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红色景点 > 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寻芳泗水滨
作者:刘秀娟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12-16 浏览次数:7028
盛夏到泗阳,才知道泗水之滨,除了我们齐鲁大地的泗水县,在临省江苏还有这么一处地方,同样以“泗”命名,像是保留着文化的胎记一样,等待宗亲不经意的发现与追索。
泗阳黄河故道平原林海
盛夏到泗阳,才知道泗水之滨,除了我们齐鲁大地的泗水县,在临省江苏还有这么一处地方,同样以“泗”命名,像是保留着文化的胎记一样,等待宗亲不经意的发现与追索。从来只知道泗水是我们山东境内的水系,至于它流经何处,归于何方,未曾想过。知道它在孔子的尼山脚下,知道它在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里,知道它在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里,就足以自豪。到了泗阳,才知道这里是泗水入淮的重要节点。过泗阳,到淮安,泗水才分路归入长江和淮河,又同汇大海。好像是一个故事有了结尾,突然觉得这条河,在心里圆满起来。
其实,泗阳县境内的泗水已经不见。滚滚长江和滔滔黄河之间的这条“清河”,被肆意的黄河水几经冲荡,尘沙淤积,已经和黄河故道交缠在一起,不分你我。也有泗水支流,因河道不通,渐渐汇集为湖,成为今天洪泽湖和骆马湖的重要组成。这么一想,倒觉得泗水仍在,而且更加浩瀚、生动。
实在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其他的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对河流抱以天然的敬畏,甚至崇拜。大到省份,小到县城、村镇,到处都是源自江河湖泊的命名,镌刻着比王朝更为稳固、比血脉更为清晰的历史与文化记忆。哪怕是负有盛名的泗水,对于像我这样并无历史考据之好的芸芸大众来说,其实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的。若不是因为今天的泗水县、泗县、泗阳县、泗洪县,怕是不会对一条水系和这条水系载动的历史有什么具体而真切的感受。虽然有很多地方的河道已经湮灭,但是有这些名字,仿佛河流的历史、人的历史,就有了清晰的来龙去脉,拎起来就能成为一条寻访历史的线索。
泗水已经流到历史的深处,让人惊喜的是,大运河却这般水旺!从我们客居的宾馆俯瞰,京杭大运河就那么自然地从宾馆前方流过,河面宽敞,沙黄色的水流不会让人觉得浊气,反倒显得这水有了重量。千年运河,承载了多少热闹纷繁和苦重艰难,流到今天,流到泗阳,让人起敬,也让人心疼。主人的安排很周到,周到里透着矜持的骄傲和自豪。怎能不自豪呢,浩浩汤汤的大运河穿城而过,抬眼可望,抬脚可到。河水汤汤,树木葱郁,几家作业船只往来,既无繁忙拥挤,又不显古旧寥落,透着普通人过的普通日月。就说这运河,泗阳人不把它的古老与名声供奉起来,让它仅仅成为被观赏、游玩、怀古的所在,而是沿河修建城市公园,打造运河风光带,并继续涵养水道,发挥它的运输功能。崭新的和颓败的,都让人感到遗憾。恰恰是古老的新生、尽心的挽留,才有情味和吸引力,让人震撼,让人感慨。站在眼前的土地上,站在自己的生活里,却又站在历史和未来中,站在庞大的人类中。
苏北的水,和江南的水不一样。这里是南北方水系的过渡,不似北方河流的拮据,又不像江南江河的碧透,也许是心境所至,总觉得有一种苏北大地特有的坚硬与苍凉。这几年,陆陆续续到过盐城、淮安、连云港和宿迁,无论江海湖泊、湿地丛林,还是田野荒地、市井村镇,都有一种能牵动情绪的安静,有时候是空旷的、伤感的,有时候是恬静的、舒适的,但是安静之下,你又能感觉出一种气息的喘动、待发的力量。很长时间以来,苏北是带着符号的,比如盐碱地、贫困,尤其和富庶美丽的江南相比。这些符号阻碍了我们认识它的目光,也阻挡了它发出的声音。所以真正到了这些地方,总会觉得惊喜,觉得有发现、有故事,和想象中的苏北不一样。
泗阳更是如此。江苏名城多,相比之下,小城泗阳显得安静而自得,有种养在深闺人未知的深厚与静雅。运河公园的广场上,苍翠的树木和浑厚的运河间,居然有一座妈祖雕像,这是我第一次在长江以北的地方看到妈祖像,如此隆重地被敬拜、奉养。当然是因我孤陋,但更因为泗阳超出预期的包容。当地朋友介绍,这是早年大量闽人行船、经商到泗阳留下的印痕。以河为海,可想而知当时泗阳漕运的发达,可见古时游子对家乡的牵念、今天泗阳人的长情与包容。
越走进泗阳,越能感受到这份心意的浓酽。游览小城,觉得到处都是绿,自然是绿化得好,生态治理和保护得好。当地朋友安排我们去看“九园”建设工程,桃园、枣园、板栗园……以为是当地规模化的果树种植业,停车才发现,所谓的“园”,是城中之园,是市民之园,泗阳人把实实在在的果树植在了街心公园,植在了触手可及的生活里。园子并不大,但挂果时,足以撑起一番果实累累的喜悦。见惯了公园里大同小异的绿化树,真为这番创意欣喜,感佩泗阳人懂得生活。这些楼房,不远的过去,也许就是村落,家家户户门前总有那么一两棵果树,看着它长大,念着它收获,这才是生活里的树。城边一点的公园,还收集了一些农具,散落在草间林中,随意而自然,亲切中怀着纪念。陪同我们的朋友说,这是为了留住乡愁,让乡愁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停留的时日很短,却仿佛匆忙间看到了很长久的历史、很丰富的泗阳,只因为泗阳人以自己聪慧而贴切的方式,记录着土地的过往、城乡更迭的过程,在深厚的历史中跃动着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