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一件历史文物上的两位题词人身份得以确认
一件历史文物上的两位题词人身份得以确认
作者:孙李立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10-19 浏览次数:7247
在原南京军区军史馆,有一幅有周恩来等多人题词、由新四军女战士焦恭贞保存下来的绢布。
在原南京军区军史馆,有一幅有周恩来等多人题词、由新四军女战士焦恭贞保存下来的绢布。1939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视察,在观看战地服务团演出后,和其他领导一起祝贺演员们演出成功,并到后台看望工作人员。在后台做服装道具工作的女战士焦恭贞找了块绢布,恳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题词。周恩来将绢布带回住处,于3月10日用毛笔在绢布右下角题词:“为创造民族革命的艺术而奋斗!”陈毅也在绢布上题词。此外,题词的还有周子昆、冯达飞、余立金、薛暮桥、何士德、沈西蒙、邵惟和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等12人。其中10人身份已确定。对于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还有两位题词者不能确认,这是一大缺憾。
一位题词者的署名难以确认,被暂记作“吴□邦”。有人认为可能是负责文化队舞蹈教学的吴晓邦,但从笔迹上看不出“晓”字来。另一位题词者的署名被识作“张经远”,但无人知道“张经远”是何许人。
笔者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查实了两位题词者的名字与身份。
叶挺的追随者——吴正邦
经笔者查证,署名“吴□邦”的题词者不是负责文化队舞蹈教学的吴晓邦,而是时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副官主任的吴正邦。题词署名手迹中的“正”字很清楚。
吴正邦(亦被人记作振邦、镇邦),字训诚,1906年出生于湖南攸县。1926年6月,北伐中叶挺独立团占领攸县,经妹夫左云举荐,吴正邦加入叶挺独立团,因擅长文墨,任书记。后来,吴正邦随叶挺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的某次作战中,吴正邦因腿部受伤跌落山崖,与部队失散,不得已返回湖南老家。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吴正邦又追随叶挺来到了汉口新四军筹备处,参加了新四军的初创工作。在新四军,吴正邦的工作有过多次变动,1938年4月12日,调到参谋处工作;同年8月22日,又调往教导总队任副官主任(这两次职务调动赖传珠日记均有记载)。周恩来1939年春视察皖南新四军军部时,吴正邦恰好在教导总队。这样,作为教导总队干部中擅长文墨的一员,有机会为焦恭珍题词。吴正邦的题词是:“发扬你的艺术天才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吴正邦题词日期是3月8日,较周恩来题词早两天。
皖南事变前,吴正邦又调到副官处担任文电秘书。皖南事变中,叶挺奉命下山与国民党当面部队谈判。1941年1月13日,叶挺拿出自己的名片交予军部两位参谋温仁怀和游生贵,要他俩下山与国民党一○八师取得联系。后因二人久去不回,又命吴正邦下山与一○八师联络。吴正邦下山后被国民党军扣押。第二天,叶挺及随员一行亦遭国民党军扣押。吴正邦随叶挺等人一同被押往上饶集中营的李村监狱。
后来,叶挺被从上饶转往异地监押。在离开上饶集中营时,叶挺将自己遗嘱一式三份中的一份交予吴正邦收藏,期望有一天吴正邦可将遗嘱带出集中营。叶挺被押走后,吴正邦由李村监狱转往条件更恶劣的周田监狱,后又随集中营由江西迁往福建的建阳、崇安等地。在集中营,吴正邦担心身藏叶挺遗嘱被发现会于己不利,便偷偷销毁了遗嘱。吴正邦在上饶集中营的表现,在《上饶集中营人物名录》中有简要记载:“1941年1月皖南事变被俘入狱。自新后于1942年底在狱中任少尉特务长(负责生活事务),1944年出狱。曾任三战区三青团监察会中校科长、浙江嘉善日俘监狱总务科长。”
抗战胜利后,随着上饶集中营的解散,作为新四军被俘人员的吴正邦也被遣散。1946年起,吴正邦与家人居住在杭州,靠做小生意维生。1950年4月,吴正邦举家迁往长沙市河西坪塘镇(吴母居住地),后任镇政府秘书。1958年冬,受历史问题牵连,吴正邦被望城县法院判处三年徒刑,一年零四个月后获保外就医。1960年8月4日,吴正邦在长沙逝世。
爱国学者张语还
笔者查明“张经远”的真实身份,是最近的事。
所谓“张经远”,其实是对题词者手迹的误读,正确的识读应该是“张语还”(繁体字“張語還”),他时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教员。
