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别阅读 >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作者:禾一 责任编辑: 来源: 日期:2021-04-23 浏览次数:7767
魏征的这篇《谏太宗十思疏》,写于中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期,虽历经1300多年时光淘洗,依然具有生命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1)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3)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4),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5)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6),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8),简(9)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10)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11),不言而化。
注释
(1)浚(jùn):疏通,挖深。(2)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3)董:督责。(4)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5)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一年三次,不要过度。(6)虑壅(yōng)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7)正身以黜(chù)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8)宏兹九德:弘扬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9)简:选拔。(10)效:献出。(11)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基不牢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位置重要,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想要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不切实际啊。
古代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为国家深切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因为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吗?过去打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就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傲视别人。竭尽诚心,仇敌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亲人也会成为陌路。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会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百姓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又比如驾驶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这怎么可以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能够做到一见到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克制,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开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出现奸佞就想到使自身端正、罢黜奸邪,施加恩泽要考虑到不因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要想到不因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颐养天年,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感言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大臣魏征给唐太宗李世民上了这篇著名奏疏。魏征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戒奢从简,提高修养,任贤选能,厉行“十思”。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开明皇帝,唐太宗对这篇奏疏极为重视。而魏征所提出的治国良策,对于当下的社会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告诫我们要戒奢从简。“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如果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贪得无厌,致使劳民伤财。人民安居乐业,国家自然富强昌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戒奢从简”也是防治腐败的有效手段。过去的某一段时间里,少数领导干部奢侈无度、贪得无厌,最终导致了腐败问题,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被党和人民所唾弃。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从严治党,反对奢靡之风,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态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点赞。戒奢从简,既是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治国理政的经验。
它告诫我们要提高自我修养。国君注重自我修养,人民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遭受祸殃。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古代明君尚且知道要加强自我修养,今天的党员干部就更应该重视这一问题了。比如,在这篇文章中,魏征提及“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革命战争年代,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39年,刘少奇同志就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高党员干部修养十分重要。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搞一言堂,不听群众意见,处处摆“官架子”,脱离了群众,这种现象值得警惕。须知,唯有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它告诫我们要任贤选能。魏征提出,“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毁,信者效其忠”,即选拔有才能的人并任用他,选取正确的意见并落实,那么,聪明的人就会贡献出智慧,勇敢的人会拿出力量,仁德的人会广施恩惠。任贤选能,对一个执政党来讲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强大的干部队伍,社会主义事业将寸步难行。我们党历来的干部政策是任人唯贤,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这在党内外、在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广泛的高度认同与拥护。令人遗憾的是,有个别地方、部门在任用干部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论资排辈,在选用干部时过多注重资历的深浅和原来职务的高低,而忽视德才标准;有的求全责备,不注重发掘干部的长处,而是揪住人家的一点短处不放,致使人不能尽其才;有的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甚至从个人好恶、恩怨出发,安排干部职务。这些行为极大妨碍了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引以为戒。
魏征的这篇《谏太宗十思疏》,写于中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期,虽历经1300多年时光淘洗,依然具有生命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经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