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纪实》 > 传奇故事 > “铁道英雄”刘金山传奇
“铁道英雄”刘金山传奇
作者:史文武 柯文才 责任编辑:刘顺发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5期 日期:2013-10-31 浏览次数:7893
刘金山是电影《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的原型之一,1996年8月去世。近日,笔者走进江苏省苏州军分区桃花坞第二干休所,采访了刘金山的老伴徐惠华,从徐老的往事追忆里,一位根植于人民之中的“铁道英雄”的形象浮现在眼前。
1958年授衔后的刘金山
穷苦娃参加铁道游击队,化装潜入敌营击毙日军特务头子
1915年10月,刘金山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蔡庄村的一个矿工家庭。祖父刘凤祥早年死于矿井下。父亲刘济美也是煤矿工人,全家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刘金山是独生子,6岁时母亲去世,8岁时父亲和叔父刘济贤又被本村恶霸地主杀害,婶母改嫁,刘金山随祖母到处乞讨。不满12岁就在煤矿铁路专线当了童工,14岁时上井为机车看夜灯运煤炭。为了赡养年迈的祖母,他经常爬火车搞煤炭,因而练就了一身熟练爬车的本领。
1938年3月,枣庄沦陷,枣庄中兴煤矿一度停产,刘金山和大批煤矿工人失业,一个月后,时年23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八路军。两年后,刘金山被调到建立不久的鲁南铁道队。在铁道队,刘金山摸哨杀敌,英勇机智,表现突出,屡立战功,从通讯员相继升为组长、分队长,并于194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活动在临城南北的两支铁道队已编入鲁南铁道队,三支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
1941年夏,鲁南的抗日斗争进入一场相持阶段,日军扫荡频繁,我主力部队暂时撤离临城以东一带。鲁南铁道大队奉命坚持地方游击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铁道队以微山湖畔的蒋集一带为活动基地,活跃在韩庄至滕县间的津浦线上,对敌频频出击,扒火车,搞枪支,打洋行,锄汉奸,来无影去无踪,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对付铁道大队,日军济南特高课课长高岗大佐窜到枣庄、临城,组织了一个特务队,用“以便衣对便衣、以暗对暗、以分散对分散”的战术,与铁道大队进行较量。在多次遭遇战中,铁道大队与周围村庄的百姓蒙受了很大损失。刘金山负伤,住在方林嫂(方林嫂的丈夫生前不仅是刘金山要好的矿友,还是铁道队的地下情报员,因送情报时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家中养伤,这里便成了铁道大队领导集会的地方。特务队侦察到铁道大队活动的地点,突然袭击,挨户搜查。来到芳林嫂家时,只见她搂着5岁大的女儿,转身应对汉奸特务们的突击搜查。当敌人发现她家炕上的被角残留血迹时,迅即包围过来,用刺刀比画着逼问她。方林嫂慢慢抬起头,不动声色地狠捏了怀里女儿的鼻子,让其流血,转过女儿身来,说,“这是刚才闺女睡觉时发热流出来的鼻血,还在流着!”汉奸们只知道方林嫂是个寡妇,村里的老实人,便告诉鬼子特务说,“这是个克死丈夫的寡妇家,是大大的良民,家里没有铁道队。”就这样,方林嫂机智地掩护了刘金山和铁道队员们悄然撤离。1980年刘金山离休后,当新版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后,面对许多好奇的读者和报社的记者询问“‘芳林嫂’是现在您的老伴吗?”刘金山笑着说,我的老伴也是一名抗日游击队员,她叫徐惠华。当年流动的战斗生活中没有小说里的这些情节,“芳林嫂”只是鲁南众多抗日妇女的缩影,她们可都是鲁南铁道大队的“得力助手”,她们的家都是铁道大队的秘密联络点,同时也是铁道大队的避风港。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铁道大队决定干掉特务头子高岗。为了摸清敌情,刘金山五下临城,先捕杀了作恶多端的伪乡长常尚德,除掉了敌人的耳目,截获了大量的情报。之后,又摸清了高岗的活动规律,刘金山率领三个小组以化装奇袭的战术,潜入戒备森严的高岗办公室,将高岗击毙。从此,铁道大队又活跃在津浦线的千里铁道线上。
“铁道英雄”,这是铁道游击队家乡人民对刘金山的深情缅怀
奇袭敌军列车夺取大批军需用品,有效打破了敌人的封锁
(195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视察江苏时,特地亲赴南通向时任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刘金山致谢。)
1941年12月,铁道大队原大队长洪振海在微山湖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中弹牺牲。1942年5月,刘金山被鲁南军区正式任命为大队长。此后,他先后与六任政委配合,率领铁道队员截火车、打鬼子、救群众、锄汉奸、送干部,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消灭了大量日伪军,还为主力部队输送了数百名战斗骨干。铁道大队活跃在日军侵华战争的主要铁路命脉——津浦线的山东沿线,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胸膛,打得日军魂飞魄散,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对日作战,老百姓称他们“飞虎队”。1995年,刘金山在他的回忆录里谈到枣庄、临城一带的老百姓舍命保护、支持“飞虎队”的血肉情谊时,感慨万千:那时,只要“飞虎队”战士一进村,老乡们就自动地把哨放出去五六里;鬼子一出动,“飞虎队”就得到消息,很快就转移,使敌人常常扑空。“侦察敌情、通风报信,冒死掩护伤病员——鲁南的父老乡亲真是‘铁道队’的衣食父母!”
