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史林新叶 > 精准扶贫 小康路上齐步走
精准扶贫 小康路上齐步走
作者:叶余华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0-05-21 浏览次数:6968
这是一场解民于困的新时期“黄桥决战”——3年实现245个经济薄弱村出列、3.06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在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路上,这是时间表,也是路线图,更是任务书。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革命老区脱贫解困的征途任重道远。
这是一场解民于困的新时期“黄桥决战”——3年实现245个经济薄弱村出列、3.06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在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路上,这是时间表,也是路线图,更是任务书。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革命老区脱贫解困的征途任重道远。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群策群力、砥砺前行。”近日,泰兴市委书记张育林在黄桥镇蹲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轻车简从、进村入户,要求党员干部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最核心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后,该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攻坚拔寨的勇气和水滴石穿的毅力,决战决胜,不胜不休,实现首战告捷。全市2016年圆满完成了1.14万名低收入农民稳定脱贫、75个经济薄弱村退出贫困序列的目标任务。
建章立制补“短板” 打通富民瓶颈
扶贫和其他事情一样,存在一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即经过前几轮帮扶,稍有条件的村集体和个人都陆续脱贫解困,越到后来剩下的越难解决,或者解决的成本越大。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泰兴的选择是完善机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张育林介绍,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该市把加快黄桥老区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实施一镇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推动黄桥“老区”变“新区”,推进区域整体发展与农户脱贫攻坚双轮驱动、同向发力。
为实现到2019年全面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70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目标,该市从2016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扶贫资金2500万元,各乡镇(街道)财政按不低于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10%安排配套资金,专项扶持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
同时,坚持“党政同责、捆绑问责”的原则,强化督查严肃执纪问责机制,倒逼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对推进不力、进度迟缓、效率低下、未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和责任部门负责人、驻村人员约谈问责、诫勉谈话,要求限期整改,起到了很好的震慑警示作用,确保扶贫攻坚工作遍地开花结果。
挂钩帮扶拔“穷根” 压实富民责任
4台拖拉机、1台落谷机、5台插秧机能带来什么?对于泰兴市张桥镇薛庄村村民来说,这意味着年可节省农耕支出近16万元;对于村来说,年集体经济可创收30余万元。同时,更带动了农机服务产业发展,让经济薄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过去,薛庄的穷在黄桥老区是出了名的,该村没有一家企业,没有一处闲置资产和房产,是个集体收入为零的“空壳村”。村党总支书记印建忠说,这些年,多亏了群众工作队和市国土等部门的扶贫,才使该村甩掉了贫穷帽子。
为打赢这场新时期“黄桥决战”,泰兴市组织开展了市、镇联动的挂钩帮扶经济薄弱镇村和低收入农户活动,采取“市领导挂薄弱乡镇,机关部门(单位)、企业和乡镇帮薄弱村,党员干部扶低收入农户”形式,开展新一轮挂钩帮扶。
其中,市级组织29个市领导挂钩16个乡镇(街道),96个市级部门单位、三区三园近80家企业,结对帮扶119个经营性收入低于20万元的重点经济薄弱村。该市还选派55名“第一书记”和组建第五批群众工作团13个工作队直接进驻23个重点经济薄弱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各帮扶单位党员干部放下身段,挽起裤腿,当起“泥腿子”,一户一户地帮,一村一村地扶。该市文明办围绕部门特点和优势,组织全市21家省级文明单位与21家省定经济薄弱村开展“攀穷亲一帮一”活动,并实行项目化推进、目标化考核,坚决把扶贫各项措施落地。
十月的秋风,吹过脸庞,给人春风般的温暖。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市96个挂扶部门投入帮扶资金1164.47万元,为经济薄弱村实施增收项目7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8个,帮扶企业投入资金746万元。
因地制宜壮产业 加速村民脱贫
组建招商小组,筹划建设标准厂房,启动电子商务、设施大棚、畜禽养殖等项目……今年,泰兴市新街镇野肖村动作频频。过去该村因为交通闭塞,长期陷入发展困局。
“脱贫不能‘等、靠、要’。”野肖村党总支书记肖建林说,该村借助市供销社帮扶,发展群众愿意干、想干并且能干成的产业项目——成立农村电子商务公司,并以此为龙头,创办设施农业基地、庄稼医院、物业公司、农家乐等,形成从基地生产、网上营销、物流配送到餐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取得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持续增收的多重效应。
扶贫攻坚政策,犹如春风,唤醒了贫困群众心底的希望,也激起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激情。受新一轮扶贫利好政策驱动,泰兴各镇村士气大涨,因地制宜积极壮大产业谋求脱贫致富路。姚王镇以远大家俬为龙头,在18个村居设立创业富民基地,吸纳190个低收入农户开展户外家俬编藤加工,人均年收入过万元。该镇整镇推进促增收强村富民奔小康经验,作为全省基层富民工作典型案例在省委全会上推介。
分界镇七贤绿花菜专业合作社面积有上万亩,吸纳本地低收入农户96人长期用工,每人每天可获得80~100元的打工收入。
黄桥镇、滨江镇建立扶贫基金筹集机制,积极开展捐赠活动,帮助扶贫对象发展增收项目,促进低收入农户获得稳定收入。
沧海横流,方显泰兴儿女的英雄本色!张育林表示,泰兴市将进一步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下足“绣花功”、打好“组合拳”、啃下“硬骨头”,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