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 古人读书入“三”味任万杰
古人读书入“三”味任万杰
作者:任万杰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10-14 浏览次数:6860
古人留下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佳句。
苦味:“寒夜读书忘却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讲的是读书刻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是读书辛苦;更苦的要数苦思冥想,“书从疑处翻成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以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由此,古人留下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佳句。
难味: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读书得用手把文字抄写在竹简或者木牍上。一片竹简、木牍写不了多少字,几部书就能装满好几辆车。“学富五车”的人,用今天的眼光看,其实读的书并不多。后来人们把书抄写在帛上,卷成一卷,但帛很昂贵,只有极少数有钱人才抄得起。有了书,还得有人教。古代学校少,穷人没钱,只有贵族官宦子弟才能上学。由此可见,古人读书难。
慢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不但要朗读,而且要抄、背、默,“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不倒背如流不放手。“韦编三绝”,讲的就是孔夫子用皮绳把竹简、木牍拴起来读,读的次数多了,连皮绳都翻断了多次。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哪个不是“读书不畏难”?哪个不是下了“苦功夫”“笨功夫”读书而成大器的?现在的人,读书不缺书、不缺场地,缺的是古人读书的那种态度,缺的是那颗安静的心。快餐文化横行的年代,有谁能坚持读书十年二十年?读书需要的是小火慢炖,耐心揣摩方能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