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红色景点 > 云岭:脱贫彰显铁军魂
云岭:脱贫彰显铁军魂
作者:甘桐文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1-21 浏览次数:6966
云岭和新四军有着不解之缘,这里不仅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给老区人民留下了代代相传的“铁军精神”。
云岭和新四军有着不解之缘,这里不仅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给老区人民留下了代代相传的“铁军精神”。在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云岭人在铁的意志下奋发图强,在这片土地上续写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云岭镇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蓬勃朝气。
故事之一:脱贫要有“铁一样的意志”
云岭镇梅村村委会主任王国云,在村委会已经工作了22年,他把最美好的青春贡献给了这块土地。
县委县政府下达了扶贫攻坚的动员令,王国云听得热血沸腾。但梅村50多户贫困户中半数以上是病残户,脱贫路异常坎坷。
怎样才能稳步脱贫致富,他在思考。
前几年,梅村很多家庭都种了中药材,可惜遇上药材市场低迷,收益低下,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导致全村的贫困状况在加剧。
王国云经过市场调研,相信中药材市场有需求,只要坚持就有希望。他对村民说:“我们的老本行不能丢,种植中药材这么多年了,技术经验都在我们手里,我们要开拓市场。”为此,他在村里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把大户小户都集中在一起,互学所长,提高药材质量,研究市场。他和上级派来的扶贫干部带领种植大户外出调研,拓宽视野跑市场,把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回来,使药材生产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村民张银子80多岁,患有中风后遗症,他的2个儿子智力残疾。这样的家庭如何脱贫?王国云手把手教他的两个智障儿子种中药材,不能“等、靠、要”,要靠劳动脱贫致富!
扶贫干部也在村里扎根,运用电商等手段帮助开拓市场。在村委会一班人用铁一样的意志顽强坚持下,梅村的脱贫工作虽艰难但稳步向前,展现一片希望和生机。
故事之二:飘香的云岭锅巴
在云岭,当地老百姓习惯将米饭制作成锅巴,备以外出劳作时充饥。锅巴储备时间长、食用方便,干吃、汤泡、蘸酱均可。新四军进驻云岭后,锅巴就自然成了新四军野战时的主要干粮之一。皖南事变发生后,2000多名突围将士就靠着它跋山涉水数日,终于和苏北新四军汇合。期间“北有黄桥烧饼,南有云岭锅巴”就成了新四军的美赞。
2006年,王静华用土特产锅巴,建立了云岭星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王静华的外公当年是泾县地区青年抗日会的会长,经常为新四军送干粮,外公告诉他:锅巴在当时被新四军定为主要战备粮之一,每次新四军要去打伏击或者上山执行任务的时候,就会把锅巴掰成小块,装在一个背袋里,可以吃很长时间。当时为了支持新四军,很多老百姓家的锅巴都舍不得吃,要收集起来留给战士们打仗时用。
王静华曾经在上海做餐饮生意,一次将家乡的锅巴带到饭店里供客人品尝,意外地收获了不少好评,于是决定返乡创业,开办锅巴厂,把家乡的锅巴做成了品牌。
2017年,他又借力锅巴——新四军战备粮这一文化品牌延伸打造了红旅小镇研学游基地。王静华的公司以云岭锅巴产业为基础,云岭红色文化为背景,发展红色旅游小镇,打造“一镇五区”的红色旅游。据王静华介绍,目前该景点内200多名工作人员有90%是当地村民,贫困户就有20多人。
徐年宝是公司的机修工,因为父亲常年生病,曾经是村子里最穷的一户人家,40多岁才找到老婆。以前家里住的是土坯房,为了盖新房还欠了近10万元外债,10年前就是贫困户。徐年宝之前在外地打工,每年挣的钱还不够填家里的窟窿。
2017年,云岭星火公司招聘贫困户进厂打工,徐年宝又有修理机械的技能,于是从外地回家进厂做了机修工,老婆也一起被招进厂里。现在公司给他们买了保险,交了公积金,夫妻俩合在一起每月可以挣5000多元钱。对于贫困户,公司每个月另外还有300元补贴,逢年过节还发一些米和油等慰问品。更重要的是上班地点就在家门口,八小时工作之外,回家自己还能种一些蔬菜,开支比以前大大降低,2018年徐年宝顺利脱贫。
王静华介绍说,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中,公司与云岭镇政府合作共建了云岭镇“扶贫直通车”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现在公司里直接就业的贫困户有17人,另外有59名在厂里做临时工。公司成立了扶贫基金,每卖出一袋锅巴,就向镇里的扶贫基金捐赠1角钱,主要用于重病救助等方面,去年已经捐赠了30多万元,43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此外还建立了新兴村糯稻种植基地、莲子种植基地等四个产业基地。
红色旅游小镇的标志物是一口直径4米的“将军锅”,2019年9月20日,一块直径3.1米,93.5公斤重的超大锅巴被成功制作完成,并向世界吉尼斯纪录发起挑战。2018年,红色旅游小镇首届乡村“粽子节”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千人同吃“一锅粽”,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小镇参观体验。
吃“战备粮”、体验“红色游”,红色旅游小镇建设,已成为推动全县旅游提质发展的引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推手”。
2019年“五一”期间,红色旅游小镇接待游客5000多人,比王静华预期的人数多了一倍,市场前景和消费潜力让王静华欣喜万分,他说:“来的人越多,市场需求就越大,就会衍生更多就业岗位,我们就能更好地帮助贫困户。”
故事之三:云岭人要有铁军魂
扶贫先扶志,在脱贫攻坚路上,贫困户“想不想脱贫、肯不肯脱贫”至关重要。云岭镇光明村有一位贫困户叫做王光和,他有先天性残疾,双手肌肉严重萎缩,连握拳都困难。但他一直很乐观地说:“云岭人要有铁军魂,不怕吃苦。”
王光和讲了儿时的一个小故事,读书时他遇到了一个巨大挑战——写字。由于不能握拳,他尝试着用手掌控制笔杆,在反复的苦练之后,王光和最终挑战成功。他说:“残疾没关系,但精神要‘站’直了。”
2000年左右,王光和开始涉足养殖业,养牛养鱼养土鸡,不过规模小、没技术,收入微薄,期间还遭遇过鸡瘟等挫折。但王光和不怕挫折,越挫越勇,近年来,瞅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好机遇,参加了养殖技术和创业模拟培训,学会了电脑等先进工具,还获得了无息贷款的支持,从此他的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养鸡场规模扩大了,王光和又开始为卖鸡的事发愁,2016年村里的帮扶干部帮着他通过村里的电商服务站点在网上发布了信息后,王光和的养鸡场就再也没有过存货,2019年还第一次出现了断货的情况。“可不敢再往网上发消息了,养的还赶不上买的多,人家上门提货我没有的卖可怎么办。”王光和幸福的抱怨着。
2018年,王光和养殖的5000只鸡卖了近7万元,成为脱贫模范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