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 三块银元凝结的深情
三块银元凝结的深情
作者:陆子森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2-14 浏览次数:7100
这三块珍藏了80多年的银元,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折射了老区人民对革命事业的重要贡献,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刘瑞龙家两代人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
读了《铁军》刊载的凌华、徐艳梅写的《三块银元》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
这三块珍藏了80多年的银元,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折射了老区人民对革命事业的重要贡献,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刘瑞龙家两代人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现在,三块银元已经捐赠给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馆展出,将继续给人们述说这段鱼水深情,持续地传递红色基因,这真是一件极具教育意义的好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为通州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的贡献而感叹不已。我曾多次参加了采访该文章中的革命老妈妈季雪兰的活动,那种感人场面至今还在眼前浮现。是的,通州是革命老区,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就在这里为穷人翻身解放而舍身奋战。老百姓知道共产党是穷人的大救星,在红十四军闹革命年代,在血与火的抗日反“清乡”斗争时期,先后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老百姓掩护、帮助共产党人脱险的动人事例。
解放战争时期,通州老区绵延十多里的支前大军队伍更是令人震撼:1948年10月,南通县第一、第二期常备民工北上支援淮海战役,随军4个多月,辗转江苏、安徽、河南3 省。不久,南通县第三、第四期常备民工又于1949年2月先后出征,他们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战场后勤。在渡江战役中,船工陆炳文冒着枪林弹雨,驾船强渡,运送突击队胜利打过长江,荣立一等功。从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南通县先后出征的四期常备民工,人数共计12000多人,携带小车477辆,挑子6927副,通州老区人民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在通州老区,像季雪兰这样全家参加革命、竭尽全力、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事迹,几乎在每个乡镇都有多例。老百姓为什么这样舍身投入?因为他们知道“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由此,我想起了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民谣中那些感天动地的镜头,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了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
88年前,在红十四军遭受挫折时,中共南通县委书记刘瑞龙仍然惦记着携弟妹艰难生活的不到十岁的季雪兰(她的父母因参加革命被迫远避他乡,后来在抗战中牺牲),在艰难时刻,刘瑞龙曾经秘密找到季雪兰和她的弟妹,帮他们搭建栖身的草棚,临走还给季雪兰留下三块银元……在多次采访革命老妈妈季雪兰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革命前辈刘瑞龙后来对季雪兰她们的关怀:抗战时,刘瑞龙在担任淮北专署主任时,曾通过苏中四分区地下党,用船将季雪兰接到淮北小住,并给她做新衣;新中国成立初期,刘瑞龙在华东局工作时,曾两次将季雪兰接到上海问寒问暖。
刘瑞龙同志去世后,他的子女继续传续着这段革命情谊。2014年,刘瑞龙的大女儿刘延淮在百忙中寻访找到了季雪兰,此后,她每年都要前来看望这位老大姐,有时一年中要来两次,在季雪兰的家中常常一住就是三五天。刘、季两家两代革命情谊的传续,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缩影。著名的歌曲《江山》里的歌词曾经唱哭了万千观众:
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
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使我们牢记,共产党人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重温习总书记的教导,联系三块银元的故事,我们进一步明白了“我是什么人,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浅薄而又深刻的道理,它告诫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矢志不移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