张语还,民国时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原名张金铎,后改作张今铎,取义“不以金为贵,珍惜今也”,字若谷,曾用名张语还(亦被人记作张语寰),1905年出生,山东省平东县凤凰台村人。早年考入曲阜师范,继在天津北洋大学就读。北伐战争之前,张语还经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介绍任职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北伐战争时,曾出任北伐军第一路军参谋长。张语还一生持极端反蒋立场。1930年阎、冯倒蒋战争发生后,张语还投奔冯玉祥部任高级参谋,授中将军衔。20世纪30年代早期,张语还曾拜师李苦禅学习绘画,后与李苦禅前妻凌成竹结婚,夫妇二人经常携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1936年,国民党政府逮捕了呼吁全国停止内战、建立统一抗日政权的“七君子”,张语还以山东学救会代表的身份去苏州监狱探望关押中的“七君子”。西安事变时,张语还赶往西安对民众和军人做一系列的时政演讲,呼吁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联合,“打出潼关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语还偕夫人于1937年初来到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期间曾受周恩来委托,由延安专程到济南说服韩复榘,释放在押的共产党员、爱国人士和抗日青年学生。1938年春,张语还赴徐州宣传抗日救亡,鼓舞徐州会战中的中国军民。在徐州时,曾用第五战区抗日动员委员会的名义,为山东省东平县建立抗日武装取得了部队番号,支持家乡的抗日斗争。后来在徐州突围时,张语还受了重伤。
徐州突围后,张语还偕夫人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新四军教导总队任教员,工作了约半年时间。
关于张语还在新四军时期的活动,当年新四军教导总队的学员吕炯回忆说:“课程有6门:周子昆讲《抗日游击战争》,王淑明讲《社会发展史》,薛暮桥讲《政治经济学》,张语还讲《统一战线》,彭柏山讲《民运工作》,还有《哲学》课,讲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讲得通俗易懂。”这里张语还,被记作“张语寰”。新四军军医处军医吴之理也在回忆中提及张语还:“1938年—1940年间来访军医处及医院的中外宾客有:(1)Lan⁃dau博士,为国联卫生专家;(2)董秉琦教授;(3)何鸣九大队长;(4)张语还教授夫妇;(5)美著名进步作家兼记者史沫特莱女士;(6)波兰记者郭希伯先生(后牺牲于山东战斗中)。”笔者还找到了两张张语还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时期活动的照片。
1939年3月14日,周恩来结束对新四军军部的视察工作,离开皖南。张语还因在徐州突围时曾身负重伤,此时旧伤复发,欲去重庆治疗,就以新四军科长身份随周恩来同行。3月17日,周恩来一行抵达金华,19日周恩来等人乘车前往淳安转往浙西行署,而张语还夫妇在金华逗留至21日下午乘车赴桂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语还由香港回到北平列席了全国政协会议,参加开国大典。张语还后来执教于山东大学。1950年,张语还以教育界代表的身份当选首届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员会委员。1955年1月,张语还以无党派民主人士身份被推举为政协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57年4月增补为山东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张语还的人生出现大逆转。
1957年6月17日,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整风领导小组决定,在当日的《大众日报》上公开点名批判包括张语还(张今铎)在内的18人。山东省的反右斗争就此开始。打成“右派”后的张语还被下放劳动,接受改造。从此,张语还便完全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直到1979年拨乱反正,张语还始获平反。而此时的张语还已双目失明,于获得平反的当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