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闻动态 > 过年“喊好”
过年“喊好”
作者:高新东 责任编辑:姚云炤 孙加永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3-02-03 浏览次数:7767
岁月改变了我的容颜,却镌刻着那份深深的怀念。
如果你问我,“孩提时代,你最想什么?”那无疑是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穿新衣、拿压岁钱、放鞭炮、吹气球、耍链子枪,好多好吃的,什么都有,还可以不做作业,不干家务,尽情地玩耍。
如影像留在记忆中,小时候,拜年“喊好”拿红包是我最兴奋的时光。对比现在已简约到微信转账红包,要隆重得多。尽管,拜年礼物的价值微乎其微,那相互之间都是满满的深情厚谊。
我出生在60年代末,对于过年“喊好”的记忆大都形成于70年代,也就是从四五岁到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四五岁是我儿时记事的开始,也是记忆中对过年“喊好”最为纯真、最为朴实的收藏。
记忆中,过年是从二十四夜送灶开始,仪式是由我爷爷主持的。首先爷爷把供果和酒菜摆在桌子上,在灶神上天之前要请“老人家”吃上一顿,供奉好以后,把香点上再把灶君的画像从墙上请下来,与事先准备好的纸钱一起,拿到厨房外烧了,同时燃放鞭炮。这时爷爷不停地“喊好”:“灶老爷、灶老爷!你要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啊,多言好事、多保平安!”
大年三十晚上拿到压岁钱后,我妈妈一定会千叮咛万嘱咐:“你们细伢子要听话,初一一大早起来你们一定先要跟家里大人‘喊好’拜年,祝嗲嗲奶奶、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过一百二十岁!”我奶奶在旁边还不忘补充提醒:“细伢子初一早上不‘喊好’,来年就会变成哑巴!”对此,我和我的弟弟妹妹都深信不疑。
口头“喊好”拜年的程序是有规矩的,即晚辈先喊长辈,年龄小的先叫年龄大的。我们姊妹三个,我是老大,一大早拜年“喊好”时,总是最小的弟弟先说,我收尾。妹妹最乖巧也听话。弟弟相对调皮些,但最讨人喜欢。他经常放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没得命了!没得命了!你也不是妖怪,我也不是妖怪,大家都不是妖怪!”“过大年,你不能乱说‘没得命’啊,你想要什么好玩的,哥哥给你!”我以小大人的身份哄着他。
口头“喊好”拜年后,家里八仙桌上已摆上一人一小茶碗的红枣茶,爷爷和爸爸一边引导我们喝红枣茶、吃红枣,不允许说不吉利的话。等放下筷子时,碗里的红枣必须要留个双数。一般留2个或4个红枣,意味着碗中有余,好事成双。
这个时候,我妈妈在土灶的锅膛边烧水,奶奶就会把一簸箕汤圆端到灶台边,煮上一大锅汤圆。新年第一大餐就是全家一人一大碗热腾腾、甜津津的汤圆,也寓意新的一年阖家团圆、生活幸福甜蜜。
正月初一的拜年,在我老家是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和家里人口头“喊好”拜年;第二板块则是跟着长辈或者一个人去本生产大队里的长辈亲戚家拜年“喊好”,有干亲的要先拜干亲。
小时候,我拜年的第一站是拎着“四样头”跟着爸爸妈妈后面,步行到本生产队的干爸干妈家。干爸干妈早在家门口晒场上等候着,进了门同样是口头“喊好”拜年。接着便是喝早茶。每人面前倒上一杯热开水,里面加上两勺糖,桌上几个盘子里放有果子、云片糕、麻切、麻饼、花生糖、芝麻糖、花生、瓜子。美美的,香香的,令我嘴馋、心动。
