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泽被长淮 浩气永存——浅论大胡庄战斗的历史影响、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泽被长淮 浩气永存——浅论大胡庄战斗的历史影响、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孙一峰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2-10-10 浏览次数:7082
二连82英烈的壮举气吞山河,其体现的大胡庄战斗精神浩气长存,同时也为丰富、凝炼、升华“铁军精神”作出了贡献。
大胡庄82 烈士陵园的纪念碑
大胡庄战斗及其历史影响
1941年4月26日,随团完成坚持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斗争任务,到盐阜归建不久的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在副营长巩殿坤、连长晋志云率领下,奉命在盐阜根据地西缘古淮河(即废黄河)南岸淮安茭陵、钦工一带活动,执行对淮阴、淮安、涟水敌伪游动警戒任务,在淮安区大胡庄遭到驻涟水日伪军六七百人的突然包围袭击。面对8倍于己,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敌人,二连奋勇坚守还击,利用圩沟、围墙、猪圈、窗台等地形地物沉着、灵活的打击敌人,先后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气急败坏的敌人,最后使用了毒气弹、燃烧弹。经7小时激战,二连打死打伤敌人100余人,除1名战士被毒气熏昏倒在战友遗体下幸存外,其余82人全部壮烈牺牲。
二连的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不畏强暴、气贯苍穹,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壮丽颂歌,他们的浩然正气和不朽精神,永远教育和激励着华夏子孙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1943年8月,二连在滨海天赐港重建。几十年来该连随所在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为民族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胡庄战斗精神,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某部将二连命名为“大胡庄英雄连”。
大胡庄战斗,是八路军、新四军进入苏北不久,在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过程中的一场惨烈战斗。新四军一个整建制连(除一人)在与日伪军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正如黄克诚将军生前所说:“这在全军也是少有的”。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大胡庄战斗缺乏宣传,人们对它的历史影响了解、认识甚少。2015年以来,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把对大胡庄战斗的研究列为重要课题,先后多次前往大胡庄连的诞生地和曾经战斗过的冀鲁豫、豫皖苏、皖东北和本省盐城、阜宁、滨海等10余县调查考察,赴盐城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三十九军军史馆观摩学习,到大胡庄战斗所在地大胡庄村座谈走访,查阅了约100余万字的原新四军将士、当地抗日老同志回忆文章。通过研究分析,真切的感到即使今天将大胡庄战斗放在当年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影响仍清晰可见。
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巩固了建立不久的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极为困难的时期,刚建立不久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的三面夹击之中。日军占领大半个中国之后,积极准备南下太平洋作战,同时对占领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到处寻找新四军主力作战,妄图短期内征服中国。在苏北,日军自1939年3月占领淮阴、淮安以来,并未受到中国军队的有力抵抗和打击,气焰嚣张。大胡庄战斗中,二连指战员与日伪激战7小时,以全部牺牲(一人幸存)为代价,一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00余人,给了日伪军以沉重地打击,让他们感受到了苏北平原绝不是他们可以肆意妄为的王道乐土。大胡庄战斗之前,小股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经常到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淮安境内“扫荡”、抢劫;大胡庄战斗之后,他们再也不敢那么“任性”。
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提振了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八路军、新四军到来之前,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号称在苏北拥兵10万,在日军进攻下,一路从镇江逃到扬州,从扬州逃到淮阴,又从淮阴、淮安逃到车桥、曹甸、兴化一带。各种地方势力和土匪、恶霸打着抗日旗号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胡庄战斗之后,人们看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一个纪律严明与人民群众一条心,敢打鬼子、真打鬼子的队伍。他们感到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能把日本鬼子赶回东洋去。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从日本鬼子烧、杀、毒、抢的暴行中,感受到只有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老百姓才能过上安宁日子,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充分彰显了新四军的英雄气概,迅速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大胡庄战斗中,面对8倍于己之敌,二连干部战士毫不畏惧、敢于亮剑、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血战到底。子弹打完后,就用刺刀拼、枪托抡、铁锹铲、砖头砸,直到牙齿咬。战斗的最后时刻,有的冲进敌群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有的抱着敌人滚进了火海。几个被俘的重伤员,被架在火上活活烧死,也没有一个人求饶、投降。这种以身殉国的壮举,视死如归的气节,对国家、民族忠贞不渝的操守,令天地为之惊叹、鬼神为之哭泣。二连这一英雄群体的出现,充分彰显了新四军的英雄气概,树立了新四军的高大形象,迅速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
引发触动了抗战领导者的思考,促进了苏北地区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建设。大胡庄战斗的教训,在于部队刚进入苏北,个别指挥员对淮涟地区斗争的严酷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而其深层次原因则是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抗日武装力量不强,地方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不健全,人民群众还未得到广泛发动。大胡庄战斗不能不促使根据地的领导者深入思考解决上述问题。