1941年初冬,鲁南抗日斗争形势处于异常艰苦的阶段。日寇对抗日根据地频繁进行经济封锁,八路军鲁南被服厂遭到日军破坏,在鲁南地区坚持抗日的野战军战士连过冬的棉衣还无着落,“几个人一件棉衣,谁站岗谁穿。”鲁南铁道大队整训出山后,刘金山和其他大队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决定截击敌军列车。刘金山通过内线了解到,当晚日军有一辆票车加挂两节军需车皮从济南南下,里面装的可能是布匹,也可能是棉衣。他随即做通沙沟车站站长张勇驹的工作,要他配合铁道队劫下货车。那天晚上,铁道大队动员600多名民工,划着128条船,早早地埋伏在距离微山湖不远的迟山铁路两边。午夜,他们在张勇驹的帮助下干掉了尾车上的4个鬼子,拔掉了票、货车厢之间的联接插销,打开车门,里面全是白洋布。事先发动的老百姓早已准备好,1200匹布和大量日本军装和药品,靠老百姓的肩膀运到了微山湖畔的船上。日本鬼子很快发现,出动人马来抢,枪声炮声大作。眼看天快亮了,情况很危急。当地老百姓闻讯,不顾危险,参加抢运。说也怪,这天天亮了,却下起了大雾,从来没见过的大雾,很难辨得出东西南北!鬼子没法,只好乱放枪,瞎打炮。等到日出雾散,铁道大队和布匹早已无影无踪。这期间,刘金山充分利用情报站、情报网,获取敌情报,经过周密计划,率领队员一次次地奇袭敌军列车,均获成功,夺取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布匹、药品、粮食、电池、纸张等军需品,并及时地运往山区根据地,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给山区抗日根据地军民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1942年,日军为了消灭苏北鲁南的抗日武装,调集徐州、济南数千鬼子和伪军,对微山湖地区进行疯狂“扫荡”。鲁南根据地被压缩成“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连”的危险态势,由华中去陕北的交通线被切断。上级决定开通一条湖上交通线。年底,鲁南独立支队成立,铁道大队编为该支队第二大队,但对外仍称原番号,刘金山任大队长。这时,鲁南铁道大队的中心任务已转为保卫山东通往延安的秘密交通线,担负护送过往华中干部的任务。“安全护送军政主要干部通过敌人封锁线,要求绝对保证所有过往的干部均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刘金山接到军区通知后,立即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周密而详细的护送方案,对周围敌伪乡、保长采取打击“坏中坏”,争取“两面”人物的方式,使这一地区的抗日形势大为好转。在护送任务中,刘金山总是亲自出马,挑选精干队员,严密部署,负责到底。自1942年底到1944年初,刘金山带领铁道大队采取接力传护方式,先后护送刘少奇、陈毅、萧华、陈光、叶飞、朱瑞等党政军主要领导往来封锁线,胜利护送过路干部千余名,均安然无恙,受到鲁南军区和被护送领导干部的高度赞扬。195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视察江苏时,特地亲赴南通向时任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刘金山致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八路军某旅奉命歼灭驻沙沟伪军,但是,八路军一打伪军,沙沟日军就出动帮忙,致使两次攻打都没有奏效。鲁南军区指令刘金山作为八路军代表去和日军谈判。 刘金山骑上一匹枣红马大摇大摆进了鬼子兵营,几番舌战就逼日军签下了协议:八路军打伪军,日军不管;八路军保证日军安全。刘金山回去汇报后,八路军要他重返日军兵营守在那里。当夜,八路军拿下了沙沟。此时,驻扎在枣庄、临城一带的日军准备乘火车回国。这批日军迫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力,始终拒绝向八路军交出全部枪械。刘金山奉命破坏了临城至沙沟的部分铁路,炸毁韩庄的铁桥,使日军千余人全部滞留沙沟、姬庄一带。之后,他奉命进入沙沟与日军谈判,刘金山既晓以利害,又发出严厉警告,日军慑于“飞虎队”的威名,吓得赶紧答应交出8挺重机枪、13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轻重武器,向铁道大队投降。交接完毕,日军指挥官黒木大佐毕恭毕敬地对刘金山说:“你们大大的胜利了,我们大大的失败了!”这批日军在沙沟缴械投降后,鲁南军区给他们开了路条,他们由鲁南铁道队员押送,向徐州方向开去。一支上千人的日军部队就这样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队投降了,这在当时的受降行动中堪称奇迹。