早茶后,干妈还会单独抓两把零食“特供”给我,一边揣一边“喊好”:“宝宝百天禁地,以后做大官,发大财!”我开心地把零食揣满裤袋后,去和干姊妹们玩游戏了。这时,大人们围在八仙桌旁继续喝茶聊天。从去年的收成聊到今年的春耕,明年的农作物计划,张家的女儿嫁给李家的三儿子了等等,无外乎就这些话题。要不然就是相互打听着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大年初二开始,一般都要到远路亲戚家拜年“喊好”了。这里说的亲戚大多是生产大队以外的亲戚。家里亲戚多的,能走到十五,初五前多被视为拜早年,而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则被视为拜晚年。老人都说,“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那时候的过年“喊好”,很让人怀念。每到一家拜年,一帮小孩子都会凑到一块玩耍,见到大人从身边走过,都要“喊好”:“嗲嗲过年好!嗲嗲过一百二十岁!”大人们则是围在一起晒着太阳,剥着瓜子,聊得热火朝天。主家也没有闲着,在厨房里面忙得不亦乐乎,给来拜年的亲戚准备丰盛的饭菜。
能吃上一顿花色多样的饭菜,这也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出门拜年“喊好”的原因之一。吃饭时可以敞开肚子来大吃“六大碗”。菜品少不了肉皮杂烩、红烧肉圆、猪肝炒大蒜、虾米茨菰羮、萝卜烧蛏干、红烧野刀鱼等等。在我那个时候看来都是非常好吃的土菜,每次都会吃得肚子圆鼓鼓的,实在吃不下去了才作罢。长辈们看到小孩子大吃的劲头,总是笑着说:“年饱,年也不饱,能吃就好!”
我和其他小孩子一样,吃得比较快,从上桌就开始狼吞虎咽,很快就吃掉自己的“份子”了。在等下一个菜上桌子的间歇,就拉着小伙伴们到门外去玩耍一会。爸爸妈妈和那些长辈们喝酒“喊好”,这个时候大都是喊着“闹酒”,有时也谈论“国家大事”,聊得兴起了,主人家菜都需要去给加热一下才能吃。拜年喝酒“寻开心”,对于那个年代的农民来说也是难得的休闲时光,更是难得的有机会稍微放纵一下。
长辈们酒足饭饱后,也会有简单的娱乐,四个人一桌打上几把“老韭菜”海门牌,或者来个“十一张”本场牌,另一桌亦或是四个人走几圈麻将。牌过三巡,日至西山,然后就准备各回各家。第二天再走下一家亲戚,继续着同样的拜年生活。
临走前,主家长辈都会给我发一个小红包,爸爸妈妈会提醒我向长辈回头“喊好”:“谢谢嗲嗲奶奶,祝嗲嗲奶奶健康长寿!”这个时候也是我最开心、最激动的时刻。红包一般是两块钱,最多五块钱,十块钱就不得了啦。儿时的我,对于钱也没有概念,再说红包在我这也只是一个“周转站”,长辈塞到我兜里,最后还是交到爸爸妈妈那里去“保管”。
见钱会眼开。回家的路上,我不忘“扛”着向我妈妈叫板:“你们让我‘喊好’就‘喊好’!能不能到大队小卖部帮我买一个三毛钱的气球呢?”
“喊好”喊出了一个红红的气球。气球到手后,我乐滋滋、急匆匆、吸足气,鼓起腮帮子努力把气球吹的大大的,那圆圆的气球,明亮亮、胖嘟嘟、飘飘然,甚是喜庆饱满。红气球招引着邻居小孩羡慕的目光,那一刻,我仿佛是世界上最骄傲的人。晚上睡觉前,我会把那份骄傲挂在房间里,期望着气球永远陪伴着我。
飘荡的红气球,真的是我儿时的幸福和满足。如今过年,我依然想要回到小时候的“喊好”的光景里。口袋里揣着钱,当然可以买很多很多的气球,只不过再也没有那个时候的兴致了。
儿时过年“喊好”,欢天喜地、乐趣无穷,不可磨灭的记忆中,总是让人充满愉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长大,那曾经的“喊好”年味也在慢慢淡去……
(作者高新东系中共盐城市大丰区委组织部常委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