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与景德镇
新四军与景德镇
作者:吴光辉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3-02-02 浏览次数:6995
皖赣边重镇江西景德镇,在新四军发展史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为新四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皖赣边重镇江西景德镇,在新四军发展史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为新四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毅两度亲临指导瑶里改编
1937年10月底,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以江天辉为代表,与国民党闽浙赣皖边区“ 绥靖”公署主任代表、驻瑶里别动大队大队长张甫成在祁门舍会山初次会面,列出谈判议项,而后在瑶里举行正式谈判。几个回合下来,双方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4条协议:1. 国民党当局停止向红军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红军人员过境通行无阻。2. 国民党当局解除“移民并村”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3. 释放一切政治犯。4. 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停止与当局的敌对活动,其全部给养由国民党当局负责。
谈判刚刚结束,中共皖赣特委决定派李步新、江天辉去南昌,当面向中共中央东南分局负责人项英、陈毅汇报谈判结果,请示下一步工作。李步新、江天辉从瑶里出发,经婺源到浙江衢州,乘火车辗转至南昌,这时陈毅已到湘赣边区去了。听到皖赣特委代表来南昌的消息后,陈毅火速赶回,听取汇报。当陈毅得知他们还保存350余人武装时,连声称赞“不简单”。
听说游击队下山工作难做,许多队员对改编不理解,对《告南方游击队公开信》中关于“国共合作”之说仍有疑虑,陈毅说:“而今大敌当前,是救国救亡之险要关头,我们当以民族利益为重。日本帝国主义把枪口对着中国人,我们中国人要枪口一致,对着日本帝国主义。这样吧,我随你们一同回山里。”
1937年11月底12月初和1938年2月初,陈毅两度深入景德镇和瑶里,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指导皖浙赣边党组织和红军旅游击队的改编工作。
在景德镇期间,陈毅与国民党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酆景福和国民党浮梁县党部书记、县长等会晤,重申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最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并就红军游击队改编和成立办事处与他们进行了交涉。
在瑶里和舍会山,陈毅听取了中共皖赣特委的工作汇报,将皖赣特委改为皖浙赣特委,王丰庆任特委书记;他与皖浙赣特委负责人逐一谈话,安排李步新担任义勇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在中共皖浙赣特委召开全体红军战士大会上发表讲话,着重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含义,要求在合作中必须保持独立性,抗日由蒋介石领导,但红军决不与国民党军队合编。
瑶里改编期间,由于地方党组织的宣传动员,加上陈毅同志的出色工作,许多热血青年慕名而来,参加新四军改编的人员有550多人,机枪3挺,步枪200多支,短枪30多支。
景德镇进步青年组建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
1937年12月初的一天晚上,陈毅来到了江西陶业管理局的那幢二层办公楼会议室。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与景德镇进步青年座谈交流。
参加会见的主要是抗日救亡歌咏队的成员,还有一些陶业管理局的职员。座谈会从晚上10时开始,一直到凌晨2时才结束。陈毅一开口就深深吸引了在坐的年轻人,他操着浓重的富有幽默感的四川口音,讲述了卢沟桥事变后,我国形势的深刻变化,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无数共产党人,共产党为什么还要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以及国共合作的前景,他都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解说。
当陈毅听说进步青年李清泉等人想参加革命时,爽朗地笑着说,“听说你们中间不少人想到延安去,这很好嘛!我这次来就是介绍你们到革命队伍里去的。但是,我不能带你们到延安去。同志们,延安是个好地方,是革命青年深造的好学校,但是,全国的青年总不能都到那儿去吧?青山处处埋忠骨啊!当前最需要的是到最实际的抗日斗争中去,到杀敌的战场上去,离景德镇不远的瑶里舍会山一带就有一支红军游击队。”最后,他饶有风趣地说:“愿意去的可以报名,我陈毅给你们当红娘。”。
