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感怀新四军 > 铿锵玫瑰岂畏寒——访新四军女战士杨寒
铿锵玫瑰岂畏寒——访新四军女战士杨寒
作者:赵东云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0-10-23 浏览次数:7168
杨寒1921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上小学时,由于受地下党员于洗尘老师的影响,救国救民的火种就深埋心间。同样受共产党的影响,杨寒的姐姐1936年离开家乡,跋涉于安徽、河南、山西等多地,最后在山西参加了党领导下的牺盟会。
杨寒
斑驳纵横的脸庞,书写岁月的沧桑;坚毅凝重的目光,尽显执着与信仰。见到杨寒老人,是在炎炎夏日。面对来访者,老人理了理思绪,然后便讲述起那难忘的经历,瞬间把我们带回到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一个飒爽英姿的抗战女英雄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一
杨寒1921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上小学时,由于受地下党员于洗尘老师的影响,救国救民的火种就深埋心间。同样受共产党的影响,杨寒的姐姐1936年离开家乡,跋涉于安徽、河南、山西等多地,最后在山西参加了党领导下的牺盟会。
受老师和姐姐的影响,15岁那年,杨寒到开封寻找党组织,但当时党组织都是秘密活动,未能如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战火很快燃烧到河南境内,家乡人民惨遭日军蹂躏,而国民党部队则节节败退。杨寒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国救民。她铁了心要找党组织,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解救灾难深重的父老乡亲。
一天,趁父亲出门在外,杨寒到父亲任教的学校领取了他的工资作为盘缠,又一次外出寻找党组织。杨寒最初通过关系人参加了南阳平津流亡同学会创办的剧团,这是一个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青年剧团,经常上演进步剧目,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20多天后就被当局强制解散了。
面对一时没有出路的团员们,团长郭以清(地下党员)对他们说:“我送你们参加红军去,不要告诉任何人。”在郭以清的带领下,杨寒等人通过国民党的层层封锁线,赶到豫南邓庄铺参加了革命。
二
1938年3月,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挺进江淮地区抗击日军。部队东进之前要实行精简,八团个别领导担心女兵会拖累部队,打算把她们留下来。得知消息的杨寒等几个女同志找到团首长,坚决要求随部队行动。恳切的言词,坚定的决心,终于感动了团首长,同意带她们一道东进抗日。
那时候,部队条件极为艰苦。八团1300余名战士,装备非常差,许多战士没有枪,就拿着大刀、红缨枪;子弹太少,就在子弹袋里塞满高粱秆;部队缺衣少粮、缺医少药,每人每天只有1角5分钱菜金。撤退下来的国民党军见他们装备如此简陋,嘲讽地说:“这样的队伍上前线打仗还不是去送死?”但是,我们的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杨寒被分到宣传队(后改为战地服务团),这年4月,杨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宣传队工作时,杨寒和队员们有时提着石灰水、锅底灰水,手拿粗糙的毛刷沿途书写标语;有时提前到乡镇、村落进行抗战宣传;有时在部队中间跑前跑后进行鼓动宣传。杨寒每天不知道要走多少路,脚底起了许多水泡、血泡,疼痛钻心,又不敢停歇,因为一旦坐下来就站不起身。
当时随八团东进的除杨寒外,还有樊西曼、唐觉民、王典训3名女同志。由于她们工作积极,干劲十足,战士们称其为“四大金刚”。团长周骏鸣回忆这段往事时,称赞杨寒等人说:“那时她们到处写标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群众唱歌,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
从豫南到皖中、皖东,杨寒跟随部队一路征战。1938年6月,八团在大小关设伏,首战告捷。
当时,已占据合肥、徐州的日军,由皖中向大别山区大举进攻,八团决定在桐城至舒城间的大小关利用夜幕设伏,六连担任主攻,其他连队担任掩护、阻援任务。次日上午,当敌人的运输队进入伏击圈时,六连战士们果断出击。这次战斗,击毙日军10余人,俘虏1人,己方伤亡5人,王文山排长在激战中牺牲,他是八团东进抗日牺牲的第一人。樊西曼等为烈士整理遗容,埋葬遗体。
9月,八团遵令先行东进皖东,挺进巢县、肥东、全椒、定远、滁县一带活动。八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运输线。杨寒记得,一天夜晚,他们依计划去破坏淮南铁路,到铁路边时,只见很长的铁路一直延伸向远方。他们凭借简易的工具,挖路基,撬铁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破坏了部分铁路线。杨寒体会到破坏敌人铁路线的艰难。
10月,部队在巢县夏阁镇袭击日军小队,年仅15岁的小战士赵银多手持大刀片冲在最前面,砍到日军的钢盔上叮当作响。此战虽击毙了一些日军,但由于地形不利,特务连连长褚学忠、战士赵银多壮烈牺牲。那天下午,杨寒和全体指战员们参加了烈士追悼会,她们手持纸扎的白花,唱着“安眠吧,勇士”的哀歌,送别昔日的战友。
1939年大年初一清晨,日军从合肥、巢县调集800余兵力,突袭八团团部驻地东山口、方老人洼一带,妄图一举消灭八团。八团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凭借步枪、手榴弹、大刀、红缨枪等简陋的武器,奋起反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最后,鬼子丢下七八十具尸体,狼狈缩回合肥、巢县去了。这一仗,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新四军士气,也树立了新四军在群众中的威信。杨寒所在的战地服务团随团部行动。
四
八团在东进皖中、皖东的最初两年,由于对创建根据地的认识不足,部队不得不经常流动作战,物资给养困难,斗争环境险恶,这种状况直到刘少奇来皖东后才根本改变。
1939年冬,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和徐海东、刘瑞龙等同志由延安来到皖东定远藕塘。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刘少奇连续三次召开中原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杨寒两次参加会议聆听少奇同志的报告。在滁县瓦屋薛会议上,刘少奇报告的主题是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武装。他说,要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要有兵有枪,也要有家呀!”遵照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杨寒等江北新四军投入到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热潮中,并很快在淮南津浦路西、路东八个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初步创建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有了自己的“家”,工作、斗争环境也大为改善。
就在这年春,杨寒由组织分配,前往淮南路东的马坝区担任区委书记,那里是淮南、淮北根据地的交通要道,也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根据地。杨寒深感重任在肩,因为新的任务在向他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