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本刊专访 > 非远致远——原南京军区纪委专职委员吴非远访谈札记
非远致远——原南京军区纪委专职委员吴非远访谈札记
作者:黄朱清 季红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0-26 浏览次数:7147
吴非远,抗战时期打日寇,解放战争打老蒋,抗美援朝打美帝,和平时期和改革开放年代建设人民军队,一路走来,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忘,共产党人的忠诚不变,共产党人的品行不改。
吴非远受访时敬军礼
吴非远和妻子盛敬仪与母亲、孩子在一起(摄于1958年)
南京一个部队干休所给本社寄来材料,讲述该所老干部吴非远戎马征战故事。总编辑李赞庭笑问,“吴非远你熟悉吗?”我说,“有印象,军区政治部的老人。”根据总编交待,按照函件上标注的住址,我如约与吴老相见。
一进门,吴非远亮开嗓门唤老伴泡茶待客。妻子盛敬仪,年过八旬,儿女已退休,她还能买菜张罗伙食。吴非远一边耳朵听力差,交谈起来习惯侧坐,方便倾听。吴老是浙江义乌人,世代农民。16岁那年,参加当地的抗日自卫队,自此投身革命。他今年94岁,对弥久往事依然清晰。
1942年,吴非远正在读初二。有人悄然告诉他,地下党正在筹建一支抗日游击队。吴非远报了名。这支队伍又陆续从金华、兰溪、永康、浦江、建德等地调进一批党员骨干,其中有的在皖南新四军干过。为了隐蔽开展抗日斗争,通过义乌进步人士季鸿业,向驻营浦江国民党抗日别动支队争取了“第八大队”番号,这个番号一直沿用至抗战胜利后北撤前夕。
这一年8月,第八大队成立战地服务团,吴非远成为服务团员,负责宣传发动群众。深秋时节来临,组织上赋予吴非远任务:去西楼村开辟工作。这个村庄靠近铁路桥梁,那里日军设有据点。他二话没说,背上几斤粮食立即出发。潜入敌人的眼皮底下,吴非远在一户名叫楼樟荣的贫困村民家落脚,扮成他们孩子的舅舅秘密活动,组织起农会和民兵,还化装成赶集人,及时把搜索到的日军动态提供给游击队。吴非远孤身深入西楼村两个来月,与群众结下深厚感情。吴非远回忆,1982年回义乌,还特意去西楼村看望了耄耋老人楼樟荣夫妇,敞怀交谈,说不完当年浓浓的抗日情义。
1943年秋,吴非远跟随部队参与了突袭日军火车站据点活动。他所在的服务团,先更名政工队,后改为民运队。年底,部队夜行军赶往诸暨的黄家店汇合,参加金萧抗日自卫支队(简称金萧支队)成立。金萧支队主要在金华至萧山一线抗日游击战中壮大队伍,扩大根据地,逐步和四明山根据地连线成片。吴非远编入支队政工队,不久,为增加战斗人员,政工队撤销,建立了支队干训班,每人配备了步枪、手榴弹,成为支队领导直接掌握的战斗分队。1944年5月,伪军向支队发动突袭,全支队撤到山上的制高点应战,干训班负责保护支队领导和电台的安全,战斗打到天黑,下起了雨。敌军伤亡很重,不得不撤回枫桥镇营地,金萧支队12名干部战士负伤、牺牲。战斗结束后,干训班和部队冒雨行军,长途跋涉,赶往嵊县山区补充弹药。这批弹药,是国民党部队遭日军进攻败退时丢弃的,被嵊县地下党收藏在山洞里。
干训班期间,吴非远经共产党员张浩和钱洪介绍,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还两次受到嘉奖,结业时分配到政治处任排级文书。每到宿营地,向老百姓借门板,铺草,包括打饭打菜,他都抢着干。金萧地委召开首次扩大会议,吴非远参与会场布置,从诸暨城里买来画纸,到群众家里找来木炭,晚上行军,他就利用白天休息的时间画了列宁、毛泽东的半身像。用黄纸剪出镰刀、铁锤,贴在一床红色被面上,还加上了CCP俄文字母,自制党旗……
1945年初,新四军浙东纵队决定,抽调金萧支队力量奔赴余姚县的梁弄,充实第三支队,吴非远分在三支队一大队的队部当书记。就在这个红色小镇上,他拿出自己微薄的津贴费,从书店里买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等书,如饥似渴,越读心里越明亮。6月,大队投入浙东反顽战斗,追击逃敌途中,教导员戈扬不幸中弹牺牲。在艰难的抗战岁月,戈扬如兄长一般关心吴非远,20来岁就献出了生命,悲痛的吴非远抚摸着戈扬生前赠送给他的照片,照片上是戈扬和大队长彭正辉合影。1993年,吴非远把这张珍藏了48年的老照片交给余姚市党史研究部门,建议陈列在梁弄烈士纪念馆里。
吴非远回忆,抗战胜利了,在浙东还打了一仗。日寇投降,新四军向城市进军,国民党部队勾结伪军在四明山区围剿新四军,三支队跳出四明山,渡过姚江,向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地区)进攻,在运动战中,袭击驻扎在鄞县江口洞的保安团。1945年10月,浙东新四军受命北撤,吴非远所在大队从临山海边坐船,在上海奉贤登陆,部队向北走了3个多月,行程5000余里。穿越江苏进入山东,已是第二年早春。1946年6月,全国内战爆发,吴非远卷入了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
