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古港竖桅 战船扬帆 ——中国人民海军江苏如东初创始末
古港竖桅 战船扬帆 ——中国人民海军江苏如东初创始末
作者:刘昌年 责任编辑:祝新汉 来源:《铁军》2012年第4期 日期:2013-10-24 浏览次数:7767
苏中海防部队木帆船
1949年4月23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我华东军区海军宣告率先成立。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海军已经成长为一支多兵种、多舰种、现代化的威武之师。然而,追溯人民海军的发展史,我们不能忘记当年新四军在江苏如东为初创中国人民海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不能忘记那艰难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抹……
掘港镇——古港竖桅
1940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挥师北上,屯兵苏中。10月下旬,苏北指挥部陈毅指挥召见新四军第三纵队(次年改为第三旅)陶勇司令、刘先胜政委等,命令其率部东进(南)通、如(东)、海(门)、启(东)地区。这里好象是伸到长江口和黄海边的一个牛犄角,如东处于东北隅,海岸线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陈毅亲随先头部队东进,于11月3日进驻掘港镇。陈毅视察地形后指示道:“掘港这地方很重要,是苏北的钥匙,控制住它,对我军建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陶勇司令深入海滨调查,听说南黄海的海匪头目孙二富、陆洲舫及袁国祥等经常在此兴风作浪,扰得四处不安。孙是东台弶港人,出生于贫苦渔家,是个航海的好手,对海情了如指掌,与当地船主吴道生结伙打出渔民自卫队旗号,常出没于如东环港一带。陆是启东通兴镇人,在启东汇龙海边和如东丰利近海聚众行亊,自称“草莽英雄”,他们以“护航”为名,实为敛财。
1941年3月初,孙一伙准备在长沙镇上岸补充粮草和淡水的消息被我方获悉后,三旅派出一个连的兵力设伏,在关帝庙智擒了孙一行。陶勇对孙进行了严肃教育和耐心规劝,希望他改邪归正,参加抗日,然后予以释放。后来三旅派人深入调查了解,发现孙、陆虽为江湖之人,但有一定的民族气节,为此,旅领导认为可以遵循陈毅下达东进任务时“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指示,通过对其改编改造,为我所用。由此,陶勇便设想,能否以掘港为据点,利用如东得天独厚的条件,借助当地人熟悉海情的特长,创办海防部队,建立海上根据地。他和刘先胜商量后向粟裕汇报。粟听后即复电,大意是:提议甚佳,积极赞同。陶见复电,便开始着手筹建海防部队。
3月,海上形势日趋严峻,组建海防部队刻不容缓,于是,三旅首长紧急召见朱坚等独立团领导,宣布独立团留守处改为海防团,任命朱坚为团长。当时长江以南的华东地区尚属敌占区,未建海防部队,三旅建海防团俨然成为新四军的首创。海防团虽建立起来了,但海防战士和海船的数量均不足,尤其缺少海上活动的能人。
沙鱼洼——红帆起锚
海防团成立后,朱坚建议找孙二富来辅导海上驾船活动,孙如约而来,并表示愿意参加革命。陶勇与孙亲切交谈说:“你愿意参加革命,这很好嘛!你来吧。”孙激动地说:“司令看得起我,我一定跟司令好好干!”3月10日,孙把他的老部下周少卿、警卫员任彪等在内的队伍拉过来,成立了特务营,归海防团管辖,并将营部设在沙鱼洼。周少卿,本是启东吕泗人,因家境贫穷,逃荒到弶港,跟着当地渔民为渔霸打鱼,练就了一套水上硬功夫,被收进“弶港渔民自卫队”后,学会双手用枪,常为孙出点子,渐成孙的得力助手。
5月,三旅海防团特务营升格为三旅海防大队,孙带着枪械、海船正式接受三旅的指挥。海防大队由孙负责,在海上值勤,周少卿参与理事。一天,陶勇奉军区之命去弶港处置渔霸闹事,一行人乘坐孙的指挥船从环港出发,在黄海上灵活而快速地前进,日歇夜行,安全地抵达并完成了任务。这是三旅海防团对抗反动势力的第一次出征,“旱鸭子”初试身手便获成功。当时陶勇的秘书石林(音乐爱好者,建国后任江苏省音协副主席)有感而发,创作歌曲《海上行》,赞誉海防大队海上首航执行任务成功,歌曲在部队里传唱一时。
