治区撤到皖东北的千余名干部、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被派往各县,解决了干部不足问题,使基层组织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刘少奇还要求加强对广大党员尤其是新党员、新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召开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9周年大会上,刘少奇作了《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的报告,要求全体党员都要全心全意为党、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打击敌对势力
自国民党五中全会后,国民党由联共、容共转为限共、反共,国民党军队也不断挑起与八路军、新四军摩擦。国民党顽固派还将重点摩擦转向华中。1940年3月22日,还秘密制订《剿办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东段以南附近地区非法活动之异党指导方案》,要求:“6月中旬以前肃清该地区内非法活动的异党势力”。⑤
随后,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纠集5000多人,分3路袭击定远县大桥地区的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并向新四军四支队和江北游击队发起进攻。
针对这一情况,刘少奇和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研究,首先集中主力在津浦路西阻止桂系顽军进攻。新四军第四支队在第五支队第八团、第十团和苏皖支队配合下,经过9天奋战,攻克了定远县城和滁县的施家集,歼灭国民党第十二游击纵队大部和第十一纵队一部,共2500多人,粉碎了桂系在路西发动的进攻。
在路东新四军主力西援作战时,后方兵力空虚,韩德勤即时调集10个团万余兵力,向新四军第五支队后方机关发起进攻。刘少奇当即决定,将路西反击刚刚胜利的主力调往路东,并命令路东邓子恢等“固守待援”。3月21日第五支队教导大队2次打退顽军进攻。次日,五支队十团在兵力不足情况下7天打了5个胜仗。此役共歼顽有生力量3000多人,从而取得这次反摩擦斗争的胜利。
5月1日,日伪发现罗岗地带电波频发,便派一个联队在伪军雷杰山部约200人配合下,偷袭罗岗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机关。在刘少奇等领导指挥下,苏鲁豫支队奉命反击,歼敌500多人,余部仓皇败退。5月12日,刘少奇视察江桥时,日军同时从泗阳、睢宁、宿迁扑向江桥。八路军苏皖纵队与敌激战一天一夜,打退10次进攻,毙敌100余人,伤200余人,余部溃逃。
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胜利,以及多次战胜日伪军“扫荡”,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金角银边”
1940年4月,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根据党中央部署,决定继续向东向北发展。
向东发展,就是开辟淮宝。淮宝位于大运河以西、洪泽湖以东、三河以北、淮阴以南,被刘少奇誉为“是整个地区的金角银边。”⑥当时驻有韩德勤三十三师和秦庆霖常备旅,及地方封建小刀会。1940年5月底,刘少奇亲自参与并主持开辟淮宝会议,在共同商定作战方案后,作了动员报告。决定成立淮宝战役指挥部,任命罗炳辉为总指挥。在罗炳辉司令员带领下,参加开辟淮宝的3个团,首先开到三河南岸黎城镇进行战前训练。临行前,刘少奇还叮嘱:“你们去淮宝后,建立新政府,要把淮阴、淮安、宝应、高邮4个县的基干工作搞好”。⑦
1940年8月2日,战斗打响。五支队八团、十团组成的第一梯队,在罗炳辉指挥下从衡阳滩、曹家渡强渡三河,迅速突破防线,占领三河北岸的高集、新集。由四支队七团组成的二梯队进入战斗后,八路军第五纵队六八七团也东进淮宝,并在蒋坝歼灭秦庆霖旅一部。8月15日,新四军4个团发起总攻,经过潋战,将顽军2个团大部歼灭,余部逃往运河东岸。在淮宝战役取得胜利后,8月底建立了中共淮宝县委,9月成立县级抗日民主政府淮宝办事处。1941年8月,华中局决定将淮宝地区划归淮北抗日根据地,隶属皖东北党委领导。
淮宝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不仅扩大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还把淮南、淮北、苏中、苏北联成了一片,同时牵制韩徳勤兵力,策应陈毅、粟裕渡江北上,与八路军南下部队汇合,开辟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选自2017年3月中共党岀版社岀版《新四军挺进纵队史》第354页
②选自《刘少奇选集》第174页
③选自中国文史岀版社2009年岀版的《淮河大队》第256页
④⑤选自当代中国岀版社2000年岀版的《江苏淮南人民革命斗争史》第73页、第55~56页
⑥⑦选自红旗岀版社1999年12月岀版《铁马雄师》第175页、第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