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我与铁军 > 王大成回乡
王大成回乡
作者:袁启新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11-08 浏览次数:6909
妈妈说,王大成原来几代人居住在小新庄,单门独姓。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20世纪50年代末家乡闹饥荒,才20几岁的他,为了生活带着幼小的女儿背井离乡。
王大成是谁?我妈说是原先的邻居。可我50出头了,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妈妈说,王大成原来几代人居住在小新庄,单门独姓。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20世纪50年代末家乡闹饥荒,才20几岁的他,为了生活带着幼小的女儿背井离乡。
现在王大成到了人生的垂暮之年,对衣胞之地倦倦思念,总想回到儿时故乡看上一眼,了却一桩心愿。这不,他带着女儿回来了。他腰杆笔直,精神矍烁,只是头顶秃了一圈,耳朵也不太灵敏,话音中夹着常州腔。游子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演绎了一连串感人的故事。
没想到摸不着回乡的路了
故乡是人类心灵中永久的家园。离开衣胞之地60多年,从青丝到满头白发,一种依念始终萦绕在心头。王大成说退休后患了脑梗,病情稍好,女儿又不放心他独自回乡,常常为此落泪。这次女儿执拗不过他,陪他一起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父女俩包车抵达宝应县城。由于路途不熟,车子在高速路上一不小心遛到了盐城。折返回鲁垛,老农告诉他们,柳堡还在东南角。费尽周折,结果摸到了柳堡村去了。王大成告诉路人,老家是中心大队的。年轻人听后直摇头。经老者指点,原来老地名早已更名为王通河村了。
王通河村部是一排二层的楼房。西边是占地3亩多的健身广场,一条10多米宽的大路直抵镇政府。路南路北全是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公司厂房。王大成记忆中的老家靠小新庄的涵子河边。而涵子河早就填没了,小新庄更名为火箭组,又合并给陈林组了。老家的变化使他一脸茫然……
没想到找不着自家的老房子了
王大成到了小新庄,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陌生面孔。他印象中的老家西边70米有座小木桥,桥北有个大庄子。如今整个庄子不见了,原河南河北大片土地己建成工业园区。曾经的草房矮屋早已不复存在,哪儿才是我的家呀?
据我妈讲,我家就住在原老涵子河南岸,王大成紧邻我家东南角50米的地方。改革开放之后,我家新建房子在原址东西走向的一排居民点了,曾经的农田被征用,建成柳堡镇工业园区了。大成离乡60年,那河、那桥,那地,那一草一木早已物是人非,如果还能认得过去自家老房子老庄台的地方,岂不成了怪事?
徬徨的王大成面对日新月异的老家是满眼惊奇……
没想到比我大的仍然健在
老妈像对待亲戚一般热情款待王大成,招呼女儿们赶紧去超市买菜。老邻居们很高兴地聚在一起,问这问那,聊个不够。问及庄上同龄人,虽已作古一半,但不少人仍健在。我妈一口气数了20多个同龄老人。
97岁的吴老太虽耳聋背驮,但眼不花。她说,大成呀,我家老头子生前也是“拉黄包车”的,流落到上海,最后葬回老家。我现在每月拿国家高龄补贴300多元,队里土地征用补偿200多元,老头子单位抚血金1000多元。托共产党的福,人老了,钱想花花不掉了。
左爷爷是自幼跟大成光着屁股长大的。他现在镇上摆个卖百货的小滩子,一年盈利4万多元。一家7口人,儿子孙子都外岀做包工头。去年大孙子换了轿车后,孙媳和二孙子又各买了辆新车。说着脸上写满了幸福感。
我陪王大成在庄头转悠。他感概地说,想不到呀,过去草房矮屋,如今已是楼上楼下网络电视;过去到河里担水吃,如今龙头一拧水哗哗流;过去走亲访友依靠两条腿,如今家家轿车喇叭响;过去小新庄沟河纵横,坟茔满目,如今已变成三纵二横的10多米宽公路,工厂林立,庄子南头新劈的润柳三期住宅花园,13层高楼平地而起……
斗转星移,改革开放40年来,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大成回乡“三个没想到”,从一个侧面折射岀时代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