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省吃俭用一生积蓄百万 裸捐社会用于慈善事业——记高风亮节的新四军老战士姜美善、宋英
省吃俭用一生积蓄百万 裸捐社会用于慈善事业——记高风亮节的新四军老战士姜美善、宋英
作者:束华静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2年第6期 日期:2013-11-12 浏览次数:7767
慈祥的宋英
2012年1月8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宋英老人捐出毕生百万积蓄,与通州区慈善基金会、通州区老干部局、金沙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设立了“姜美善·宋英”慈善基金。该基金是95岁的宋英老人和已逝老伴姜美善的共同积蓄,该款项将用于帮助金沙镇的贫困老党员以及困难家庭的学生。
2012年5月3日,在由中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宋英老人光荣当选“助人为乐好人”。
5月4日,记者在金沙镇南山新村见到了宋老。
烽火年代度青春
宋英是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人,1918年1月出生,小时上过一年半的私塾,在当时能背诵《论语》的她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宋英23岁那年,经人介绍嫁给了金沙镇的教书先生姜美善,丈夫比她大一岁。
当时新四军东进通(州)如(皋)海(门)启(东)地区,江海大地燃起了抗日救亡的烽火。1942年2月,姜美善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到一所小学担任校长。丈夫为抗战事业忙碌,宋英则操持着家务。不久,姜美善调到南通县警卫团担任文教助理,在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梁灵光手下工作,不久又调到苏中四分区专署交通处任秘书。1946年1月,姜美善任苏皖边区一分区专署文印主任时,动员在家乡的妻子一起参加新四军。自此,宋英跟随丈夫走上了革命道路。
宋英参加革命后,被分配在新四军被服厂工作,由于她有点文化,就担任了保管员。那时正逢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形势十分紧张,被服厂设备甚至一度被转移到黄海边的海船上。为了将换季的衣服尽快送到前线的新四军将士手中,宋英经常与工人们一起加班至深夜,经手的物品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遇到敌情时,她将缝纫机等设备隐藏起来,将仓库里的被服打成包裹,分给工人们背着转移到海船上,等情况好转了再带回来。由于表现出色,1947年10月,宋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姜美善和同事一起转移物资,当时一共有三条船,前后两条船全部被敌人击沉,只有他所在的这条船幸免于难。每每想起这些危险的时刻,宋英就说:“这么多同志年纪轻轻就牺牲了,我们这些幸存下来的人,有什么理由享受挥霍,应该把我们的所得回报党和人民。”新中国建立之初,姜美善、宋英又随军南下,以后长期在云南思茅等地区工作。
俭俭朴朴过一生
1949年11月,夫妇俩接到命令:和部队一起南下。于是,在山清水秀的云南,他们度过了30年。姜美善先后在云南省人事厅、组织部工作,曾任墨江县县委书记,思茅地区轻工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务。宋英先后任云南省百货公司人事科科员、墨江县财政局副局长、思茅地区财政干校副科长等职。
宋英刚到云南曲靖粮食局工作时,由于当时实行供给制,衣服是公家发的,吃饭在单位食堂,每月发的四元零花钱足够用了。当时很穷,一年收上来的粮食不多,麦穗长得一寸长都不到,土豆放在火上烤烤就是他们的主食了。晚上,当地人点灯用的是一种树脂,燃烧时会冒出很多黑烟,把眼睛熏得红红的。宋英就从四元的零花钱中,拿出一部分来购买眼药膏。每支一角四分的眼药膏,她总是十支十支地买了送给邻居。
1979年姜美善和宋英离休前合影于昆明
1953年后,宋英调到云南省百货公司做人事工作,她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有一位同事,家中孩子多,有次发工资推迟了两天,这户人家就揭不开锅了。宋英知道后,就先将自己的钱垫付给他。那时,加工资每个单位都有限制名额,论资历,宋英每次都排在前面,但她看到同事工资低,家庭负担重,就主动提出先将机会让给人家。她离休前,曾先后三次放弃加工资。“其中一次能加40%的工资,我就不要了。一是很多人比我困难,还有是我不喜欢争。钱多多用,钱少少用,没有我就不用。”