1938年春节前夕,在陈毅介绍下,江西陶业管理局工作人员李清泉等13位进步青年带着陈毅的亲笔介绍信,去瑶里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其中,熊振作(曾任交通部计划司副司长)、李清泉(曾任中国驻瑞士大使,安徽省副省长)、李汉雄(后改名李雷)、袁煦、凌菲(女)(后在济南铁路局离休)、徐上庸(攻打句容县城时牺牲)、戴修选(皖南牺牲)、程希道(曾任南京军区通信总站主任)、谢复华(后改名仪军,转业浙江金华,从事戏剧工作)、潘琪、潘启琦(后任济南军区副政委)等人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战地服务团的基础。
张三圭(曾任南昌市市长)和江西陶业管理局教师严兴让(1942年6月牺牲)、陶瓷工人张拙之(曾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一起到了瑶里,但党组织把他们留在本地参加斗争。他们在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领导下,继续在地方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组织工作。
从景德镇走出新四军一支队修械所
新四军瑶里改编前后,来自河南孟津的一对表兄弟焦立德和安杰斋带领15位能工巧匠,奔赴皖浙赣边区,为红军游击队修理枪械。瑶里改编过程中,这批能工巧匠组建起了新四军第一支队修械所。
1937年9月,在红军游击队修理枪械的焦立德受命组建了红军皖赣特委独立营修械所,并任所长。修械所活动在浮梁瑶里与祁门棕里之间,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支,有时对原来掩埋枪支进行检修。其中,1936年前后,皖赣边红军游击队曾3 次缴获敌人各种枪支140余支,都送到舍会山交由当地红军战士汪振丰保管。凡送来的枪支,均用棕皮裹扎包严,或藏放深山石洞内,或购棺木装好掩埋起来,直到1937年底,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在舍会山集中下山抗日时,汪振丰将原先埋藏的枪支挖出来,交由修械所修理保养好,再发给前来参军的新战士。
在舍会山,焦立德和安杰斋分别任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修械所主任和副主任。在分工上,焦立德主抓行政工作,安杰斋负责技术工作。加入游击队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不仅组织熟练技工来参加红军游击队,还培养出数位有经验的修械技工。
1938年2月,陈毅在瑶里正式宣布组建新四军第一支队修械所。在一次饭席间,陈毅对焦立德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让修械工人坐上席,并任命焦立德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修械所主任。
随后,新四军第一支队械所从瑶里出发,进驻皖南潜口王村。3月,焦立德与安杰斋分任新四军军部修械所正副主任。新四军在江南首战卫岗之战告捷,陈毅在总结时说,此战也有军工生产战线上同志们的一份功劳,他特地挑选一件缴获的日军呢大衣,指名送给焦立德。
焦立德、安杰斋带领从瑶里走出的修械技工们一直为新四军部队提供修械保障,为解放军军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新四军运输线的景德镇站
在新四军前期发展中,景德镇是新四军赣州—吉安—南昌—景德镇—皖南泾县运输线的重要一站。许多援助新四军的物资从广东进来后,就是经过这条运输线送到新四军军部的。1938年8月至9月,新四军军长叶挺从香港等地购置武器弹药路过景德镇,叶挺还对景德镇办事处工作进行了指导。
新四军景德镇办事处前身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驻景德镇办事处,成立于1937年12月;1938年2月10日,改名新四军第一支队驻景德镇办事处;5月改称为新四军联络站;1939年3月,新四军联络站奉命撤销。
景德镇办事处下辖瑶里留守处和都昌留守处,负责联络景德镇、都昌、湖口、彭泽、婺源、德兴、乐平、浮梁和安徽休宁、祁门等地的新四军和发展当地党组织。
景德镇办事处从建立到撤销只有1年多时间,却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领导下,为新四军瑶里改编,新四军采办物资,输送兵员和保持与上级组织的联络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景德镇为新四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四军的发展,也推动了景德镇地区党的革命事业发展。
让我们牢记传承新四军铁军精神,珍惜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上下同心,全力投入到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伟大事业中去!
(作者系新四军后代,景德镇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