原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刘金山(左)和小说《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在一起
打响解放南京城第一枪,率部南下剿匪战功累累
1946年2月,根据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决定,鲁南铁道大队番号撤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鲁南铁路局”,负责管理津浦铁路线鲁南段,队长刘金山改任副局长。同年8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为迟滞敌人行动,鲁南军区调集原铁道大队部分骨干,重新组建190余人的鲁南铁道大队,刘金山复任大队长,主要任务是在津浦线上打阻击。年底部队改编为鲁南军区特务团第二营,刘金山任副团长兼二营营长。1947年1月,他率部参加了鲁南战役,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和打援任务。
1948年10月,刘金山所在的部队改编为鲁中南纵队四十七师一三九团。后该团番号又定为一〇三师三〇七团,刘金山任副团长,随部队一直打到了南京城下。刘金山带领三〇七团克服重重困难,率先进占了浦口码头。当地的老百姓听说铁道大队攻占了浦口,还要解放南京城,深知山东人不熟悉水性、不熟悉江情水情,还缺乏渡江船只。浦口的很多“船老大”主动请缨,要求驾船输送部队渡江战斗,还有很多的老百姓纷纷扛来自家的门板,主动参与到制作简易木舟的行列。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战支前下,刘金山率部胜利地攻进了国民党的首府南京,为主力渡江,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时,刘金山晋升三〇七团团长,又率部开赴浙江金华地区,参加剿匪战斗。按照上级“党政军统一领导”的指示,刘金山兼任了中共浙江省兰溪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县委书记。(该部队后经几次转隶改编为南京军区守备第84团,后改番号为南京军区守备第28团;1975年3月,驻防浙江的该团,又调驻江苏滨海,后经整编、转隶属,现一部为驻江苏盐城某海防营,一部并入驻江苏南通某海防团。)
1950年后,刘金山历任浙江省军区第八军分区参谋长和浙江省军区一〇三师、一〇五师、公安十七师参谋长,曾率部参加了攻占国民党军盘踞的洞头岛战斗。在此期间,经人介绍,35岁的刘金山与25岁的浙江“金肖支队”游击队女战士徐惠华结为伉俪,随后几十年中两人相濡以沫,互敬互爱,育有4男3女,如今均已成家立业。
刘金山和妻子徐惠华(摄于1949年秋)
1953年3月,刘金山奉命去朝鲜战场实地学习,回国后不久,即调南京军区十七速成中学学习,于1957年1月结业,后被任命为江苏省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员,授予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1968年4月又被任命为苏州军分区司令员,1978年改任南通军分区顾问。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等。1980年8月离职休养。1982年9月,被上级批准享受副军职待遇。1995年8月2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刘金山与老红军孙毅将军、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等老英雄一起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