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 一张军属证背后的故事
一张军属证背后的故事
作者:王世清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0-31 浏览次数:7187
《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军属证》以及其他和革命军人相关的证件是国家给予革命军人褒奖和崇高荣誉的见证,承载着革命军人的历史与荣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南军区政治部发给吴仲邨父母的《军属证》
夜深人静,我在电脑屏幕上享受着信息文字的快乐。突然,眼前一亮,一张《军属证》映入眼睑,放大后细细观看,方知是一张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南军区政治部颁发给吴仲邨父母的《军属证》。该证长18厘米,宽17厘米。我是搞新四军抗战专题收藏的,这样的《军属证》也是首次看到,欣喜之余,花了1800元将这张证书买了下来。
经查资料得知,吴仲邨(战争年代曾用名吴江、江涛) ,江苏省江都县吴家桥人,是江都吴桥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参加新四军后曾任溱潼(泰州、东台、兴化三县交界地区)县长、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共溧水县委书记(1951年5月至1952年3月)并担任过镇江市市长,后担任江苏省政府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吴家桥(现为吴桥镇)是苏中著名的革命根据地,素有东方桥头堡,苏中“小延安”之称。吴家桥地区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与日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创建新中国立下功勋。吴仲邨就是其中的代表。
史料载:1937年抗战爆发,吴仲邨失学在家。因受中共地下组织的启发教育,1938 年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新四军挺进纵队在江都大桥、吴家桥建立向北发展的桥头堡阵地,吴仲邨参与了江都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吴仲邨在抗日战争年代,主要从事敌军工作。他化名江涛,长期跟敌人打交道。1946年冬,新四军主力北撤,国民党军沿着大运河和通扬运河向苏北大举进攻,占领了泰州、东台、兴化等城镇,驻扎了几十万军队和大批还乡团。在这险恶的形势下,吴仲邨临危受命,被派往新组建的溱潼县任县长、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当时溱潼周边的高邮、江都县委书记相继牺牲,县委机关被迫撤离。地主还乡团疯狂进行阶级报复,烧杀抢掠。溱潼三面受敌,情况异常严峻。吴仲邨带领溱潼县数十万军民坚持斗争,历经多次浴血奋战,最终扭转局势,不仅守住了溱潼这块土地,而且得以巩固发展,保存了一批地方骨干,壮大了武装力量。
吴仲邨夫妻都是新四军,弟兄三人全部参加革命。在吴仲邨的影响下,父母全家都为抗战出钱出力。抗战时期,吴仲邨的哥哥吴伯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他很开明,热心支持抗日,将自己的家变成新四军地下交通联络站。当年新四军领导人陈毅、粟裕、聂扬(叶飞)、吉洛(姬鹏飞)、惠浴宇、乔信明等人均在吴伯邨家食宿过,受到热情周到接待。一次粟裕将军受到敌人搜查,吴仲邨母亲周德福机智地将敌人引开,使将军安全脱险。联络站还接待过一批批过往参加革命的青年、新四军干部和家属,为他们无偿提供食宿,并安全地把他们送往安徽、江南和苏北等地,当年许多同志都称吴伯邨家为“抗日饭店”。弟弟吴叔邨(吴飞)是新四军挺进纵队侦察连干部。1940年在一次执行侦察任务时被俘,日本鬼子严刑拷打,他英勇不屈,视死如归;日军用烧红的铁条穿过他的锁骨,拖他到长江边,最后被扔进长江,牺牲时还不满17岁。
吴仲邨的女儿吴晓鸣曾回忆到,她的外祖父外祖母积极支持儿女们参加新四军。外祖父因同情新四军曾被国民党抓去坐牢。姨妈李欣(后改名郑少仪),是中共地下党员,1939年被派往李明扬、李长江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下属颜秀五的第五纵队政训处任政训员。1940年6月下旬郭村战斗前夜,她冒着极大危险,泅涉数条河沟,把李长江突袭郭村的情报及时送到新四军挺进纵队首长手中,为郭村保卫战的胜利立了一大功,被叶飞司令员赞为女英雄。
吴晓鸣回忆:母亲在大姐李欣和二哥李正春的影响和引导下,于1941年参加抗日工作,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新四军战士。在溱潼坚持中,母亲任县委机关党支部书记、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当时吴晓鸣被寄养在老乡家打“埋伏”。母亲带着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妹妹坚持斗争,在险恶的环境中妹妹不幸夭亡。手捧这张《军属证》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是一个红色的家庭,英雄的家庭,这张《军属证》是血与火历史的见证,我要将这张《军属证》贡献出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是,我将这张《军属证》作为珍贵展品陈放在溧水李巷抗日战争收藏馆内长期展示。(注:作者现为溧水李巷抗日战争收藏馆顾问)
1950 年吴仲邨夫妇和儿女们在一起编
编后:《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军属证》以及其他和革命军人相关的证件是国家给予革命军人褒奖和崇高荣誉的见证,承载着革命军人的历史与荣光。
选取《一份烈属光荣纪念证见证大爱》和《一张军属证背后的故事》两篇文章刊载,是以期引起读者对这类事情的关注。收藏者胡政海和王世清在收藏到革命军人亲属不慎流失的证件后,没有据为己有,而是选择将证件归还原有持证人和捐献给相关历史收藏馆,我们应当为他们的这种尊重革命军人及其亲属情感的举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