苏中海防纵队司令员陶勇、二团团长孙二富、三团团长陆洲舫等在海滨合影
8月上旬,旅部将三旅海防大队扩编为海防团,任命孙为团长,统辖海上武装。后来,《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简史》曾记载:“早在四分区开创时期,为了保护渔民生产,发展海上交通,就妥善处理了海匪武装问题,并组建了海防团。”《解放日报》也曾载文称陶勇“东海伏盗,创建海军”,说的都是三旅创建海防团的史实。
12月上旬,陶勇去阜宁开会。孙的手下乘机非法设卡收税,造成不良影响。为严肃纪律,三旅领导经请示后,对孙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派员在苴镇将其余部集中缴械。12月22日,三旅将孙的余部改编为三旅海防中队,任命任彪为中队长。孙误认为新四军要“吃掉”自己,遂于1942年初乘陶勇在华中党校学习之机,带着少数亲信,投奔掘港伪常备二团陈懋清部,致使三旅海防团遭受严重挫折。陶勇获悉此事后反复思考,认为事出有因,对孙要全面考量,决定不改初衷,等待时机,对孙再行收编。
何家灶——百舸争流
1941年3月,一师为深入敌后开展抗日工作,移驻如东栟茶镇。接着,苏北党政领导机关也相继迁来。当月,粟裕决定大力组建海防部队,作为坚持海上斗争的武装力量。9月12日,苏北区行政委员会保卫处副处长吴福海受粟裕委派,从弶港出发,沿海逐港调查。是年秋,粟裕亲自带队进行水情和港情的考察。年底,粟裕听取吴的汇报后,综合分折,认为何家灶堤外有较好的天然港漕,古滩上住着几百户人家,还有三官殿和庙场,抗战支队政工队曾在这里组建如东盐民自卫队,是建设海防团的好地方。
调兵遣将建一团。1942年初,粟裕对苏中各地领导指出:“我们要面临‘背海作战’的形势,为了夺取主动权,我军必须建立一支海上作战武装,控制、占领沿海海面。”4月20日,苏中军区作出决定,组建海防团,并明确政委等人选。8月,粟裕把在如东创建苏中军区海防团的任务交给吴福海。吴来到如东后,在陶勇的指点下,选准何家灶着手筹办工作。一师抽调兵力和船只,组建直属一师的海防大队,凌海波任大队长。11月5日,苏中军区下拨三个警卫连,在何家灶庙场建立苏中军区海防团,团长由陶勇兼任,副团长为吴福海,罗湘涛兼任政委。粟裕见到列队的海防战士,高兴地称赞道:“这是我们的土海军!”
重整旗鼓建二团。10月,陶勇从党校回来后,获悉孙出走的详情,遂及时派员到掘港侦查,发现伪团陈懋清已四面楚歌,孙也身不由己。陶勇感到“招安”孙的时机已到。通过深入做工作,孙决定悔过自新。当孙带领船队回归时,周少卿主持水上公安纵队的接风宴会欢迎。散席后,船队开往何家灶,接受陶勇司令和吉洛政委(即姬鹏飞)的接见。吉政委对孙说:“我们真诚欢迎你们回来,重走光明之路,一道干革命!”嗣后,根据苏中军区的决定,孙部与水上公安纵队合编,三旅海防中队加入,在何家灶庙场正式成立苏中军区海防二团,孙为团长,周为副团长。至此,原三旅海防团转化成苏中军区海防二团,获得了新生。在此期间,海盗袁国祥也终于认淸形势,还是“四老爷”(新四军)主意多、实力大,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收编。
稳步推进建三团。早在初次视察掘港时,陈毅就曾对有关负责同志交代:“启东有个陆洲舫,出身很苦,雄心较大……你们也要做好这个人的工作!”一旅旅长叶飞和梅嘉生、陶勇、季方等根据陆的实际情况,从联谊交友、说服帮助入手,先后与陆结拜为兄弟,并向其部队派出军训教官。陆表示“一切听从新四军安排!”叶、陶等则按陈毅“不可操之过急”的指示,准备待机行事。
1943年5月6日,日伪军突然包围奉令集合接受“检阅”的陆洲舫部,该部遭全部缴械,人员被拘禁。我方见势当机立断,资助陆外出避风。当时,陆的儿子陆建平带领余部投奔苴镇,陶勇等人热情接待,并让他与其父亲保持联系。端午节前一天夜里,陆建平率部起义,捣毁伪自治公署,宣布与日军决裂。一师马上批给他“启东东区人民自卫军”番号,并委任他为司令员。此后,陶勇为他定下两全其美的计策,让他出任汪伪一个集团军卫士队的队长。陆部凭手里两张“派司”,常为我军采购军火、医药。