1941年5月,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针对大胡庄战斗后淮安县抗日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在阜宁专门召见了淮安县委书记李风,要求淮安县委在巩固和建设根据地过程中,要注意建立一支坚强的,与淮安抗日斗争形势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抗日武装,不要过分依赖主力部队;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各种抗日群体组织,以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指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抗日斗争;在斗争中发现、培养群众积极分子,加强党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刘少奇同志的指示,不仅对淮安县的工作,对整个盐阜、苏北及至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淮安县委认真落实刘少奇同志的指示精神,在各级党政组织的动员、组织和二连精神鼓舞下,广大青年踊跃参军。淮安县大队,1941年初为两个连100余人。1942年2月,扩建到6个连678人。抗战期间,淮安县参加新四军的青年总数超2000人,民兵超万人。抗战胜利前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工救会、教救会,儿童团等各类抗日群众团体成员达5万人。党员队伍,由1941年初的100人左右,1942年初发展到400余人,1943年初发展到1500余人,大多数乡建立了党支部。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有力支撑了1941年夏、1943年春的“反扫荡”,有力支持了车桥战役、“两淮”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为华中抗战、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胡庄战斗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大胡庄战斗就像一座被存封多年的宝藏,近年随着沉积表面的尘埃逐渐拂去,其精神价值愈发显得弥足珍贵而光芒四射。
不忘初心、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大胡庄战斗中的二连,是中共华北冀南党组织创建的冀鲁豫游击队和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部分基层指战员组成的战斗连队,其中部分干部战士是土地革命时期在冀鲁豫入党的老同志和参加过长征及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原十五军团老红军。抗战全面爆发后,红十五军团整编为八路军三四四旅,参加过平型关战役,晋察冀边区反日寇八路围攻,晋东南反日寇九路围攻。1940年2月,三四四旅整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时冀鲁豫支队三大队一营二连,被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新二旅六团一营二连(即后来的“大胡庄连”)。6月,二纵在政委黄克诚的率领下南下豫皖苏,与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8月初到达皖东北,与先期到达该地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9月,五纵队主力东进苏北,二连随团(二支队第六团)留在皖东北坚持斗争。皖南事变后,八路军五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二支队整编为三师八旅,六团整编为八旅二十四团。3月,二连随团经淮海跨运河、盐河、废黄河赴阜宁杂姓庄一带归建,后到苏家嘴一带集结,4月23日进驻大胡庄,26日大胡庄战斗发生。实践说明,“大胡庄连”万里征战的成长战斗历程,就是一个不忘初心、听党指挥、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奋战前行的过程。
热爱人民、忠于祖国的高尚情怀。大胡庄战斗中的二连指战员,大都为20岁左右的青年,最大的30多岁,小的十六七岁(如刘本成)。这样年龄,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有的正是校园求知读书,有的正是花前月下谈情说爱,有的甚至还在接受父母的溺爱!但那个时候的他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的安宁幸福,毅然告别父母亲人、妻子儿女,离开故土、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进村入驻后,他们主动帮助老百姓挑水、扫地、喂猪、做农活;战斗开始后,主动掩护老百姓从枪炮连天的战场中转移出去。充分反映了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气概。参加本次战斗的二连共有83名指战员(含副营长巩殿坤)。而从涟水出发的敌人、日军有200余人,伪军有400余人。再从武器装备来说,二连每人只有一支汉阳造七九式步枪、一把大刀、3~4枚手榴弹和少量的子弹,全连只有2挺轻机枪。而驻涟水日军的一个中队约有2~3挺重机枪、9挺歪把子轻机枪,9个掷弹筒,每人一支三八式步枪,弹药充足,还携带了毒气弹和燃烧弹。两者武器装备差距悬殊。但二连的勇士们毫不畏惧、仗剑挺身,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敢同一切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顽强作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下,圩沟炸平了,院墙炸塌了,屋顶炸穿了,二连干部战士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中。但勇士们英勇顽强,将各户间的墙壁打通相连成一个整体,灵活机动的打击敌人。对冲上来的敌人远的用枪打,近的用手榴弹炸,前面倒下了,后面顶上去。轻机枪手牺牲了,炊事员顶上去。最后在弹药耗尽,敌人又使用了毒气弹、燃烧弹,大部分干部战士牺牲的情况下,面对冲到面前的敌人,他们奋勇跃起,与敌拼刺肉搏。这种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不正是今天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所要求的“敢打胜仗”的作风吗!
以身报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敌人使用燃烧弹发起火攻,小西场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一片火海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的战场劝降,勇士们以仇恨的子弹给予回答。当弹药耗尽敌人冲近身边时,勇士们有的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抱着敌人滚进火海,有的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后任凭烈火吞噬掉自己。几位重伤的战士被丧心病狂的敌人架在火上活活烧死,没有一个人求饶、投降。
二连82英烈的壮举气吞山河,其体现的大胡庄战斗精神浩气长存,同时也为丰富、凝炼、升华“铁军精神”作出了贡献。二连指战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演绎和诠释了“铁军精神”的灵魂和内涵,为铁军精神的塑造奉献了自身元素。大胡庄战斗已经过去78年了,但大胡庄战斗及其精神对我们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胡庄战斗警示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华民族那段悲惨屈辱的历史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民族振兴,是每个中华儿女应有的历史担当。
——大胡庄战斗告诫我们,爱家就要爱国,国是最大的家。没有国,哪有家?国家强盛,是每个国人利益的根本保障。
——大胡庄战斗教育我们,要珍惜今天由无数革命先烈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把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人民幸福永远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党的领导永远是我们高扬的旗帜。
——大胡庄82英烈的战斗精神激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险,奋力前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为淮安市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