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妇女排后代的“口述历史”
妇女排后代的“口述历史”
作者:胡遵远 王亚丽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0-17 浏览次数:7637
今天,我重点向领导们汇报一下金刚台妇女排战士张敏的故事。总书记听了张敏的故事,十分感动,关切地问这个同志后来的情况。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201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安徽省金寨县调研指导工作。霏霏细雨中,总书记瞻仰了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和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在博物馆“坚持三年游击战”展区,讲解员满怀深情地介绍: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在金寨县金刚台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妇女排,她们吃野菜、嚼草根、穿密林、卧冰雪,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周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保证了革命红旗始终高高地飘扬在大别山上!今天,我重点向领导们汇报一下金刚台妇女排战士张敏的故事。
总书记听了张敏的故事,十分感动,关切地问这个同志后来的情况。
2019年7月20日,当年分管金刚台妇女排的县委委员史玉清、排长袁明(又名袁翠明)、军医范明(又名范来香)及彭玉兰、方礼明、胡开彩、陈发新、晏永香(又名晏玉香)、张敏等女战士的后代,分别从全国各地来到先辈们当年浴血奋战的革命老区金寨,寻觅先辈足迹、继承革命传统,讲述自家先辈的光辉人生。
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接待,现将活动中听到的几个故事加以整理,供大家分享。
张敏
女英雄的新消息
女英雄张敏的二孙子曾祥有介绍了张敏的情况。
张敏1904年出生,1968年7月病逝,终年64岁。1929年2月,张敏带着6岁的儿子曾繁清(绰号小团长)随丈夫曾少甫参加革命。开始,她和娘家的哥哥张泽礼、嫂子晏永香等在商(城)固(始)边区的苏仙石、窑沟、杨山煤矿、汤家汇、铁冲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6月初,时任赤城县二区苏维埃主席的张泽礼,率领县游击队员转移到大别山金刚台一带,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不久,在金刚台组建了以张泽礼为书记的中共商南县委。根据当时红军伤病员的护理需要,县委安排晏永香下山动员红军家属上山当看护。后来陆续上山的女性约40余人,被编为一个排,即“金刚台妇女排”,袁明任排长。
平日里,她们一边躲避地方民团的一次次搜山,一边担负起为伤病员洗伤口、熬草药、补衣服、编草鞋、做饭菜的任务。1936年冬,金刚台下起了大雪,敌人趁机搜山,妄图一举扑灭大别山的革命火种。6天前,张敏刚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天得到情报,敌人又要来搜山。张敏知道,孩子的哭声极有可能把敌人引来,那么多的伤员和妇女排战友们将面临怎样的险境之中……看着刚出生6天的女儿,张敏毅然决然地把儿子支到史玉清那里去。过了不久,敌人果真来搜山了!张敏背着大家,含泪将女儿的小嘴紧紧地按在自己的乳头上,就这样捂着、捂着……敌人走了,战友们安全了,伤病员们没事了,但这个刚刚来到人世才6天的幼小生命却永远地离开了亲人。当同志们看到这一幕时,都伤心地哭了起来。悲痛之余,战友们责怪张敏“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捂死?”张敏艰难地对着大家说:“敌情这么严重,万一因为她的哭声暴露了大伙,同志们怎么办?伤员们怎么办?我不能没有战友!”闻听这发自肺腑的话,战友们情不自禁地围着张敏,任凭泪水伴送小生命的离去。当史玉清带着“小团长”回来后,儿子看到妹妹紫青的脸蛋,一动不动,就问妈妈:“妹妹怎么了?”张敏哽咽地说:“为了大家,也为我们自己,我把你妹妹捂死了。这不是妈妈不爱她,也不是妈妈不想要她,是搜山的敌人逼的呀,你要记住,这都是血债呀!”袁明、史玉清等人从张敏怀中接过死去的女婴抱出洞外,在不远处用手扒了一个坑,将幼小的尸体永远地留在了金刚台这座山上。
金刚排女战士(前排左起)范明、陈发新、(后排左起)方礼明、袁明在一起
两天后,曾少甫和陆化宏、肖九仇打粮回来,听说女儿被捂死了,什么都没说。他知道妻子的初衷,也知道为革命就要有牺牲。他安慰妻子要坚强起来,要更加坚定地走革命道路。
张敏,又名张本荣,由于早年长期坚持游击战争,落下了严重的哮喘,晚年时驼背严重。张敏生了好几个孩子,但活下来的仅一儿一女。儿子叫曾繁清,女儿叫曾繁荣。高敬亭的夫人史玉清是张敏的干女儿。高敬亭平反,在合肥开追悼会时,还邀请曾家人参加。当年在金刚台捂死的那个小女孩,是袁明(又名袁翠明,妇女排排长、吴大胜的夫人,金寨县花石乡人)掩埋的。据说,当年在金刚台上捂死的还不只一个小孩。
张敏的公公叫曾耀先,1873年出生,1929年6月在固始县段集窑沟被捕后被团匪活活打死,安葬在段集青峰岭。张敏的婆婆曾曹氏因全家多人参加革命,1929年11月被当地民团推到水塘里活活淹死了。
张敏的丈夫曾少甫共有兄弟四人。曾少甫是老大。老二曾庆山1929年2月参加红军任连长,在长征途中牺牲,时年24岁。老三曾庆志1929年参加革命,1944年在冀鲁豫军区二十四团四连任班长,在山东郭小湖战斗中左肩受伤,伤愈后在当地从事民运工作,1986年7月病逝。老四曾庆平因父母、哥嫂数人参加革命,1930年秋被民团杀害,年仅17岁。
曾少甫的谱名叫曾庆修,1929年在段集窑沟参加革命。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时,组织上让曾少甫留守地方坚持游击斗争。他在金刚台地区的石洞里大约住了5年,与张富(张三铁匠、原商南县委书记)、夏世厚(曾任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林维先(开国中将,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李晓明(原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在一起进行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少甫曾任第七区区委副书记。1958年,曾少甫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荣获半自动步枪一支和100发子弹。1986年病逝时,李晓明还寄来了挽幛:“为革命奋斗终生后世楷模,继遗志献身四化誓展宏图”。