八月中秋节后,陶勇认为时机已成熟,遂两次派人去杭州规劝老陆。老陆终于率队回到江北,收拢余部与船队来到何家灶,暂编为教导大队,陆为大队长。三旅派员协助陆整顿部队,11月,教导大队在何家灶改编为苏中军区海防三团,陆为团长。
苏中军区海防团在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打击海盗暴戾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4年阴历三月,黄花鱼汛旺发,各地渔船来到吕泗渔场,开网捕鱼。崇明渔霸兼汉奸仲兆奎匪帮乘机带着一批船向渔船群靠近,登船打人、抢鱼。海防二团孙二富知悉后带领9条木帆船,满帆飞驶出击。海防一团团长吴福海也带着10条战船赶来助阵,片刻,海防三团也赶来了。29条战船,分三路夹击敌人,紧靠敌船猛冲猛打,杀得敌人大败而逃。孙的镇定指挥,三个团的配合作战,受到上级嘉奖。
丰利镇——战船扬帆
苏中军区在何家灶先后一共收编了沿海海盗800多人,枪400余支,海船200多条,加上原来苏中海防团吴福海所部的骨干,建成三个建制团,还有一支汽艇大队和一些机帆船,初具规模。1943年底,为统一指挥,由上级批准,上述部队整合成“苏中军区海防纵队”。一师的“笔杆子”自豪地为海防纵队创作并教唱了《我们是中国未来的新海军》,海防战士欢欣鼓舞。
1944年8月7日,在苏中军区同意下,由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司令部、政治部操办,在丰利镇北街会堂补行苏中军区海防纵队成立仪式。各海防团代表、上级和地方的党政军领导、各界人士等济济一堂,镇北海边战帆如云,盛况空前。当粟裕宣布苏中军区海防纵队正式成立时,会场欢呼声和掌声响成一片。在石林指挥下,海防战士齐声高唱:“我们是中国未来的新海军/我们要担负起海上的使命/每个人都沸腾着民族解放的热血/每个人都发出了抗日救国的呼声……”一师和苏中军区宣布任命:陶勇兼任司令员,杨进任政委,吴福海、陆洲舫任副司令,崔德耀、孙二富分任正、副参谋长。从此,我三旅和四分区有了一支像模像样的海防部队,南到长江口、北到连云港,辽阔的黄海海面上成了海防部队纵横驰骋的战场。日本《朝日新闻》惊呼:“华东沿海从连云港起到上海止,发现游移不定的新四军水兵。”
当年在如东参与组建海防部队的领导人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杨进与孙克骥配合潜入国民党第二舰队策反,结果该舰队在华东海军宣布成立前一小时起义。在如东参与组建海防部队的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大多晋升为人民海军高级将领,如叶飞为海军司令员,陶勇为海军副司令员等。
如东各级政府和人民对组建人民海军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沿海不少青壮年参加海防团,如东青年王维福,在渡江战役中屡立战功,建国初被评为人民海军战斗英雄,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与王维福一样,许多如东海防战士成为人民海军指战员。还有一些如东海防战士英勇牺牲,《如东县志》载有简介的副排长以上的英烈就有11人。
1946年9月,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奉命率三个团和两个艇船大队北上盐阜地区,与后来陆续建立的浙东海防大队、盐阜海防大队、东台弶港渔民海防队等会师,组成共1463人的苏北军区海防纵队。1949年1月,陈毅向中央报送建立华东海军的报告。4月20日晚,苏北军区海防纵队驾驭海船,从江阴要塞北岸强渡长江,与其他部队一起打开江上通道,实行水、陆军配合作战,很快取得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4月23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华东军区海军宣告率先成立。4月26日,苏北军区海防纵队编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中国人民海军终于扬帆远航了!