宿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攻打藤县城,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吴非远一路征战,又解放了上海。在上海,部队驻扎龙华机场,担负警备任务。心潮澎湃的吴非远寄出家书报平安,从出来抗日算起,别离故乡7 年。有一天,父亲带着9岁的弟弟赶到吴非远驻训点看他来了。父亲说,母亲好,姐姐好,奶奶也好,村上流行脑炎,没有医疗条件,小妹妹得病死了。父亲鼓励他安心在部队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连队干部叮嘱炊事班包饺子招待父亲一行,临别,连队送了20多个馒头。
1950年11月,吴非远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战场。
1963 年毛泽东同志接见《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时吴非远(左二)列队其中
在吴非远居室客厅,一幅和毛泽东同志在一起的照片尤为醒目。
这张照片的故事是这样的。1952年10月,吴非远随部队奉命从朝鲜回国,移防浙江沿海。第二年4月,团里原定吴非远出任炮营教导员,后来上级决定,要从抗美援朝回国部队中选调部分干部充实华东军区机关,吴非远光荣入选,任南京军区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少校干事。1963年11月,处里叫他去前线话剧团二队代职一个月,代理政治指导员。一周过后,《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要赴京汇报演出,演给毛主席看。他的使命是确保演职人员思想稳定,确保毛主席接见演员时舞台上安全。11月27日,剧组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毛主席看完戏,上台亲切接见演员,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他的记忆里。
1986年,吴非远离休,时任南京军区纪委专职委员。
吴非远传家宝:自传《非远忆往》
记者感言 清晰记得,吴非远受访时穿的T恤是宝绿的。绿色,军人喜欢,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色彩。吴非远,吴姓,名“非远”,然而,老人的胸襟却是无比远大的。由此,想起成语“宁静致远”,一个人心态、心境静谧纯洁,任何时候不为杂念所左右,眼界和胸怀也就自然高远。致远,光嘴上说,是远不了的,需要经受生死考验和党性修养来实现的。吴非远原本平凡青年,他在家乡村庄里亲眼见过日军的野蛮暴行,于是,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感油然而生;他义无反顾走进抗日自卫队,不久汇入新四军金萧支队,第一支歌是唱共产党队伍真雄壮,伴随歌声是满满的抗日自豪感;在支队干训班上头一次读到毛泽东同志《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自由主义》等小册子,革命大道理使他茅塞顿开;血与火的硝烟里,不少朝夕相处的领导和战友流血牺牲,鼓舞他前赴后继,无畏征战;离休以后,即便晚年患了癌症,他没有考虑把金钱和财富传给后代,而是以惊人毅力将自己投身革命的足迹写成书稿,取名《非远忆往》,视为“家宝”传给了儿女。义乌市委党史办主任张建鹏阅读后
感慨写道:吴老前辈之所忆,是峥嵘岁月,之所思,是历史变迁,之所写,是社会担当。吴老把忆往当作军旅中最后一次冲锋,号声嘀嗒,人生如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吴非远,抗战时期打日寇,解放战争打老蒋,抗美援朝打美帝,和平时期和改革开放年代建设人民军队,一路走来,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忘,共产党人的忠诚不变,共产党人的品行不改。今年,他已是94岁高龄了,或许直至他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也沾不上英雄的名号,不过,“非远”致远,他同样是我们心中仰慕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