两位老人没有生育子女,离休后回到老家金沙镇,依然以清贫为乐。至今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先分后买的老房子里,地面是水泥的,头顶上还是拉线日光灯,毛巾就挂在麻绳上,阳台上还堆着一堆煤球,家里最值钱的是那台显像管式彩色电视机。从云南带回来的四只老箱子至今仍在卧室里,包装箱打的方凳、八仙桌到现在还在用,宋英老两口崇尚的是简朴节俭的生活。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宋英、姜美善夫妇在捐款500元后,又交纳“特殊党费”2000元。青海省玉树大地震也牵动着他俩的心,从媒体上看到地震灾情后,他俩立即通过金沙镇关工委向灾区捐款1000元。此外,他俩还在2009年、2010年分别捐款1000元,通过通州区扶贫协会,资助贫困孤儿上学。
常来照顾老人起居的志愿者王玉兰告诉我们,这100万元都是两位老人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她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衣服穿旧的,说只要干净不破还能穿,一般做饭都不要人家帮她,她平常也不花钱,一个月买10元钱的肉都吃不掉。我算了一下,老人家一个月的吃饭开销不到100元钱。”
百万积蓄捐社会
面对一生积攒下来的100万元,姜美善生前曾跟宋英商量,钱存在银行里都是“死”钱,如果把钱用“活”,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做很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2010年1月18日,夫妇俩共同立下遗嘱:“财产是我们二人共同节俭而来的,不是祖传遗产,不予分配,应该回报国家、回馈社会。”
2011年2月7日,姜美善因病去世后,宋英多次找到通州区老干部局、民政局和金沙镇政府商议如何处置他俩的积蓄:“我讲实话,因为没有子女,以前存钱是为防老。但是,组织和社会对我们照顾得很好,我无后顾之忧,把钱捐出去回报社会作用更大。”最终大家形成一致的意见,设立冠以他们老两口名字的慈善基金,用于帮助金沙镇的贫困老党员以及困难家庭的学生。2012年1月5日,宋英捧着16张累计金额99.96万元的存折来到通州区老干部局,将本金和利息作为首批慈善基金。
那天,她对着丈夫姜美善的遗像说:“把所有的钱都捐出去后,你我的心愿了啦。我现在心情特别好,以前一顿只能吃半个馒头,现在一下子能吃一个馒头了。”
4月初,在宋英老人的“把关”下,首批5名贫困老党员、20名贫困大学生接受了捐助。老党员每人1000元,大学生每人2000元。对于资助的对象,宋英老人有着自己的考虑:选择资助贫困老党员是因为他们对革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而选择捐助贫困大学生则是因为她希望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报效社会。
看到实现了老两口的约定,宋英老人很坦然,她觉得现在可以告慰去世的老伴了。宋英老人还向我们表达了一个自己去世后裸捐的愿望:即把现在自己100余平米的住房,也变现并入基金资助他人。
如此慷慨的捐赠,反映了这两位老共产党员一生的崇高追求,也凝聚了两位新四军老战士对社会、对下一代的浓浓爱心。
江海大地涌爱潮
近来媒体分别报道了新四军老战士姜美善、宋英裸捐百万献爱心的动人事迹后,江海大地兴起了学习他俩的热潮。
许多党员说,姜美善、宋英同志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共产党员追求的理想,就是要让大家生活得更美好。社区的共产党员纷纷请求担任护理宋英老人的志愿者。金沙镇共产党员开展了学习姜美善、宋英的活动,决心“少进一次餐馆、少喝一口酒、少抽一包烟”,用节省的钱为社会做更多的善事。
网友们好评如潮,有的说:“从历史沧桑走出来的老人,都会带着朴素的情感,因为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苦!向老奶奶学习!”有的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宋英裸捐,功德无量,这才是真正的榜样,她不仅是好人,而且是一面旗帜!”
4月26日下午,南通市通州区的六名“的哥”来到通州区实验小学签订了捐助协议,决定资助两名贫困生在校内的学习、午餐等费用。当学校请教“的哥”代表姓名时,他们异口同声:“我们就叫通州阳光爱心车队。”一位司机代表还动情地说:“我文化很低,连电脑都不会玩。我们的力量很小,我们只希望这些被捐助的孩子有文化,多学知识,做社会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爱心发扬光大,永远传递下去。”
后记 现在宋英老人还是像往常一样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去麻烦别人。每天闲暇时候就读读书看看报,下午老人午休过后经常会有志愿者们来看望她,陪她聊天,她总是被逗得眯着眼睛笑。谈及领导、媒体和志愿者们一拨拨地来看望她时,她谦虚地说这是在鼓舞她继续学习,她离自己心目中党员无私奉献的标准还差得远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