张敏的儿子曾繁清生有6个子女。老大曾祥启1951年生,1968年参军;老二曾祥有1956年生,1976年参军;老三曾祥海1968年生,1982年参军。大女儿曾祥宜、二女儿曾祥秀、三女儿曾祥云,三人都嫁给了军人。张敏的一家是军人之家、革命之家。
女烈士的英雄壮举
张敏的二孙子媳妇、固始县住建局勘察设计室党支部书记朱云丽(晏永香的外孙媳妇),受晏永香的后代张继承、张新荣、张虎林的委托,给大家介绍了晏永香奶奶的感人故事。
晏永香,生于1904年,河南省固始县方集乡人。1929年随丈夫张泽礼参加革命,担任中共杨山煤矿支部秘密联络站交通员,为党组织发动杨山煤矿工人起义做了大量工作,并在起义胜利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晏永香参加了赤城二区游击队,活动于商固边境。1935年夏,随游击队转移到金刚台上。商南游击队和妇女排在金刚台组建后,根据商南县委安排,她协助袁明负责做妇女排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金刚台游击斗争的艰苦岁月里,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她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下山为伤病员和妇女排的战友筹粮,和大家一起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1936年冬,在一次反敌雪地搜山战斗中,她把十几位体力不支的女战士隐蔽好以后,自己冲出去,朝着战友们藏身的相反方向奔跑,故意引起敌人的注意,让敌人跟着自己追了10余公里。最后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女红军机智退敌
女红军罗从观的女儿周芳告诉我们说:她的母亲1911年出生在金寨县斑竹园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那里是大别山三省交界之地,非常适合红军的生存与发展。母亲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妇女排的班长、陂孝北区委书记,长期从事红军妇女工作。
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奉命北上长征,她母亲留下来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当时国民党纠集了大批军队和地方民团对苏区进行围剿,大肆屠杀红军家属和无辜群众。在残酷的环境中,妇女排和皖西北区委一行50多人来到了金刚台地区。这里是商城与金寨的交界地区,山高林密、岩陡路险,而且有72个山洞,很适合打游击。
一天上午,罗从观发现不远处有许多敌人在搜山,为了让区委的同志们尽快转移,她立即带领妇女排的同志进行阻击。当时敌人较多,而罗从观她们只有十几个人。情急之下,罗从观急中生智,站起来大声喊道:“一营向左、二营向右,等敌人靠近了再打!”敌人听到喊话以为遇到了红军主力,吓得连忙往回跑。
还有一次,妇女排又与敌人遭遇了,当时敌人见她们都是妇女,就没有把她们放在眼里。敌人得意洋洋地叫道:“弟兄们别开枪,抓活的,谁抓住就带回去当老婆。”那些当兵的一听立马蜂拥而上。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妇女排排长袁明大喊一声“打!”姐妹们朝着敌人一阵猛打,敌人一下子被打蒙了,连滚带爬地退到山下了。
罗从观她们在金刚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收容了许多伤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采中药、住山洞,治好了很多红军伤员。许多红军战士都亲切地称罗从观“罗大姐”!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大军区的领导见到罗从观时仍然亲切地称“罗大姐”,如原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上将,湖北第一任省长张体学,原武汉军区副司令林维先中将等。
女排长的永恒记忆
金刚台妇女排排长袁明的女儿告诉我们,妈妈出生于金寨白水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家境十分穷困。由于妈妈在家中排行老大,又是个女孩,所以很小就开始帮助父母亲操劳家务。那时,封建意识还相当浓厚,女孩子连进祠堂的权利都没有,更不要说抛头露面了。但是,妈妈为了穷人能尽快地翻身,置封建条规于不顾,小小年纪就参加了儿童团,并在16岁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岁时瞒着亲人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乡。外婆因为思念女儿,哭瞎了双眼,妈妈没有因此而动摇参加革命的决心。
袁明女儿回忆:童年的妈妈曾被缠过足,拖着虽被放开但依然是残疾的一双小脚,她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从没半点畏缩。三年游击战争期间,身为妇女排排长的妈妈曾带着战友们与敌人周旋在金刚台的大山中。面对敌人的封山、搜山、烧山,面对缺衣无粮、甚至是几天喝不到一滴水的困难局面,他们依然毫无怯意、顽强战斗,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革命的力量。妈妈非常怀念牺牲了的战友,她常对我们讲他们是如何与敌人周旋战斗的,讲述妇女排里唯一的一位男同志老李为了保护同志们而被敌人拦腰砍断、英勇牺牲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要忘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不要忘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
袁明女儿说:新中国成立后,妈妈无论是担任保卫干事还是担任妇女主任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被南京市评为三八红旗手。妈妈在瘫痪前,我每次陪她上街,总感到她的朋友特别多,菜场、小店、修理铺以及居民家,都有她的朋友。我曾和妈妈开玩笑说:跟你上街简直累死了,每走一步都要停十来分钟,哪有这么多熟人?哪有这么多话?妈妈走后,在宁海路摆报摊的一位老者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他说:“你爸爸妈妈我都认识,他们一点架子也没有,每次看到我们总是问寒问暖,真好啊!”妈妈瘫痪卧床期间,每到晚间新闻联播时,她都要喊人早早地打开收音机,毕恭毕敬地聆听《国歌》,以此来表达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崇敬、爱戴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